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宜春市第九中学2021
推荐文章
江西省宜春市第九中学2021-2022学年上学期高二开学考试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的繁荣兴盛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同志强调:“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包含着建设文化强国的战略任务。
在我国古代,有“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之说,文化作为一种精神现象,从根本上说源于社会生活,文化始终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一个国家的发展态势如何,国运是否昌盛,对文化发展程度和质量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我国历史来看,不同朝代文化有盛有衰,发展错综复杂。国运昌盛之时,文化也会有较大发展;国运衰微之时,文化也会处于低迷状态。从世界范围来看,一个国家强盛之时,一般都会形成某种文化和文明类型,借助于国家的强盛,这种文化还会扩大传播范围,影响其他国家和民族。当然,文化发展还受到其他许多因素的制约,特别是国家对文化的态度会直接影响文化的兴衰。
国家的存在和发展,既需要以物质、经济的发展作为基础,也离不开精神、文化的作用。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文化是形象和软实力。文化繁荣兴盛是国家发展进步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家发展进步在精神领域的重要标志。历史反复证明,一个国家的发展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支撑,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支撑。没有先进文化的强大支撑,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一个国家不可能强盛。
国家的发展方向,既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也受文化的影响和制约。一个国家的人们对社会发展的规律认识到什么程度,形成了什么样的核心价值和思想理念,就会推动这个国家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一个国家强大与否,既取决于经济实力、军事实力,同时也取决于文化实力、精神实力。文化已经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文化的性质和形态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国家的前途命运。
文化包含着十分丰富的内容,是推动国家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比如:共同的语言文字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对增强国家凝聚力、创造力、影响力起着基础性作用;思想道德文化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塑造人们的精神世界,对社会生活发挥着评判、凝聚、教化和定向的功能;文学艺术文化满足人们审美需要的文化类型,既可以陶冶人们的心灵世界、提升人们的幸福指数,也有助于传播国家意志、凝聚国家力量。
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国运与文化联系起来,进一步从国运的高度强调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今天,我们所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国人民胜利前行的强大精神力量,是保障国运昌盛的重要条件之一。新时代,我们一定要全面认识国运与文化的关系,兴文化,强国运。为此,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摘编自李忠杰《文化兴国运兴》)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国家的发展态势、国运的兴衰,对文化发展程度和质量水平起决定作用。
B.只要有先进文化的强大支撑、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国家就能强盛。
C.一个国家走什么样的道路,主要是取决于这个国家的文化的性质和形态。
