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湘鄂名校2022
推荐文章
粤湘鄂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大联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科学发现有赖于创造性思维,而创新思维又需要人文底蕴的涵养。科学与人文传统、人文关怀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前不久,在中国科学院发布的“中国天眼”成果中,一段来自宇宙深处的“声波”触发了人们的想象与思考,科学与人文产生了奇妙的碰撞。事实上,从发现引力波到“看到”黑洞,从古生物探秘到现代基因突破,剖开层层专业术语就会发现,科学研究在增进人们知识的同时,还是人们认识世界、理解自身的桥梁,科学的琴键也演绎着人文的旋律。科学有大美。科学以客观自然世界为研究对象,其人文意蕴的一个方面,在于它拓展了人们的审美空间。如果说以文学、音乐为代表的艺术创作、打开的是感性审美世界,科学活动则将美延伸到理性世界,给人以智慧启迪。数学是科学描绘世界的主要语言,数学家兼哲学家罗素认为:“数学,如果我们正确地看它,它不但拥有真理,而且也具有至高的美。”大到宇宙星云,小到基本粒子,长如百亿年,短到一瞬间,都能用方程式呈现。
这些方程就像美妙的诗篇,用最浓缩的“语言”,表达了无边无际的时空存在。正如有人赞叹的,黎曼几何与钢琴协奏曲一样优美。科学追求卓越,这一丰富心灵、感受审美的过程,与人文相通。科学研究的魅力在于揭开表面的纷繁杂乱,发现现象背后的一致性规律。它带给人的幸福感,源于探索自然、验证未知的兴奋,以及发现真理时的满足。这份体验是非世俗、超功利的,由于契合了人对真善美的情感需求,因而是迷人的、永恒的。
从这点来看,科学研究带来的心灵享受和震撼,足以和那些伟大的艺术作品相媲美。艺术人文并不妨碍科学研究,往往还是创新的源泉。历史上,许多科学家也是优秀的作家或艺术家。如今,现代学科高度分工,在科学、艺术两方面均取得高成就难度很大,可很多科学大师依然热爱艺术。爱因斯坦曾这样阐述艺术和科学的关系:音乐创造和物理研究的起源不同,可是被共同的目标联系着,这就是对未知的探求,钱学森曾把在科学研究上做出成绩的原因,归功于夫人——著名女高音歌唱家蒋英。因为她给了自己诗情画意,从而让自己更深刻地了解了人生,在科研道路上避免了形而上学和机械论。法国文豪福楼拜说:科学与艺术在山脚分手,在山顶重逢。可见,科学与人文展现的都是人们追求崇高、卓越的精神,是对超越生命有限性的向往,它们的内核一致,统一于人的全面发展之中。进而言之,在求索未知的阶梯上不断攀登,艺术与科学可以相互激发。原创性的科学发现、颠覆性的科学创新、“从0到1”的科学突破,离不开激发想象力、创造力,获得电光石火般的思想灵感。这就需要让科学与人文携手同行。当前,我们正走在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征程上。无论是探索未知奥秘,还是攻克“卡脖子”难题,无论是加强基础研究,还是提供科技解决方案,都离不开科学精神的支撑,而科学精神需要人文精神的滋养。促进科学与人文融合,不仅能树立科技为民、科技向善的价值导向,更能为科技创新带来丰富的源头活水。(摘编自《科学琴键演绎人文旋律》,《人民日报》2022年1月26日)
材料二:记者:这些年出现“文创热”,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新技术新应用不断普及,大大丰富了文创的形态,提升了用户体验。在文创产业的具体实践中,科技发挥着怎样的作用?赵声良:科技是实现文化创意、放大文化效用的重要手段。以文博机构为例,新技术不仅帮助文物从“抢救性保护”迈向“预防性保护”,还提供文创手段和思路。比如数字技术,相较于过去的胶片拍摄,敦煌数字壁画不会褪色,而且清晰度大幅提高。这些逐渐积累起来的数字素材,成为敦煌发展文创的资源库,不仅可以用来设计实物文创产品,还可以制作视频,让壁画中的人物动起来,更具观赏性。再比如利用数字化解析技术,在异地展览中再现代表性洞窟,人们徜徉其中,仿佛在真实的莫高窟中游览。祁述裕:数字技术是引领当代文创产业发展的火车头。扩展现实(XR)、人工智能、5G、大数据、物联网等数字技术大大提升文创产品的艺术表现力。北京中轴线相关主题展览中,在专业机构提供的珍贵图纸、照片、影片基础上,利用球幕、声场、虚拟现实(VR)等技术呈现不同时空里的中轴线,观众戴着特制眼镜就能远眺南北中轴线,虚实结合,了解北京市的历史文化。胡钰:不仅在文创领域,当前新技术已全面介入文化内容创作、生产、传播、消费等各个环节,加速文化生产方式变革,推动文化新业态的出现,成为文化发展的强大引擎。以“硬核技术”支撑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成为文化发展重要趋势。科技赋能文创产品,就是这一趋势的生动写照。(摘编自《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纵横谈》,《人民日报》2022年1月25日)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文底蕴的涵养可以激发创造性思维,而创造性思维又是科学发现的前提,所以科学与人文传统、人文关怀有着密切的联系。
B. 黎曼几何与钢琴协奏曲一样优美,都将美从感性审美世界延伸到理性审美世界,拓展了人们的审美空间,给人以智慧启迪。
C. 爱因斯坦阐述艺术和科学的关系,认为音乐创造和物理研究虽然起源不同,但是目标是共同的,即对未知的探求。
