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有哪些
推荐文章
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具有打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大门,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等历史意义。
五四运动的历史背景
国际上:
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于1914年7月,当时中国的总统为袁世凯,德国和奥匈帝国作为同盟国其在中国的殖民利益也受到了其他协约国的反对。
1919年1月,“一战”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召开所谓的“和平会议”,中国作为协约国之一,参加了会议。中国代表在和会上提出废除外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撤退外国在中国的军队和取消“二十一条”等正义要求,但巴黎和会不顾中国也是战胜国之一,拒绝了中国代表提出的要求。
并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英美诸国无视国内抗议浪潮,签订了《协约国和参战各国对德和约》(即《凡尔赛和约》)。在巴黎和会中国政府的外交失败,直接引发了中国民众的强烈不满,从而引发了五四运动,在这样强大的压力下,中国代表最终没有出席巴黎和会的签字仪式。
国内:
辛亥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国内出现了批判封建旧文化、兴起了新文化运动。其中就有1915年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先后为《新青年》的编辑和主要撰稿人,成为了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倡导者。
1917年11月7日俄国爆发了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领导的十月革命。三天后,上海的《民国日报》就以“突如其来之俄国大政变”报道了这一消息,接着其他报纸对十月革命也做了报道。
这些文化的变革在当时中国学生和工人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们希望用新的思想来改变中国的现状,使中国脱离被殖民的状况,这种思想在当时形成了一定的基层群众基础。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五四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中国工人运动的兴起创造了条件,使思想先进的知识分子看到了工人阶级的力量。
五四运动成为了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工人阶级开始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五四运动取得了胜利,具有了纪念意义,五月四日成为了中国的“青年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