D.文化与国运紧密关联,兴盛社会主义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重要内容。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二段论述国运对文化发展的作用,第三、四段论述文化对国家前途的作用。
B.文章第五段采用了例证法,证明了文化是推动国家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的观点。
C.文章最末段论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导引着我们国家的发展方向的观点。
D.文章明观点,析关系,在递进的逻辑分析中谈建设文化强国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认清国运和文化的有机关系,兴文化,强国运。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代表着中华民族精神标识,其具有的精神力量能保障国运强盛。
C.唐朝强大的国运和繁荣的文化相互促进,与文中对文化与国运关系的阐述是相通的。
D.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核心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近几十年来的“红学”研究,绝大多数集中在人物、医药、法律、饮食、服饰、园林等等微观方面。而《红楼梦》作为经典名著,我们的阅读和研究更应该着眼于文学本身,更应该立足于小说的社会背景、情节故事和人物命运。对《红楼梦》进行重新审视和思考,认识《红楼梦》的意义不仅仅是理想世界和现实世界,也不仅仅是“有情之天下”以及对个体命运的体验和感叹,而且是存在于多重世界和生命历程之中,存在于观照现实生活之中,这是超越种族和国度的。《红楼梦》中有生活世界、艺术世界和哲学世界三重世界,《红楼梦》还写了希望、烦恼和无奈失落三个生命历程。
(摘编自成中英《<红楼梦>的世界、人生和艺术》
材料二:
《红楼梦》的诞生,给我们提供了一部可借鉴的艺术典范。在中国古典小说乃至世界文学史领域里,它达到了高峰。《红楼梦》的创作登峰造极、出神入化、浑朴天成。小说中表现出的唯物观、辩证论、发展论是历史发展的趋势,是必然的,也是客观的。
《红楼梦》成书迄今已200多年,作为中国最重要的小说之一,它不仅感动了中国人,而且也得到其他民族的重视与喜爱。《红楼梦》有各种不同的版本,数十种续书,被翻译成各种文字,流传到世界各国,感动了不同民族的读者。
其《红楼梦》即梦断红楼、梦逝红楼之意,《红楼梦》的创作以贾、史、王、薛(谐音理解为假、死、亡、血)四大封建贵族大家庭为背景,叙写了四大家族的兴衰。曹雪芹试从时代精神演进及其与社会实践互动的角度切入,把握当时的历史发展的主线与脉络,达到了对艺术性、文学性、思想性协调统一的全新理解和深刻把握。《红楼梦》融政、经、文、艺、史、哲、理、法、医、社会、建筑、音乐绘画、舞蹈、戏剧、孔儒、李道、释佛、玄学以及伦理于一炉,既是思想小说,又是社会、经济、政治小说。可以说是中国18世纪中叶封建社会发展到高度文明的产物,是中国18世纪中叶封建社会的大百科全书。《红楼梦》不是死的小说,而是有时代精神活跃其间的“活”的化身。
“红学”与“甲骨学”“敦煌学”,并称东方三大显学。红学的可贵之处,在于它“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可谓三教九流、五花八门、一览无余。
(摘编自李海林《<红楼梦>赏析》)
材料三:
《红楼梦》是可以读一辈子的书。我们不只是在读《红楼梦》,我们也是在阅读自己的人生。许多人把《红楼梦》摆在床头,每天晚上睡前读一段,若有所悟,每次感觉都那么不同。
许多人会问《红楼梦》十二钗,你最喜欢谁?最不喜欢谁?林语堂说:最喜欢探春,最不喜欢妙玉。每个人心中或许都有“最喜欢”和“最不喜欢”。反复看了二三十次《红楼梦》,我不敢回答看起来这么简单的问题。
探春是贾政的女儿、宝玉的妹妹。她的母亲赵姨娘,一个丫头出身的妾。因为卑微的出身,赵姨娘似乎总是愤愤不平,嫉妒他人,总觉得自己受了天大的委屈。她也把这委屈转化成报复他人的恶毒言语或行为,连自己亲生的女儿探春,也不例外。探春聪明,大器,极力想摆脱母亲卑贱的出身牵连,她努力为自己的生命开创出不同于母亲的格局。她处事公正不徇私,曾经在短时间内代理王熙凤管理家务,有条不紊,兴利除弊,展现了精明干练的管理才能。
林语堂深受欧洲启蒙运动影响,重视个人存在的自由意志,重视个人突破环境限制的解放能力。林语堂一定喜欢探春,探春是他尊崇的生命典型。
但是妙玉呢?妙玉是一个没落的官宦人家的女儿,因为家道败落,不得不出家为尼,她寄养在贾家的寺庙中,看来是修行,心中却积压着不可说的郁浊的苦闷。妙玉孤傲,看不起俗世的人,对乡下来的刘姥姥嗤之以鼻。她孤芳自赏,这样的性格,即使在今日,恐怕也很难有朋友,在世俗社会,总是招人嫌怨。我们能够“不喜欢”妙玉吗?我们能够嘲笑妙玉吗?
《红楼梦》的作者,没有“嘲笑”,只有“悲悯”,没有“不喜欢”,只有“包容”。《红楼梦》的作者引领我们去看各种不同形式的生命:高贵的,卑贱的;富有的,贫穷的;美的,丑的。