D. 利用数字技术拍摄敦煌壁画,不仅不会褪色,而且还能大幅提高清晰度,基于数字素材制作的文创产品更具观赏性。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两则材料都对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关系进行了评论,材料一侧重理性客观的说理,材料二侧重感性主观的阐释。
B. 材料一认为只要激发了想象力、创造力,就会有原创性的科学发现、颠覆性的科学创新、“从0到1”的科学突破。
C. 科学与艺术都追求大美与卓越,契合人对真善美的情感需求,给人带来非世俗、超功利的体验和心灵享受与震撼。
D. 材料二以访谈的形式阐述了科技在文创领域发挥着引领发展、加速变革、推动创新、实现创意、扩大效用的重要作用。
3. 根据材料二中出现“文创热”的内容,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新技术新应用不断普及带来的文创产品的一项是( )
A. 通过对宜宾丰富的楠竹材料进行反复比对和试制,结合宜宾地区的地理气候及楠竹特性,研发出完全使用宜宾竹材料资源的多款智能声控竹材料艺术台灯。
B. 北京冬奥会引导牌是流线型中国结与雪花形状的完美融合,上面装有极具隐藏性的调光器和开关,与引导员手上缠绕的手腕电池连接,实现引导员自控。
C. 通过云游览小程序、互动短视频、文化节目等形式,把通过数字技术修复的高清壁画呈现出来,让观者身临其境,让敦煌文化“触手可及”。
D. 清华大学“二校门”立体录取通知书成为别具“心意”的文创产品,将中国古典建筑美学与校园代表性元素融合,以手工纸艺形式呈现。
4. 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行文思路。
5.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白居易的著名写作主张,其中“时”为时代,“事”为世事。上面两则材料都很好地体现了这一主张。请结合文本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件小事鲁迅我从乡下跑进京城里,一转眼已经六年了。其间耳闻目睹的所谓国家大事,算起来也很不少;但在我心里,都不留什么痕迹,倘要我寻出这些事的影响来说,便只是增长了我的坏脾气——老实说,便是教我一天比一天的看不起人。但有一件小事,却于我有意义,将我从坏脾气里拖开,使我至今忘记不得。这是民国六年的冬天,北风刮得正猛,我因为生计关系,不得不一早在路上走。一路几乎遇不见人,好不容易才雇定了一辆人力车,叫他拉到S门去。不一会,北风小了,路上浮尘早已刮净,剩下一条洁白的大道来,车夫也跑得更快。刚近S门,忽而车把上带着一个人,慢慢地倒了。跌倒的是一个老女人,花白头发,衣服都很破烂。伊从马路边上突然向车前横截过来;车夫已经让开道,但伊的破棉背心没有上扣,微风吹着,向外展开,所以终于兜着车把。幸而车夫早有点停步,否则一定要栽一个大斤斗,跌到头破血出了。伊伏在地上;车夫便也立住脚。我料定这老女人并没有伤,又没有别人看见,便很怪他多事,要是自己惹出是非,也误了我的路。我便对他说,“没有什么的。走你的罢!”车夫毫不理会,——或者并没有听到,——却放下车子,扶那老女人慢慢起来,搀着臂膊立定,问伊说:“您怎么啦?”“我摔坏了。”我想,我眼见你慢慢倒地,怎么会摔坏呢,装腔作势罢了,这真可憎恶。车夫多事,也正是自讨苦吃,现在你自己想法去。车夫听了这老女人的话,却毫不踌躇,搀着伊的臂膊,便一步一步的向前走。我有些诧异,忙看前面,是一所巡警分驻所,大风之后,外面也不见人。这车夫扶着那老女人,便正是向那大门走去。我这时突然感到一种异样的感觉,觉得他满身灰尘的后影,刹时高大了,而且愈走愈大,须仰视才见。而且他对于我,渐渐的又几乎变成一种威压,甚而至于要榨出皮袍下面藏着的“小”来。我的活力这时大约有些凝滞了,坐着没有动,也没有想,直到看见分驻所里走出一个巡警,才下了车。巡警走近我说:“你自己雇车罢,他不能拉你了。”我没有思索的从外套袋里抓出一大把铜元,交给巡警,说,“请你给他……”风全住了,路上还很静。我一路走着,几乎怕敢想到我自己。以前的事姑且搁起,这一大把铜元又是什么意思,奖他么?我还能裁判车夫么?我不能回答自己。这事到了现在,还是时时记起。我因此也时时煞了苦痛,努力的要想到我自己。几年来的文治武力,在我早如幼小时候所读过的“子曰诗云”一般,背不上半句了。独有这一件小事,却总是浮在我眼前,有时反更分明,教我惭愧,催我自新,并增长我的勇气和希望。一九二〇年七月。
6. 下列对小说内容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我叫车夫不要管被撞到的老人,主要是因为我急着赶路。
B. 我从衣兜里掏出一大把铜钱,完全是为了支付车费。
C. 我“几乎怕敢想到我自己”是因为我用铜钱来奖赏车夫。
D. 在我心中,“一件小事”的意义高于我所学的诗书礼仪。
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鉴赏,错误的是( )
A. 文中有许多环境描写,如“大北风刮得正猛”“北风小了,路上浮尘早已刮净”“风全住了,路上还很静”塑造了一位灵魂形象高大的车夫,同时也抒发作者对于车夫的赞美。
B. 在表现形式上,文章好似一篇精细的素描画,又近于当代的“小小说”,短小精悍,清新可人而意味深长;情节真实可信,以间接而含蓄的笔墨突出劳动者的朴实无私。
C. 小说语言并不华丽,语言风格也不似鲁迅平时那般冷峻嘲讽,反而是属于那种朴素无华的风格,叙述也是以淡淡的语气,甚至有点儿轻描淡写的感觉,但是这并不影响作者感情的抒发。
