高三网 > 高考 > 高考备考 > 高考诗歌鉴赏9大题型模式归纳 2

高考诗歌鉴赏9大题型模式归纳 2

高老师 分享 时间:

  

  模式四炼字型

  1、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2、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4、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5、答题套路:某字在诗中的意思是(),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情景,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示例

  端居①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问: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他词?请简述理由。

  【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思路分析:这里如果用“对”字,虽说比较平稳而浑成,但只表现“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之状,偏于客观描绘。而“敌”字除了含有“对”的意思之外,还兼传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寥,而又不得不承受的那种难以言状的心灵深处的凄怆。

  【参考答案】不能换成“对”或其他词(步骤一)。用“敌”字不仅突出“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的氛围,而且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凉的情状(步骤二),抒发了诗人心灵深处难以言传的凄怆之情(步骤三)。

  春夜别友人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问:简要分析“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一联中“隐”“没”两字的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隐”字在诗中是“隐没(于)”之意,写出高高的树阴遮住了西沉的明月;“没”字在诗中是“淹没(于)”之意,写出了银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衬托出时光催人离别,难舍难分的心绪。

  模式五关键词型

  1、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2、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3、答题步骤:

  (1)该词对表达感情、突出主旨的作用(内容上);(2)该词在结构上、表达效果上的作用(形式上)。

  示例

  山行即事

  宋·王质

  浮云在空碧,来往议阴晴。

  荷雨洒衣湿,蘋风吹袖清。

  鹊声喧日出,鸥性狎波平。

  山色不言语,唤醒三日酲。

  [注]①蘋:一种水草。②酲:Chéng,酒后神志不清,诗中指精神不振的样子。③鸥性:海鸥,性喜在海上随潮迎浪,上下飞翔。狎(xiá):戏耍,玩弄。

  问:首联的“议”字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参考答案】(1)“议”字用了拟人的手法,这两句是说,天空的云块来来往往,忽聚忽散,仿佛在讨论要不要下雨,笔法轻快,表达了诗人喜悦的心情(2);在结构上,“议”字统领了颔连和颈联,颔联写“阴”,颈联写“晴”。

  小结:语言分析法——

  解说表层含义:字面意义①表现景象②

  分析深层含义:表达情感③突出主旨④

  评价形式作用:表达效果⑤答题时依序答出,避免遗漏;依据诗作具体情况适当减少项目,不牵强附会,强加于“诗”。

  模式六情感、主旨型

  1.提问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2.提问变体: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情趣?或者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一句某一联发问。

  3.答题步骤:(1)诗歌各句(或相关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内容(2)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3)抒发什么情感

  示例:

  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问: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

  [参考答案]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步骤一)作者主要是通过这幅想像的画面,(步骤二)来表现“思家”的。(步骤三题目已经说明情感)(想像1分,画面描绘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