宝玉关心每一个人,关心每一种生命不同的处境,他对任何生命形式,都没有“不喜欢”,都没有恨,包括地位卑微的丫头、仆人。在他的心目中,她们都是应该被尊重的对象,都是可以被欣赏的。他在繁华的人间,看到芸芸众生,似乎每一个人,每一个生命,都像自然中的一朵花,他没有比较,只有欣赏,只有欢喜与赞叹。
多读几次《红楼梦》,回到现实人生,看到身边的亲人朋友,原来也都在《红楼梦》中。每个人都背负着自己的宿命,走向自己的命运,或许我们会有一种真正的同情,也不会再随便说:喜欢什么人,或不喜欢什么人。
(摘编自《蒋勋说<红楼梦>》)
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红学”是东方三大显学之一,其研究集中在人物、医药、法律、饮食、服饰、园林等等微观方面。
B.《红楼梦》因为是中国最重要的小说之一,感动了很多人,所以乃至在世界文学史领域里都达到了高峰。
C.《红楼梦》是可以读一辈子的,因为我们不只是在读书中的人物和故事,我们也是在阅读自己的人生。
D.《红楼梦》的作者不喜欢妙玉。小说中的妙玉家道败落,出家为尼,孤芳自赏,心中积压着郁浊的苦闷。
5.《红楼梦》风靡世界,感动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读者,下列不属于其原因的一项是( ) (3分)
A.《红楼梦》的创作登峰造极,出神人化,浑朴天成。小说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准。
B.《红楼梦》有各种不同的版本,数十种续书,被翻译成了各种文字,方便阅读。
C.《红楼梦》是中国18世纪中叶封建社会的大百科全书,内容丰富,思想性强。
D.《红楼梦》的意义存在于多重世界和生命历程之中,存在于观照现实生活之中。
6.在《红楼梦》十二钗中,林语堂为什么最喜欢探春?请根据材料三简要概括。(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最美的老师
刘立勤
我问汤老师,为什么叫他“船夫”,汤老师说,都怪那条河。
汤老师所在的村子有一条河,河很大,水流丰沛,河上又没有桥梁连接,河东河西两岸之间人员来往依靠渡船。
他是河西村的老师,本来与河东是没有关系的。可是,有一天,河东村的几个学生家长找到他,想把自己的孩子转到河西村请汤老师教,他们说,河东学校的条件太差了,留不住老师,他们害怕把孩子的前途耽误了。他们还说,汤老师书教得远近闻名,他们希望汤老师能把他们的孩子培养成人。
虽然汤老师书教得好,可他是河西的老师,这件事他做不了主。因为河西河东是两个村,还隶属两个乡镇。他知道收了这几个学生,河东村剩下的几个学生都会来。到那时,村里镇里都会有意见了。他让那几个学生家长去找村主任,他说,只要村主任答应了就行。私下里,他希望村主任不要答应,如果河东的学生来了,他的工作量就要增加一倍。谁知道村主任也耍滑头,村主任说,让汤老师做主。老师还能不要学生?河东的十来个学生就一齐到了河西。
河东的学生来了,工作量增加了,困难也来了。主要是教室小了,桌凳也不够。汤老师去找村主任,村主任不管。村主任说,你答应接收的你负责解决。找到镇教办,镇教办说,不是他们镇的学生,也让汤老师自己解决。怎么解决?教室小学生挤一挤也能将就,桌子凳子咋办呢?总不能让学生自己带吧?汤老师只好把房后的几棵大树砍倒,做了几套桌凳,总算是把学生安排进了教室。
桌凳解决了,新的问题又来了,河东的学生经常迟到。河东河西都没有专门摆渡的船夫,河东几个家长轮流接送,如果哪一个有什么急事,学生就迟到了。再说了,有的学生家长不习水性,渡船万一有个什么问题,那真是了不得的事情。汤老师想着就害怕。
汤老师决定自己先当几天船夫。他是船家出身,水性好得不得了,他跑船绝对安全。他还想,待他跑上一段时间,河东村还不推选一个船夫接替他?谁知道,他接过船桨一摇就是二十五年。二十五年里,学生不停地变化着,家长也在变化,就是他这个老师变不了。二十五年里,有多少机会可以把河东的学生支走,他一直不忍心。
风霜雨雪二十五年,真的是不容易呀。可二十五年里,他硬是没耽误学生一节课。每天早上六点准时过河,四十分钟以后赶回来,七点准时上课。也有过迟到的,迟到是因为天气,要么是河里涨水,要么是船出了问题。虽然迟到了,课绝对耽误不了。他说,幸亏学生争气,学生的成绩年年都名列全镇前茅,他也年年都是先进。
二十五年里,他也经历了太多的风险。最危险的就是那一年船底漏水,差一点出了大事。那只老木船太老了,应该换了。他找到村主任,村主任让他自己解决。他找到镇教办,镇教办爱莫能助。他找到河东村的学生家长,想让他们想想办法,学生家长只答应不行动。就在他等待中,出事了。放学送那十多个孩子回家时,上游突发洪水,破船舱里进了水。他说,他把持着船头怕翻船,幸亏有几个孩子机灵,及时想办法,才没有出事。
船实在太破了,又指望不上别人,他和老伴儿商量,把给儿子准备结婚的钱拿出来又贷了款,买了一条机动船。机动船真是好呀,又快又稳又安全,心里安宁。可是,他们没有太多的钱,船有点儿小,河里搞养殖的太多,船的电机经常会被渔网缠住。缠住了,无论是酷暑还是严寒,他都得下水去处理。这时,又苦了他的老伴儿,老伴儿会摇着木船把孩子接走。每次看见老伴儿摇那木船,他心里真是害怕。