D. 小说利用语言,外貌描写表现出车夫的勤劳善良、正直无私、光明磊落、敢做敢当、关心别人的高大形象,表达了作者对于车夫这类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
8. “而且他对于我,渐渐的又几乎变成一种威压,甚而至于要榨出皮袍下面藏着的‘小’来。”这里的“小”指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9. 作者为什么要以“一件小事”为标题,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伯父墓表苏辙公讳涣,始字公群,晚字文父。少颖悟,所与交游,皆一时长老。天圣元年,始就乡试。明年登科,为凤翔宝鸡主簿。未几,移凤州司法。王蒙正为凤州,以章献太后姻家,怙势骄横。知公之贤,屈意礼之,以郡委公。公虽以职事之,而鄙其为人。蒙正尝荐公于朝,复以书抵要官,论公可用。公喻郡邸吏,屏其奏而藏其私书。未几,蒙正败,士以此多公。以太夫人忧去官。起为开封士曹。雍丘民有狱死者,县畏罪,以疾告。府遣吏治之,阅数人不能究。及公往,遂直其冤。夏人犯边,府当市民马以益骑士,尹以诿公,马尽得而民不扰。通判阆州。虽为政极宽,而用法必当,吏民畏而安之。阆人鲜于侁,少而好学笃行,公礼之甚厚,以备乡举,侁以获仕进。其始为吏,公复以循吏许之,侁仕至谏议大夫,号为名臣。选知祥符,乡书手张宗久为奸利,畏公,托疾满百日去,而引其子为代。公曰:“书手法用三等人,汝等第二,不可。”宗素事权贵,诉于府。府为符县,公杖之。已而中贵人至府,传上旨,以宗为书手,公据法不奉诏。复一中贵人至曰:“必于法外与之。”公谓尹李绚曰:“一匹夫能乱法如此,府亦不可为矣,公何不以县不可故争之?”绚愧公言,明日入言之。上称善,命内待省推之。盖宗以赂请于温成之族,不复穷治,杖矫命者,逐之,一府皆震。包孝肃公拯见公,叹曰:“君以一县令能此,贤于言事官远矣!”擢提,点利州路刑狱。公至逾年,劾城固县令一人妄杀人者,一道震恐,遂以无事。公没二十七年,不危状公遗事,以授辙曰:“先君既没,惟小子仅存,不时记录,久益散灭,则不孝大矣。”辙幼待伯父,闻其言曰:“予少而读书少长为文日有程不中程不止出游王途行中规矩入居室无惰容。故当是时,不闻有过行。尔曹才不逮人,姑亦师吾之寡过焉可也。”辙惧子弟之日怠也,故记其所闻以警焉。(选自《苏辙集》,有删节)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予少而读书少/长为文/日有程不中/程不止/出游于途/行中规矩/入居室/无惰容
B. 予少而读书/少长为文/日有程不中/程不止/出游于途/行中规矩/入居室/无惰容
C. 予少而读书少/长为文/日有程/不中程/不止出游于途/行中规矩/入居室/无惰容
D. 予少而读书/少长为文/日有程/不中程不止/出游于途/行中规矩/入居室/无惰容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姻家,是古时对联姻的家族或其成员的称呼,也称“亲家”。
B. 夏,文中指党项人在河西走廊一带所建政权,也称“西夏”。
C. 循吏,指奉公守法的官吏,意思和民间所说的“清官”近似。
D. 乡书手,原为乡里正的书记员,后职权不断扩大,势压一乡。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苏涣担任凤州司法时,知州王蒙正很赏识他,曾经把他推荐给朝廷,又给身居要职者写信,说他可以担当重任。
B. 苏涣因为母亲去世而辞去官职,后又被起用。他任职期间尽职尽责,管理宽和,却又举措得当,百姓十分敬畏。
C. 祥符县张宗长期作奸营私,想让儿子在自己离任后接任。苏涣认为他儿子没有资格担任相关职务,坚决不同意。
D. 苏涣去世二十七年后,他儿子苏不危记下父亲的遗事,并遵照父命交给苏辙修改;苏辙略作补充写成这篇墓表。
13.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雍丘民有狱死者,县畏罪,以疾告。府遣吏治之,阅数人不能究。
(2)尔曹才不逮人,姑亦师吾之寡过焉可也。
14. 文中包拯称赞苏涣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定风波·次高左藏使君①韵(宋)黄庭坚
万里黔中②一漏天,屋居终日似乘船。及至重阳天也霁,催醉,鬼门关③外蜀江前。
莫笑老翁犹气岸,君看,几人黄菊上华颠?戏马台南追两谢④,驰射,风流犹拍古人肩。
【注释】
①[高左藏使君]高左藏,作者友人;使君,古时对州郡长官尊称。
②[黔中]即黔州。作者贬谪所在地。
③[鬼门关]即石门关,今重庆市奉节县东。
④[戏马台]一名掠马台,项羽所筑,今江苏徐州城南。晋安帝义熙十二年,刘裕北征,九月九日会僚属于此,赋诗为乐,谢瞻和谢灵运各赋诗一首。
15. 下列对诗歌有关内容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上片首二句下笔不凡,起调高昂。通过“一漏天”“似乘船”的比喻,写黔中气候,形象生动地表明秋雨不止叫人不堪其苦的状况,以明贬谪环境之恶劣。
B. 次三句是一转,写重阳放晴。久雨得晴,又适逢佳节,真是喜上加喜。遂逼出“催醉”二字,登高远眺,斟杯痛饮,醉意酣畅,表明一种忘怀得失的胸襟。
C. 下片首三句用“莫笑”一转,词情再扬,突出几分傲兀之气。又用杜牧“菊花须插满头归”典故,借这种老翁头上插花不入俗眼的举止,写出一种不服老的气概。
D. 最后三句是高潮。此三句说自己还要骑马射箭,吟诗填词,其气概直追古时的风流人物。借晋诗人谢瞻、谢灵运戏马台赋诗之典,将诗人的气概表现得淋漓尽致。
16. 这首词与苏轼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在表现手法上有何异同?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逍遥游》中,庄子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搁个杯子当船就会粘住不动,是因为水太浅而船太大的比喻,形象地说明道理。
(2)《蜀道难》中,李白借用“五丁开山”的神话故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述了先民们开通蜀道的历史。
(3)沧海,指大海,因其一望无际、水深呈青苍色而得名。“沧海”作为一个意象,经常出现在古诗文中,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象征着力量、勇敢和无畏的虎年到来之际,在喜庆团圆和万物复苏的日子里,各国运动员相聚中国,在赛场上展现和平与友谊,这是对“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新格言的生动______,向世界______出了“一起向未来”的积极信息。正如**主席所言,世界各国与其在190多条小船上,不如同在一条大船上,共同拥有更美好未来。北京冬奥会开幕以来,赛场内外______收获点赞。生活在冬奥村,不少运动员“想让世界知道,北京冬奥村的床是世界上最好的”;拼搏在赛场上,很多冰雪健儿表示从未见过这么好的比赛场地;开幕式上,美国运动员与中国志愿者友善互动,被“欢迎来到中国”的温暖话语感动到流泪……从志愿者和工作人员到现场观众,中国人民的热情好客展现得______。更重要的定,中国冬奥会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伟大成就,以冬奥会的舞台传到了全世界。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项是( )
A. 诠释 传达 屡屡 淋漓尽致
B. 诠释 传递 频频 淋漓尽致
C. 阐释 传递 频频 酣畅淋漓
D. 阐释 传达 屡屡 酣畅淋漓
1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项是( )
A. 中国冬奥会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伟大成就,通过冬奥会的舞台传到了全世界。
B. 中国以冬奥会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伟大成就,以冬奥会的舞台传到了全世界。
C. 中国以冬奥会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伟大成就,通过冬奥会的舞台传遍了全世界。
D. 中国以冬奥会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伟大成就,由于冬奥会的舞台传到了全世界。
20.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医药学在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医疗理论,蕴含着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唐代名医孙思邈指出,维护和保障病人的健康与生命是医学的出发点和归宿。这种医学上的人道主义精神,正是儒家的“恻隐之心”、道家的“无欲无求”、佛家的“慈悲”等观念的具体体现。古典医著《黄帝内经》倡导“不治已病,治未病”,告诉人们必须注意身体保养调理,如能持之以恒,即可预防衰老疾病,该理念与中国文化中的忧患意识一脉相承。中医学从“天人合一,形神一体”“天人相应”等观点出发,认为影响健康和疾病的原因,固然有生理因素,但又有社会和心理的因素,应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整体关系中去理解和认识人体的健康。《周易》有“动静结合”的说法,中医认为人的生命活动也是如此,其发生、发展到消亡的过程,始终贯穿着矛盾运动,所以只有经常运动,才能增进健康、预防疾病、延年益寿。21. 中医药学的医疗理论体现了哪些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请简要概括,每点不超过10个字。22. 幸福社区邀请中医专家为社区居民普及日常养身保健的方法。你作为志愿者,负责主持这项活动。请你根据以下材料内容向社区居民介绍该中医专家。
材料:①夏良方,男,东方医科大学教授。②系我国现代中医学专家。③其素有“把脉准,不差毫厘;开方神,对症病除”之美称。④专著《中医诊断学》(获优秀医学图书奖)在医学界享有盛誉。
以上材料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文章,体现你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 B【解析】B.“钢琴协奏曲……都将美从感性审美世界延伸到理性审美世界”错误,钢琴协奏曲只是感性审美。