二十五年里,他摆渡了三百多个学生,把一百五十多个学生摆渡上了大学,有二十多个上了研究生,还有五个博士生。他的学生干啥子的都有。
看着他满脸的幸福和自豪,我问他有什么希望。
他说,想要一条大的机动船,那样的话,学生过河就安全了。他又说,自己老了,担心船在河里遇上什么意外,孩子如何是好。
揣着汤老师的希望,我把他的事迹写出来刊发在省报“寻找最美的乡村教师”栏目中。稿子见报后,汤老师的事迹引起了各方,有人真的要捐赠一条大机动船。汤老师给我打电话说时,我让他等待一段时间接受捐赠。因为,当选“最美的乡村教师”会有一笔丰厚的奖金。汤老师说,多等一天会多一天的不安全,他担心那些孩子的安全。
汤老师没等。再次给他拍摄影像资料时,新机动船已经到位,教育局还安排了一个专职船工。新学期,汤老师的事迹就显得很平常了。他也不愿意作秀补拍过去的镜头,到底没有评上“最美的乡村教师”。
虽然汤老师没有评上,可我依然觉得他是一个最美的老师。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开头写“河很大,水流丰沛,河上又没有桥梁连接”,既是环境的烘托,也是为下文情节的展开做铺垫。
B.本文刻画了学生家长、村干部、镇教办领导等一众形象,在一定程度上暴露出基础教育中存在的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C.汤老师的老伴儿是一个次要人物,她在关键时刻一直毫无怨言地支持丈夫的工作,虽然出场不多,但光彩夺目。
D.“我”建议汤老师不要急着接受捐赠,等当选“最美的乡村教师”后用丰厚的奖金买船,但他没有采纳。
8.“我”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9.有人认为小说以“‘船夫’老师”为题更好,请谈谈你的看法。(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幼警悟,读书数过辄成诵。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通,常惊,以为一日千里。熙宁初,举四京学官,第文为优,教授北京国子监。苏轼尝见其诗文,以为超轶绝尘,独立万物之表,世久无此作,由是声名始震。知太和县,以平易治。时颁课盐策,诸县争占多数,太和独否,更不悦,而民安之。哲宗立,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实录》成,擢起居舍人。丁母艰。庭坚性笃孝,母病弥年,昼夜视颜色,衣不解带。及亡,庐墓,哀毁得疾几殆。绍圣初,出知宣州,改鄂州。章惇、蔡卞与其党论《实录》多诬,俾前史官分居藏邑以待问摘千余条示之通为无验证既而院吏考阅悉有摄依所余才三十二事庭坚书“用铁龙爪治河,有同儿戏”,至是首问焉。对曰:“庭坚时官北都,尝亲见之,真儿戏耳。”凡有问,皆直辞以对,闻者壮之。贬溶州别驾、黔州安置。庭坚泊然,不以迁询介意。蜀士慕从之游,讲学不倦,凡经指授,下笔皆可观。徽宗即位,起监鄂州税,签书宁国军判官,知舒州,以吏部员外郎召,皆辞不行。丐郡,得知太平州,至之九日罢,主管玉隆观。庭坚在河北与赵挺之有微隙,挺之执政,转运判官陈举承风旨,上其所作《荆南承天院记》,指为幸灾,复除名、羁管宜州。三年,徙永州,未闻命而卒,年六十一。庭坚学问文章,天成性得。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学甫而不为者。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苏轼门,天下称为四学士,而庭坚于文章尤长于诗,蜀、江西君子以庭坚配轼,故称“苏、黄”。轼为侍从时,举以自代,其词有“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之语,其重之也如此。
(选自《宋史·黄庭坚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俾前史官分居/畿邑以待/问摘千余条示之/谓为无验证/既而院吏考阅/悉有据依/所余才三十二事/
B.俾前史官分居畿邑以待问/摘千余条示之/谓为无验证/既而院吏考阅/悉有据依/所余才三十二事/
C.俾前史官分居畿邑以待问摘/千余条示之/谓为无验证/既而院吏考/阅悉有据依/所余才三十二事/
D.俾前史官分居畿邑以待问/摘千余条示之/谓为无验证/既而院吏考/阅悉有据依/所余才三十二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检讨,古代官名,掌修国史。宋时有史馆检讨,明时始属翰林院,与编修同谓之史官。
B.庐墓,古人于父母或师长死后,服丧期间在墓旁搭盖小屋居住,守护坟墓,谓之庐墓。
C.徙,与文中“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中的“贬”意思相同,都指被贬谪到地方做官。
D.行、草、楷,中国书法三种字体,与篆、隶等同属于中国书法中各具特色的主要书体。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黄庭坚机警聪明,才华出众。他幼年时读书数遍就能背诵,家中之书无不通晓;苏轼对他的诗文赞赏有加,曾举荐他代替自己做侍从官。
B.黄庭坚性格直率,淡泊名利。面对《实录》内容是否真实的盘问,他照实回答,毫无顾忌;被贬涪州、黔州时,他没把被贬之事放在心上。
C.黄庭坚性情笃孝,悉心侍母。母亲病了一年,他白天黑夜都细心看护、照料睡觉时衣服都不脱;母亲去世后,他哀伤成疾几乎丧命。
D.黄庭坚仕途多舛,结局悲惨。他因编写《实录》遭人嫉妒而被贬;因与赵挺之有隔阂,遭人指摘而被削职为民并受拘禁,至死也未得赦免。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蜀士慕从之游,讲学不倦,凡经指授,下笔皆可观。
(2)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送王专推官赴任河中
魏野
声华籍籍祖风存,况佐风流谢使君。
健笔想无诗债负,漏卮①应少酒如闻。
趣装剑懒从人借,谒庙香非为已焚。
好对前山思节俭,夷齐②饿死舜耕耘。
(注)①漏卮:底上有孔的酒器,比喻饮量极大。②夷齐:伯夷、叔齐,商末孤竹君的两位王子。商朝灭亡后,他们耻食周粟,饿死于首阳山。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交代了王专推官承继祖风,声名显赫,现在又将要去辅佐有杰出才华的谢使君。
B.颈联第一句既写出王专仓促赴任的情态,又刻画了他不修边幅、不拘小节的形象特点。
C.本诗语言质朴中略带诙谐,诗人用调侃的口吻与友人话别,更体现出二人关系的亲密。
D.全诗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以叙事、议论为主,夹叙夹议,又融抒情于叙事和议论之中。
15.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6分)
(1)《劝学》中和名句“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意思接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师说》一文不仅有严密的论证思路,而且有简洁生动的语言表达,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凝练地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
(3)往事不堪回首,纵回首已是惘然,这是人类共同的情感,李商隐在《锦瑟》直接表达这种感受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甲骨文大家都听说过,但是能认会写的人无疑是;表情包大家也见得多了,但是像甲骨文表情包这么有文化味儿的“古风表情包”,确实很少见。从故宫文创的各种奇思妙想,到甲骨文表情包的爆红,其充满创意的设计带来了高附加值。此外,创意还体现在表达方式的创新上。把文化传承的话语体系切换到公众,尤其是年轻人喜闻乐见的“频道”——开gongzhong号或官方微博、开发表情包等。但创意并不是随随便便卖萌,也不是开脑洞,尤其是在传统文化领域。一个优秀的文创产品必然是文化与创意的深度结合。如果有创意而错误地输出了文化,甚至没文化,那么这样也还是有害的创意。比如有的古装影视剧和网游,不顾真实历史,怎么吸引眼球怎么来,这样的“创意”必然遭到质疑。无论是故宫文创 ,还是甲骨文表情包红透网络,有的人往往只看到了新潮表达方式带来的巨大流量,却忽视了背后艰苦、枯燥、严肃、扎实的工作。创意很重要,但如果缺了文化根基,文创注定走不远。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凤毛麟角 天马行空 舍本逐末 名声大噪
B.吉光片羽 天马行空 本末倒置 风生水起
C.凤毛麟角 挥洒自如 本末倒置 名声大噪
D.吉光片羽 挥洒自如 舍本逐末 风生水起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即使有创意而输出了错误的文化,甚至没文化、那么这样也还是有害的创意。
B.如果有创意而没文化,甚至输出了错误的文化,那么这样的创意也还是有害的。
C.即使有创意而错误地输出了文化,甚至没文化,那么这样也还是有害的创意。
D.如果有创意而没文化,甚至错误地输出了文化,那么这样的创意也还是有害的。
19.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怎么死的?——还不是穷死的?”他淡然的回答,仍然投有抬头向我看。
B.教室里闹闹吵吵——唉,只求这种事别传到当局的耳朵里去才好。
C.便会用了缓慢悠闲的声调,微叹着互答着地说:“唉,天可真凉了——”