2. C【解析】A.“材料一侧重理性客观的说理,材料二侧重感性主观的阐释”错误,两则材料都有主客观理性的说理。B.“只要激发了想象力、创造力,就会有原创性的科学发现……”错误,从原文“原创性的科学发现……离不开激发想象力、创造力”可知,这个选项是误将必要条件理解为充分条件。D.“阐述了科技在文创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错误,从“不仅在文创领域,当前新技术已全面介入文化内容创作、生产、传播、消费等各个环节……成为文化发展的强大引擎”可知,不仅在文创领域,而是在包括文化内容的创作、生产、传播、消费等各个环节在内的全部文创产业中的作用。
3. D【解析】D.“将中国古典建筑美学与校园代表性元素融合,以手工纸艺形式呈现”,没有利用新技术新应用。
4. 材料一先从创造性思维引出科学与人文“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的论点,并以“中国天眼”成果加以应证;然后从科学的角度出发,对比论证科学在“有大美”、“追求卓越”两个点上与人文是相通的;接着从艺术人文的角度举例阐明艺术人文是科学“创新的源泉”;再从“求索未知”上,进一步论证“艺术与科学可以相互激发”;最后针对现实,强调“促进科学与人文融合”的现实意义。
【解析】从材料一第一、二段“科学发现有赖于创造性思维,而创新思维又需要人文底蕴的涵养。科学与人文传统、人文关怀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前不久,在中国科学院发布的‘中国天眼’成果中,一段来自宇宙深处的‘声波’触发了人们的想象与思考,科学与人文产生了奇妙的碰撞……”可知,材料一先从创造性思维引出科学与人文“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的论点,并以“中国天眼”成果加以应证;
从第三、四段“科学有大美。科学以客观自然世界为研究对象,其人文意蕴的一个方面,在于它拓展了人们的审美空间……”“科学追求卓越,这一丰富心灵、感受审美的过程,与人文相通……”可知,然后,从科学的角度出发,对比论证科学在“有大美”、“追求卓越”两个点上与人文是相通的;
从第五段“艺术人文并不妨碍科学研究,往往还是创新的源泉……”可知,接着,从艺术人文的角度举例阐明艺术人文是科学“创新的源泉”;
从第六段“进而言之,在求索未知的阶梯上不断攀登,艺术与科学可以相互激发……”可知,再从“求索未知”上,进一步论证“艺术与科学可以相互激发”;
从第六段“促进科学与人文融合,不仅能树立科技为民、科技向善的价值导向,更能为科技创新带来丰富的源头活水”可知,最后,针对现实,强调“促进科学与人文融合”的现实意义。
5. ①论题因由“时”“事”而引出。材料一科学与人文的关系的探讨是由“中国天眼”接收到一段来自宇宙深处的“声波”引出的,材料二对科技对文创产业发展的作用的探讨由这些年出现的“文创热”引出的,②议论围绕“时”“事”而展开。材料一紧扣当前人们对由中国科学院发布的“中国天眼”成果引发的关于科技与人文关系问题展开议论,材料二紧扣当前由“文创热”引发的关于科技发展与文创产业发展的关系的探讨展开议论。③观点或主张针对“时”“事”而提出。材料一“促进科学与人文融合”的主张是针对“当前,我们正走在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征程上”的现实提出的,材料二三位专家的观点都是基于当前科技发展和文创产业发展关系的实际提出的。
【解析】从材料一“前不久,在中国科学院发布的‘中国天眼’成果中,一段来自宇宙深处的‘声波’触发了人们的想象与思考,科学与人文产生了奇妙的碰撞……”可知,材料一科学与人文的关系的探讨是由从对“中国天眼”的研究引发的;从材料二记者的提问“这些年出现‘文创热’,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新技术新应用不断普及,大大丰富了文创的形态,提升了用户体验。在文创产业的具体实践中,科技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可知,材料是由这些年出现的“文创热”引出了科技对文创产业发展作用的探讨。可见,两则材料的论题都是由“时”“事”而引出的。
从论述的角度看,材料一“前不久,在中国科学院发布的‘中国天眼’成果中,一段来自宇宙深处的‘声波’触发了人们的想象与思考,科学与人文产生了奇妙的碰撞……”,紧扣当前人们对由中国科学院发布的“中国天眼”成果引发的关于科技与人文关系问题展开议论;材料二“在文创产业的具体实践中,科技发挥着怎样的作用?”,紧扣当前由“文创热”引发的关于科技发展与文创产业发展的关系的探讨展开议论。两则材料的议论都是围绕“时”“事”展开的。
从观点的针对性来看,材料一“促进科学与人文融合,不仅能树立科技为民、科技向善的价值导向,更能为科技创新带来丰富的源头活水”的主张,是针对“当前,我们正走在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征程上。无论是探索未知奥秘,还是攻克‘卡脖子’难题,无论是加强基础研究,还是提供科技解决方案,都离不开科学精神的支撑,而科学精神需要人文精神的滋养”的现实提出的;材料二三位专家的观点“科技是实现文化创意、放大文化效用的重要手段”“数字技术是引领当代文创产业发展的火车头”“不仅在文创领域,当前新技术已全面介入文化内容创作、生产、传播、消费等各个环节……成为文化发展的强大引擎”,都是基于当前科技发展和文创产业发展关系的实际提出的。两则材料的观点或主张都是针对“时”“事”提出的。
6.A【解析】B.“完全是为了支付车费”错误,过于绝对,原文“这一大把铜元又是什么意思,奖他么?我还能裁判车夫么?我不能回答自己”,“我不能回答自己”说明支付的钱中有车费,也有“奖赏”,“完全”的说法过于绝对。C.“是因为我用铜钱来奖赏车夫”错误,强加因果,我“几乎怕敢想到我自己”是因为面对被车撞到的人,车夫前去帮助她,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而“我”不想让车夫去管,冷漠自私、不负责任。D.“高于我所学的诗书礼仪”错误,无中生有,作者在文章中并未将“一件小事”的意义看得比诗书礼仪高,只是说“几年来的文治武力,在我早如幼小时候所读过的‘子曰诗云’一般,背不上半句了。独有这一件小事,却总是浮在我眼前,有时反更分明,教我惭愧,催我自新,并增长我的勇气和希望”。
7. B【解析】B.“文章好似一篇精细的素描画”错误,文章描写详略有度,较为短小精悍,并不是所谓“精细的素描画”。
8. ①自己的冷漠与麻木;②自己内心的腐朽阴暗的观念。
【解析】原文“便很怪他多事,要是自己惹出是非,也误了我的路”“车夫毫不理会,……却放下车子,扶那老女人慢慢起来,搀着臂膊立定”“这车夫扶着那老女人,便正是向那大门走去”,面对被车把挂倒了的老女人,车夫停下车,关切地询问,并扶起那老女人走向巡警分驻所;而“我”反而埋怨车夫多事去管她,也误了自己的路,说明车夫善良,勇于承担责任;而“我”面对别人受伤还只想着自己,自私冷漠。对比车夫的行为,皮袍下面藏着的“小”指“我”的冷漠、自私,麻木不仁。
原文“我料定这老女人并没有伤,又没有别人看见”“我想,我眼见你慢慢倒地,怎么会摔坏呢,装腔作势罢了,这真可憎恶”“车夫多事,也正是自讨苦吃,现在你自己想法去”,面对受伤的老女人,“我”不但视而不见,还恶意去猜测,并且也不想让车夫去帮忙;面对勇于承担责任的车夫,我是埋怨责怪,甚至挖苦他自讨苦吃,所有的这些内心的想法都反映出“我”内在的阴暗心理。从自己的内在角度看,皮袍下面藏着的“小”也指自己内心的腐朽阴暗的观念。
9. ①交代文章内容;②揭示自己在车夫的一个轻微的举动下心灵得到净化的主旨。
【解析】探究标题的作用,可以从内容、结构、人物、主题、手法、效果等角度加以分析。
从内容上看,本文从第三段到倒数第二段主要记述了民国六年的冬天,“我”雇的人力车车夫撞倒一位老女人后,车夫救助并承担责任的事。“这件小事”是文章的主体内容,所以,作者以“一件小事”为题交代文章了内容;
“但有一件小事,却于我有意义,将我从坏脾气里拖开,使我至今忘记不得”“独有这一件小事,却总是浮在我眼前,有时反更分明,教我惭愧,催我自新,并增长我的勇气和希望”,文中提到“这件小事”于我有意义,让我难忘,教我惭愧,催我自新,并增长我的勇气和希望。实际上是说车夫撞倒人之后救助并勇于承担责任的行为让“我”看到了自己冷漠自私的性格,揭示了“我”内在阴暗腐朽的观念,并使自己的心灵得到了净化。所以,作者以“一件小事”为题揭示了文章主题。
10.D【解析】句意:我小时候读书,稍大些后写文章,每天有一定的限量,不完成不罢休。到外面去的路上,言行都符合规矩,回到卧室,也没有怠惰的神情。
“予少而读书”,“予”主语,“读”谓语,“书”宾语,本句主谓宾齐全,结构完整,前后断开,排除AC;“日有程”,“程”是“有”的宾语,其后断开,排除B。
11. A【解析】A.“姻家……也称‘亲家’”错误。姻家的范围比亲家的范围要大得多,亲家是仅限于新人父母双方的称呼。
12. D【解析】D.“……并遵照父命交给苏辙修改;苏辙略作补充写成这篇墓表”错误。由“公没二十七年,不危状公遗事,以授辙曰:‘先君既没,惟小子仅存,不时记录,久益散灭,则不孝大矣。’”可知,“遵照父命交给苏辙修改”说与无中生有。
13. (1)雍丘有个百姓死在了监狱里,县里的官吏害怕担罪,说那人是得病死的。州府派人审理这个案子,经过好几个人审理也没能查出真相。
(2)你们的才能赶不上别人,姑且也学习我少犯错误的做法就可以了。
【得分点】(1)“雍丘民有狱死者”为定语后置句,正确语序为“雍丘有狱死民”;治,审理;“阅”,经过。
(2)尔曹,你们;逮,赶得上;师,学习。
14. ①坚守原则,严守法治:不同意张宗之子违规接任书手;连拒州府、朝廷不合法命令。②忠正敢言,劝说府尹向朝廷争谏。
【解析】①由“‘书手法用三等人,汝等第二,不可。’宗素事权贵,诉于府。府为符县,公杖之。已而中贵人至府,传上旨,以宗为书手,公据法不奉诏”可知,苏涣不同意张宗之子违规接任书手,连拒州府、朝廷不合法,其人坚守原则,严守法治。
②由“公谓尹李绚曰:‘匹夫能乱法如此,府亦不可为矣,公何不以县不可故争之?’绚愧公言”可知,苏涣劝说府尹向朝廷争谏,其人忠正敢言。
【参考译文】
伯父名苏涣,最初取字公群,后来又取字文父。年少时很聪明有悟性,和他结交的朋友都是当时的上了岁数的有德行的人。天圣元年,才参加乡试。第二年中举,被任命为凤翔府宝鸡县主簿。不久,调任凤州司法。王蒙正担任凤州知州,因为与章献太后是亲家,就仗势欺人,骄傲蛮横。王蒙正知道苏公贤能,屈心下意,礼待伯父,把郡中事物托付给苏公。伯父虽然因为职务关系侍奉他,但是鄙视他的为人。王蒙正曾经向朝廷举荐他,又给当权要官写信,说苏公可以被任用。苏公告诉郡中驻京办事机构的官吏,压下王蒙正的奏章并把王蒙正写给权要的私人信件藏起来。不久,王蒙正失势落马,当时的士人因此称赞苏公。伯父因为给太夫人服丧而离任。后来被起用为开封士曹。雍丘有个百姓死在了监狱里,县里的官吏害怕担罪,说是那人得病死的。州府派人审理这个案子,经过好几个人审理也没能查出真相。等到苏公一去,就给他伸了冤。西夏人进犯边境。府中赎买市民的马匹来扩充骑兵队伍,府尹把此事交给苏公,需要的马匹全部征得并且没有扰乱百姓。任阆州通判。伯父虽然处理政务非常宽松,但是用法十分恰当,吏民敬畏他并且安于他的治理。阆中人鲜于侁,年少时喜欢学习,品行醇厚。苏公非常礼待他,把他作为地方举荐的人选,他因此而得以进入仕途。他刚做官的时候,苏公又期望他做一个清正廉洁的官吏。