D.添粥的机会除了特殊的日子,——譬如老板、老板娘的生日……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公平是对作为自然存在物的大道及其本性最简约、最简单的概括。公平的本体论重要许诺之一是平等。自然中的关系分为两大类,①________________。在描述一对多关系时,用“公平”表述,而当描述一对一关系时,②________________,它们的内涵都是一致性。“公平”主要用于表述上与下的关系中,上要对所有的下都保持一致性,而“平等”重点的是在平行性的关系中要保持相互间的一致性。③_______________。公正所指向、所描述的是个体的价值、个体的独立性、独特性,也就是差异性或比较优势,或曰个体自由、个人主义。公平的本体论之第三重要许诺是仁爱。以“天下为公”为前提、以“选贤与能”为基础的儒学仁爱精神与原则不是歧视、不是偏见,而是公平、平等与公正的现实化与情感化。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杨,不超过70个字。(5分)
当今世界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将于2021年4月1日正式向世界开放,接受全球科学家的观测申请。各国科学家可以通过在线方式向中科院国家天文台提交观测申请,申请的项目将交由FAST科学委员会和时间分配委员会进行评审、提出项目遴选建议,并于8月1日起分配观测时间。“中国天眼”面向全球科学家开放的第一年,预计分配给国外科学家的观测时间约占10%。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面对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国家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果断采取防控措施,全国人民紧急行动。人们居家隔离,取消出访和聚会;娱乐、体育场所关闭;政务服务网上办理;学校开学有序推迟;公共服务场所设置安全“一米线”。防疫拉开了人们的距离。城乡社区干部、志愿者站岗值守,防疫消杀,送菜购药,缓解燃眉之急;医学专家实时在线,科学指导,增强抗疫信心;快递员顶风冒雨,在城市乡村奔波;司机夜以继日,保障物资运输;教师坚守岗位,网上传道授业;新闻工作者深入一线,传递温情和力量。抗疫密切了人们的联系。
请综合以上材料,以“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
1.D A项,“起决定作用”,说法错误;原文说,“一个国家的发展态势如何,国运是否昌盛,对文化发展程度和质量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至关重要的作用”不能等同于“起决定作用”。
B项,说法错误;原文说,“没有先进文化的强大支撑,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一个国家不可能强盛”。可见,“先进文化的强大支撑、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是“国家强盛”的一个条件,如果说成“只要……就”,就变成唯一条件,说法过于绝对。
C项,“主要是取决于”,于文无据;原文只说,“国家的发展方向,既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也受文化的影响和制约”“文化的性质和形态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国家的前途命运”。
2.C C项,文章最末段主要从国运的高度强调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而不是在论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导引着我们国家的发展方向”。
3.B B项,“能保障国运强盛”,说法错误;原文说,“我们所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保障国运昌盛的重要条件之一”;保障国运昌盛的“条件之一”,不能等同于“能保障”。
4.C
A项,扩大范围,“其研究集中在……”错误,“集中”前少了“绝大多数”。
B项,因果混乱,《红楼梦》“在世界文学史领域里都达到了高峰”是因为它的艺术性和思想性。
D项,曲解原意,“《红楼梦》的作者不喜欢妙玉”的说法不对,林语堂不喜欢妙玉,原文是“《红楼梦》的作者没有“嘲笑”,只有“悲悯”,没有“不喜欢”,只有“包容”。
5.B B项,原文是“《红楼梦》有各种不同的版本,数十种续书,被翻译成各种文字,流传到世界各国,感动了不同民族的读者”,这是《红楼梦》风靡世界的表现,不是原因。
6.①林语堂深受欧洲启蒙运动影响,重视个人存在的自由意志,重视个人突破环境限制的解放能力。②探春聪明,大器,她极力摆脱母亲卑贱的出身牵连,努力为自己的生命开创出不同于母亲的格局,处事公正不徇私,展现出精明干练的管理才能。③探春的形象符合林语堂的思想取向,探春是林语堂尊崇的生命典型。
7.D D .“用丰厚的奖金买船”错误,“我”并不是建议汤老师“用丰厚的奖金买船”,而是认为当选后会有丰厚的奖金可以拿,想让他当选后再接受捐赠。
8.①“我”是故事的叙述者,串联起了整个故事,使作品显得真实可信。②“我”是故事的参与者,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情节的发展。③用“我”的言行衬托汤老师,使主人公“最美的老师”的形象更加鲜明。