后来鲜于侁做到谏议大夫,号称名臣。后来伯父被选任为祥符知县,乡里从事抄写工作的吏员张宗长久以来作奸犯科以权谋私,害怕苏公,借口有病,过了一百天就辞职了,又引荐他的儿子代替自己。苏公说:“按照法律,抄写人员应该任用三等人,你是第二等,不行。”张宗向来侍奉权贵,就向州府申诉。州府发函给祥符县,苏公把张宗打了一顿棍子。不久有地位的宦官来到州府,传达皇帝的旨意,让张宗担任书手,苏公根据法律不接受诏命。又有一个宦官来到说:“即使不合法,也一定要给予他这个职位。”苏公对府尹李珣说:“一个平民百姓就能如此扰乱法律。府中也不能办成什么事了,你为什么不用县里不同意的原因来争辩呢。”李珣听了苏公的话很惭愧,第二天入朝上奏此事。皇上说很好,派内侍查究此事。因为张宗贿赂了温成等人求情,就不再深究这件事,打了假传诏命的宦官一顿棍子,将之贬斥,整个府中都很震动。孝肃公包拯见到苏公,赞叹道:“你凭借着一个县令的身份能够这样,比那些言事官强太多了!”升任利州路提点刑狱。苏公到任一年多,弹劾了一个擅自杀人的城固县令,整个利州路的人都震动害怕,因此一县都太平无事。苏公死后年,不危(人名)叙述记录了苏公过去的事情,并交给我说:“先君已经去世了,只有我们小辈人了,不及时加以记录,时间长了会更加散佚湮灭,那我们就太不孝了。”我小时候在伯父跟前,听他说:“我小时候读书,稍大些后写文章,每天有一定的限量,不完成不罢休。到外面去的路上,言行都符合规矩,回到卧室,也没有怠惰的神情。所以在那个时候,别人没听说我有什么错误的品行。你们的才能赶不上别人,姑且也学习我少犯错误的作法就可以了。”我担心子侄辈每天懈怠,所以记录了我从伯父那听到的这些,来警示他们。
15. A【解析】A. “起调高昂”错,应为“起调低沉”。前两句起调低沉,起篇为抑,先抑后扬。黔中秋来阴雨连绵,遍地是水,人终日只能困居室内,不好外出活动。不说苦雨,而通过“一漏天”、“似乘船”的比喻,形象生动地表明秋霖不止叫人不堪其苦的状况。“乘船”而风雨喧江,就有覆舟之虞。所以“似乘船”的比喻是足不出户的意思,又影射着环境的险恶。联系“万里”二字,又有去国怀乡之感。
16. 同:①都采用了“直抒胸臆”的手法。本词“莫笑老翁犹气岸”“风流犹拍古人肩”等语句直接表现了作者老当益壮、穷且益坚的胸襟气度;苏词中“莫听”“何妨”“谁怕”等词句直接点出了作者从容洒脱的心态。②都采用即景抒情(触景生情、借景抒情)的手法。本词通过黔中“一漏天”“似乘船”,写出了作者在穷困险恶的处境中不向命运屈服的胸怀;苏词借雨中潇洒徐行之见闻感受,表现了虽处逆境屡遭挫折而不畏惧颓丧的性格。
异:本词用典,苏词采用了“双关”的手法。本词用谢瞻、谢灵运戏马台赋诗之典,表现了作者直追古人的豪迈气概;末句“风雨”二字,一语双关,既指野外途中所遇风雨,又暗指政治“风雨”和人生险途。
【解析】相同点:①都运用了直抒胸臆。本词,“莫笑老翁犹气岸”,不要取笑我,虽然年迈但气概仍在;“风流犹拍古人肩”,英雄直追古时风流人物。这两句直抒胸臆,直接表达自己不服老的气概,认为自己仍能追随古代英雄,建功立业。《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中,上阕“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不用注意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何妨放开喉咙吟咏长啸从容而行。拄竹杖、穿芒鞋,走得比骑马还轻便,一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照样过我的一生!直抒胸臆,写出自己不怕风雨,吟啸徐行,任凭风吹雨打的风流与洒脱。
②都运用了借景抒情。本词“万里黔中一漏天,屋居终日似乘船”,黔中阴雨连绵,仿佛天漏,遍地都是水,终日被困家中,犹如待在一艘破船上,借路上的景色,写出所处环境的恶劣;苏词,“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春风微凉吹醒我的酒意,微微有些冷,山头初晴的斜阳却应时相迎,写出了作者在路上遇到雨的情景,借雨后微冷、斜阳残照之景,写出了自己在困境中的希望,不因被贬谪而沮丧的旷达。
不同点:①本词,用典,“戏马台南追两谢”,巧用晋诗人谢瞻、谢灵运戏马台赋诗之典,写出了想追随“两谢”驰马赋诗的豪迈气概。
②《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运用了双关,“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归去之后,看刚才刮风下雨的地方,哪里有什么雨,哪里有什么晴。此处的“风雨”“晴”均为双关,“风雨”为语义双关,“晴”为谐音双关,写出了自己不畏官场上的“风雨”,依然故我的洒脱与不羁。
17.(1)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2)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3)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解析】易错字有:覆、坳、芥、摧、栈、钩。
18. B【解析】诠释:说明解释,用于书面语,侧重于对某事的讲解证明。阐释:阐明陈述并解释,侧重于阐述事实后加以解释。文中没有阐述事实,用“诠释”。
传递:一般是在平等的情况下进行。传达:多数情况下是上级对下级、长辈对下辈,此处不存在上下级,故选“传递”。
频频:一次又一次,表示动作或情况在一定时间或范围内重复出现。屡屡:屡次,常常,再三,表示情况一再出现。频频强调出现的次数频繁,屡屡表达的次数频率不及频频。文中表达的是次数多,频率高,故选“频频”。