9.【示例一】以“最美的老师”为题更好。①内容安排上,小说中多次出现“最美的”字样,以此为题,更加契合文章内容。②主题表达上,汤老师的所作所为,已经远远超出一个普通教师应该承担的,他心系学生安危,不愿意作秀,本身就是大美。③表达效果上,小说结尾,汤老师出乎意料没有被评上“最美的乡村教师”,耐人寻味,发人深思。
【示例二】以“‘船夫’老师”为题更好。①文章取材上,这篇小说主要表现的是汤老师二十五年如一日,每天摆渡学生来上课的事迹。②情节安排上,“摆渡”贯穿文章始终,成为小说推进的线索。③主题表达上,汤老师摆渡了三百多名学生,使他们学得了知识,成为有用之才,既“渡”了人的身体,也“渡”了人的灵魂,以此为题,生动而准确。
10.B
意思是:让前任修史官都分别住在京城附近以备询问,摘出一千多条给他们看,说这些没有验证。不久,经院吏考察审阅,却都有事实根据,所剩下的只有三十二件事。
“以待问”是做句子的补语,表目的,中间不宜分开,在后面断开,排除AC。“既而院吏考阅”中“考阅”是一个词,考察审阅的意思,中间不宜断开,在后面断开,排除D。
11.C “徙”,是流放的意思,与“贬”不同。
12.D“因编写《实录》遭人嫉妒而被贬”错,由原文“章惇、蔡卞与其党论《实录》多诬”,章惇、蔡卞与其党羽认为《实录》多有不实之辞,并没有说嫉妒黄庭坚。
13.(1)蜀地的读书人都仰幕他并跟随他学习。他讲学时不知疲倦,凡经他指导、教授的读书人,写出的文章都有可观之处。
“游”,学习;“指授”,指导、教授;“下笔”,动词用作名词,写出的文章。
(2)他奇特怪异的文辞,在当时精妙绝伦;他孝顺父母、友爱兄弟的品行,可与古人相媲美。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
“瑰伟”,奇特怪异;“孝友”,孝顺父母、友爱兄弟;“追配”,与……相媲美。
参考译文:
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幼年机警聪明,读书数遍就能背诵。他舅舅李常到他家,取架上的书问他,他没有不知道的。李常非常惊奇,认为他会有快速的进步。熙宁初参加选拔四京学官的考试,由于应试的文章最优秀,担任了北京国子监教授。苏轼曾看到他的诗文,认为他的诗文超凡绝尘,卓然独立于千万诗文之上,世上好久已没有这样的佳作了。由此他的名声开始震动四方。黄庭坚担任太和县知县,以平和简易的措施治理该县。当时朝廷颁布征收盐税的政策法令,其他县都争占多数,唯独太和县不这样,县吏们因此不高兴,而该县的老百姓却得到安定。哲宗即位后,召黄庭坚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实录》修成后,提拔为起居舍人。遭逢母亲丧事。黄庭坚性情至孝,母亲病了一年,他日夜服侍,衣不解带。母亲去世后,他筑室于墓旁守孝,哀伤成疾几乎丧命。绍圣初,黄庭坚出任宣州知州,改知鄂州。章惇、蔡卞与其党羽认为《实录》多有不实之辞,让前任修史官都分别住在京城附近以备询问,摘出一千多条给他们看,说这些没有验证。不久,经院吏考察审阅,却都有事实根据,所剩下的只有三十二件事。黄庭坚在《实录》中写有“用铁龙爪治河,有同儿戏”的话,于是首先盘问他。黄庭坚回答道:“庭坚当时在北都做官,曾亲眼看到这件事,当时的确如同儿戏。”凡是有所查问,他都照实回答,毫无顾忌,听到的人都称赞他胆气豪壮。黄庭坚因此被贬为涪州别驾、黔州安置。黄庭坚对此像没事一样,没有将贬谪之事放在心上。蜀地的读书人都仰幕他并跟随他学习。他讲学时不知疲倦,凡经他指点的读书人,写出的文章都有可观之处。徽宗即位,起任黄庭坚为监鄂州税,签书宁国军判官、舒州知州,又以吏部员外郎召用,他都推辞不就,请求为郡官,得任太平州知州,上任九天就罢免,主管玉隆观。黄庭坚在河北时与赵挺之有小的隔阂,赵挺之执政,转运判官陈举秉承他的意向,呈上黄庭坚写的《荆南承天院记》,指摘他对灾祸庆幸,黄庭坚再一次被除名,送到宜州管制。三年后流放到永州,黄庭坚未听到宣布命令就死了,终年六十一岁。黄庭坚的学问、文章,是天性生成的。陈师道说他的诗取法于杜甫,学杜甫而又不拘泥于杜甫的诗。他擅长行书、草书,楷书也自成一家。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天下称为四学士。而黄庭坚对于文章尤长于诗,四川和江西的君子都将黄庭坚与苏轼相提并论,因此称他们为“苏黄”。苏轼做侍从官时,曾举荐黄庭坚代替自己,推荐词中有“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的话,他看重黄庭坚竟到了这种地步。
14.B “仓促赴任,不修边幅、不拘小节”错误,趣装,速整行装,比喻急于赶路。颈联写王专快速整理行装,匆忙赶路。
15.①对友人名声和才华的赞美之情。“声华籍籍”写王专声名显赫,“健笔”“无诗债”写他才思敏捷。②对友人不舍的惜别之情。诗人写朋友离开后会少了自己这样的酒友,表达不舍之情。③对友人心怀百姓的赞扬之情。王专人庙焚香,却并非为自己祈福,说明他心系百姓。④对友人的劝勉之情。告诫友人到任后仍要保持节俭的作风,勉励他要像舜帝一样勤于劳作。