淋漓尽致:形容文章或说话表达得非常充分、透彻或非常痛快。酣畅淋漓:指绘画、文艺作品感情饱满,笔意流畅,情感得到充分抒发。前者侧重意思的表达,后者侧重情感的宣泄。此处搭配“展现”,显然不是情感宣泄,而是表达得充分,故选“淋漓尽致”。
19. C【解析】原句语病一为成分残缺,“三亿人”所属不明,“伟大成就”的主体错误,应在“中国”后添加介词“以”,使“中国”成为“三亿人”的所属和“伟大成就”的主体,“冬奥会”成为“带动”的状语。
二为搭配不当,“冬奥会的舞台”是“传”的途径,用“以”不准确,应将“以”改为“通过”,“传到”用词不当,应将“到”改为“遍”。
20. ①比喻构成:将190多个国家比作190多条小船,将190多个国家团结在一起比作同在一条大船。各自孤立的国家与团结在一起的国家之间是小个体与大团体的关系,这和小船与大船之间的关系具有相似性。②表达效果:具体形象地阐明了世界各国团结一致,共同发展的道理,使深刻的道理通俗易懂。
【解析】画线句本体为“世界各国”(190多个国家),喻体为“190多条小船”,把世界各国的团结合作比作“同在一条大船上”。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各自独立,就如同各自在小船上一般,是单独的个体;而国家之间的相互团结,则像共同乘上一艘大船,形成“同舟共济”的大团体,具有相似性。
比喻修辞的表达效果主要是形象生动,此处把抽象的世界各国选择孤立或团结比喻成具体形象的小船与大船,更易理解;选段以议论为主,比喻说理使深刻的道理通俗易懂。
21.(1)人道主义精神;(2)忧患意识;(3)天人合一;(4)矛盾统一。
【解析】由题干可知,考生需要先筛选出中医药学的医疗理论和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信息,然后分点概括。
由“维护和保障病人的健康与生命是医学的出发点和归宿。这种医学上的人道主义精神,正是儒家的‘恻隐之心’、道家的‘无欲无求’、佛家的‘慈悲’等观念的具体体现”可知,中医药学的医疗例论体现出人道主义精神;
由“古典医著《黄帝内经》倡导‘不治已病,治未病’,告诉人们必须注意身体保养调理,如能持之以恒,即可预防衰老疾病,该理念与中国文化中的忧患意识一脉相承”可知,体现出忧患意识;
由“中医学从‘天人合一,形神一体’‘天人相应’等观点出发,认为影响健康和疾病的原因,固然有生理因素,但又有社会和心理的因素,应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整体关系中去理解和认识人体的健康”可知,体现出忧患意识;
22.由“中医认为人的生命活动也是如此,其发生、发展到消亡的过程,始终贯穿着矛盾运动”可知,体现出矛盾统一观念。
22. 各位居民,大家好!我们幸福社区有幸邀请东方医科大学夏良方教授来给我们普及日常养身保健的方法。夏教授是我国现代中医学专家,一向有把脉精确、开方精准的美称。他的专著《中医诊断学》获得优秀医学图书奖,在医学界非常有名。大家欢迎!
【解析】首先明确题干要求。
题干要求考生作为志愿者向社区居民介绍中医专家,面向的对象是幸福社区的居民,所以开始的称呼语可以是“各位居民”,介绍的对象是下面材料中的夏良方教授,要使用口语进行介绍。
然后分析材料,主要材料中一些词语的转换,如材料中的“系”应转换为“是”,“其”转换为“他”,“素”转换为“一向”;要注意材料的概括,如“把脉准,不差毫厘;开方神,对症病除”可以概括为“把脉精确,开方精准”;“享有盛誉”是书面语,可以转换为口语“非常有名”;括号中的内容“获优秀医学图书奖”。
23.【解析】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出自《孟子》的《尽心章句上》,意思是一个人在不得志的时候,就要洁身自好,注重提高个人修养和品德;一个人在得志显达的时候,就要想着把善发扬光大,有惩恶扬善之意。这是封建社会对读书人的要求。而新时代社会主义对青年人的要求早已超越了个人层面,而是要求我们将个人梦与中国梦相结合。正如材料中将奖学金全部捐给家乡贫困地区的清华学子和将节省出来的钱款全都奉献给社会的老一辈科学家那样,个人离不开社会,个人离不开国家,只有超越个人的狭隘层面,将个人置于广阔的社会天地,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相连,才能拥有更高远的空间,能够让我们展翅飞翔。
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当然不能像封建时代的知识分子那样明哲保身,我们要在加强个人修养的同时,将眼界放宽,社会、国家、世界,懂得超越自我,思考如何为社会、为国家、为他人多做点事情,思考如何通过个人的努力为我们的中国梦增添一份力量。这样的青年才算不负家国、不负时代。
写作时可以从过去的时代特点出发,分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合理性;然后结合当下的时代特点,分析青年应将自身命运与国家、社会发展紧密相连,要跳出个人的小圈子,在更广阔的天地大展宏图,这样的人生才更有意义。还可以用典型人物事例加以论证,阐明当代青年应该如何做才算是把个人梦与中国梦结合起来。总之,文章要体现新时代青年与国家、时代的紧密关系,具有一定的认识高度。
立意:
1.独善其身太狭隘,兼济天下志高远。
2.无数个人梦,托举中国梦。
3.高擎理想旗帜,助力国家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