译文:你继承了祖上的家风,有着美好的名声,将要离开此地去辅佐英俊杰出的谢使君。你才思敏捷从不辜负诗债,你酒量很大,但自此以后喝酒时会很少听到我这个酒友的消息了。快速整理行装来不及向人借佩剑,拜庙并不是为了自己焚香。你要对着前山好好想着节俭,不仅要像伯夷叔齐那样保持气节,更要像舜那样勤劳。
16. 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
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17.A
凤毛麟角: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或物。吉光片羽,比喻残存的珍贵文物。第一空强调“能认会写的人”少,应选“凤毛麟角”。
天马行空:比喻诗文气势豪放,不受拘束;比喻人浮躁,不踏实;说明不切实际之意。挥洒自如:写文章、写字或绘画得心应手,随意运笔,不受拘束。修饰“开脑洞”应选“天马行空”。
舍本逐末:比喻做事不抓住主要的问题,而专顾细枝末节。本末倒置:把主要的和次要的、本质和非本质的关系弄颠倒了。依据“不顾真实历史”可知,这里是有意为之,并非分不清主次,应选“舍本逐末”。
名声大噪:名声广泛地传播开去。风生水起:风从水面吹过,水面掀起波澜,形容事情做得有生气,蓬勃兴旺。依据后文“甲骨文表情包红透网络” 可知,这里应是“故宫文创”广泛传播,应选“名声大噪”。
18.B
依据语境,这里应是一种假设,所以选用“如果……那么……”更加合适,排除AC;“错误”修饰的是“文化”,而不是“输出”,排除D。
19.D
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解释说明。
A.表述语意的递进。B.表述语意的转折。C.表述声音的延长。D.表述解释说明。
20.【答案】一对多的关系和一对一的关系 用“平等”表述 公平的本体论另一重要许诺(或“第二重要许诺”)是公正
21.【答案】“中国天眼”将于2021年4月1日正式向世界开放,接受各国科学家的观测申请,FAST委员会对申请项目评审、提出遴选建议后,于8月1日起分配观测时间。
【立意】
距离彰显能力,联系体现力量;众志成城,用距离和联系书写人间大爱。
【结构】
《距离联系都是人间大爱》主体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是因为疫情,城市被按下了“暂停”键,没有了车水马龙,人与人拉开了距离,这是抗疫,也是爱。后半部分重点描写志愿者,他们支帐篷,守小区,填证件,细登记,与他人发生联系,这同样是为了抗疫,彰显了爱。结尾抒情,点明主旨。
22.【答案】【范文】
距离联系都是人间大爱
在“疫情”的影响下,城市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昔日车水马龙,如今门可罗雀。路灯依然陪伴着城市夜晚;玉兰花依旧在风中含苞待放;高高挂起的红灯笼,倔强地提示此时仍然是一年中最重要的春节。
我的脑海里,一遍遍浮现出病毒可怕模样。世界仿佛一夜之间就变了,人与人不敢亲近,而我也不能和以前一样随心所欲地走向大街。新闻中每天不断上升的数字,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大家不要出门。出门要戴口罩,要保持一米的距离,这距离为了抗疫,更因为爱。
夜晚妈妈看我时常站在窗口眺望远方,终于说:“方呈瑞,要不我骑着电瓶车带你出去绕一圈吧,戴好口罩,不要乱摸。”第一次因为可以出门,欣喜万分。
坐在妈妈电瓶车后座的我,惊奇地发现在城市每个小区的门口,都出现了一座座“蘑菇房”,说是“蘑菇房”,其实就是一个个简易的帐篷。帐篷里的每个人,穿着红马甲,戴着普通口罩。
母亲告诉我,他们是志愿者。守护着各个小区大门,劝导大家尽量不要出门,并做好小区进出登记工作。
夜晚街道安静。简易的帐篷抵挡不住早春的寒风。很多帐篷里没有灯,只能借助路灯微弱光线,可是志愿者们仍然一丝不苟地填写通行证,做好小区进出人员登记。我心里默默的想,“病毒如此可怕,他们难道不危险吗?”
一杯水,一桶方便面成了每个帐篷的标配,我恍然大悟原来饭店目前不能开门,志愿者们工作只能靠这些充饥。
原本我和妈妈还准备到南湖去走走,妈妈突然改变了主意,“我们回家吧,不能给国家添乱。”
回到了家,天空飘起了小雨。我便迫不及待来到窗口。在马路对面也有一个这样的志愿者值守的帐篷。帐篷内有微弱灯光,街上几乎看不见行人,志愿者却仍在坚守,此时已经是晚上8点多,天太冷了,我只看见他们在不停跺脚,来回走动……这是联系,这联系更是书写了人间大爱。疫情无情,人间有爱。
妈妈手机响起,不用说,那肯定是爸爸的。一张照片格外显眼,穿着红马甲,戴着口罩,爸爸也在衢州小区门口值守。晚上9点,他刚下班。
我的脑海里浮现出一幅画面,帐篷中的每个志愿者像一个个小太阳,温暖着城市大街小巷。居家隔离的人们,你们同样是一个个小太阳,是战“疫”中最美的人,因为,距离和联系皆是人间大爱,是你们让我们相信有爱就有力量,有爱就有希望.
上一篇:浙江省A9协作体2022
下一篇:浙江省宁波市光华学校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