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网 > 高考 > 高考备考 > 2022届河北省邯郸市高考二模地理试题及答案

2022届河北省邯郸市高考二模地理试题及答案

高老师 分享 时间:

2022届河北省邯郸市高考二模地理试题

一、单选题

浙江省温州市利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互联网+农机”模式的“农机管家”,它可便捷地管理农业机械信息,实时监控其运行情况,推动智慧农业的发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温州市建设“农机管家”主要的区位条件是()

A.先进的通信技术

B.发达的农机制造

C.丰富的劳动力

D.便捷的交通

2.农民利用“农机管家”手机app可以()

①查找农业机械的位置

②监控农业机械的作业轨迹

③了解农业机械的作业进度

④监测农作物的长势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1.A2.A

【解析】

1.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农机管家”为智慧农业,依靠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的,所以主要的区位条件是先进的通信技术,A正确;农机制造是农机管家的必要条件之一,但不是主要区位条件,B错误;劳动力、交通条件,对“农机管家”的影响较小,CD错误。所以选A。

2.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具有定位的功能,所以可以查找农业机械的位置,①正确;根据材料信息“它可便捷地管理农业机械信息,实时监控其运行情况”可知,该系统可以监控农业机械的作业轨迹,了解农业机械的作业进度,②③正确;监测农作物的长势需要用到遥感技术,“农机管家”不具备这种功能,④错误。综合起来,①②③正确。所以选A。

【点睛】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段三部分组成,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并且具备短报文通信能力,已经初步具备区域导航、定位和授时能力,定位精度为分米、厘米级别,测速精度0.2米/秒,授时精度10纳秒。


北半球西风带内,大气运动呈波浪起伏式,向北凸起的波峰称为高压脊,高压脊在发展演变过程中不断北伸,当它与南方暖空气的联系被冷空气切断后,在北侧出现一个孤立的闭合暖高压中心。暖高压中心阻碍西风带内天气系统向东移动,于是称之为“阻塞高压”。某年一段时间美国中西部长时间受此天气系统的影响。下图为北美某年6月份气压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该地阻塞高压暖空气的最初来源是()

A.赤道地区

B.加勒比海地区

C.美国中西部

D.水汽释放潜热

4.据材料分析此天气系统的特点是()

A.带来高温高湿的天气

B.促使美国中部变得湿润

C.移动速度慢,较为稳定

D.活跃多变,移动速度快


【答案】3.A4.C

【解析】

3.依据材料信息分析可知,“阻塞高压”是西风带槽脊的发展演变过程中,高压脊不断北伸时,其南部与南方暖空气的联系会被冷空气所切断,在北边出现闭合环流,形成的暖高压中心。故阻塞高压是西风带来的,依据三圈环流形成过程可知,中纬西风来自副热带高气压带,而副热带高压的形成主要是因为赤道低气压带的上升气流到上空,受气压梯度力影响,向极地地区上空流去,由于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到纬度20-30处,堆聚下沉,使近地面大气密度增大,气压增高,从而形成高压带。所以暖空气的最初来源是赤道地区,A正确;6月份与陆地相比,加勒比海地区温度不高,排除B;美国中西部地势高,气温不高,故不是暖空气的来源,排除C;与水汽释放潜热关系不大,故排除D。所以本题选A。

4.具体分析材料可知,本天气系统长时间影响美国中西部,说明其稳定,变化小,C正确,D错;高压直接影响下的地区,降水较少,不会带来高湿的天气,因此,也不会促使美国中部变得湿润,A、B错。所以本题选C。

【点睛】阻塞高压是在西风带长波槽脊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在脊不断北伸时,其南部与南方暖空气的联系会被冷空气所切断,在脊的北边出现闭合环流,形成暖高压中心,叫做阻塞高压。阻塞高压主要出现在北半球,常和切断低压相伴出现。阻塞高压可以影响大范围地区的天气和气候,它的长时期持续可以给大范围地区带来干旱、连阴雨和寒潮,造成气候异常。


以2022年北京冬奥会为契机,我国正掀起一股冰雪旅游、冰雪运动的热潮。滑雪场的可达性是指全国各城市到达某一滑雪场的快捷程度。下图为我国部分省市滑雪场的可达性与市场潜力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下列地区间滑雪场市场潜力差异与主要影响因素对应正确的是()

A.北京大于河北——交通运输

B.重庆大于甘肃——消费人群

C.浙江大于江苏——经济水平

D.湖北大于福建——城市规模

6.为促进黑龙江滑雪场的发展,当地应()

A.发展航空与高铁,增强可达性

B.利用现代技术,建设室内滑雪场

C.大力发展公路交通,提升可达性

D.增加滑雪场数量,发挥规模效应


【答案】5.B6.A

【解析】

5.根据图文材料可知,北京市场潜力大于河北,但可达性低于河北,故A项错误;重庆市场潜力大于甘肃,但是可达性低于甘肃,重庆经济较发达,消费水平高于甘肃,因此主要影响因素是消费人群,故B项正确;浙江和江苏相比,经济均比较发达,所以经济水平不是影响市场潜力的主要因素,且从图中看,江苏可达性高于浙江,故C项错误;图中显示福建省可达性比较低,因此影响因素主要是交通,而不是城市规模,故D项错误。综上,选B。

6.黑龙江目前主要交通方式有普通铁路和普通机场,公路运输网建立较好,市场潜力较大,但可达性较差,需要改善可达性,应该着重加强航空和高铁等速度快,能有效提高通达性的运输方式,增强交通快捷性,A正确,C错误;黑龙江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纬度较高,冬季寒冷而漫长,有天然滑雪场,不需要建设室内滑雪场,B错误;交通通达性差,增加滑雪场数量,并不能发挥出规模效应,D错误。综上,选A。

【点睛】服务业活动的最主要影响因素是交通和市场。


北京时间2022年4月16日9时56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完成长达半年的太空之旅,在东风着陆场成功返回,着陆点中心地理坐标是(41°37′43"N,100°04′28"E)。该着陆场地处巴丹吉林沙漠和戈壁带,地域辽阔,面积达2万平方公里,约为四子王旗着陆场(约41°N,112°E)面积的10倍。下图为返回舱安全着陆现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神州十三号飞船成功发射当日,下列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酒泉日出东北

B.北京昼短夜长

C.邯郸地区柳絮纷飞

D.南极地区出现极夜

8.相较于四子王旗着陆场,东风着陆场的优势有()

A.地势平坦,视野开阔,便于着陆和搜救

B.着陆范围更大,返回的时间范围和轨道范围大

C.植被稀疏,便于直升飞机起飞降落

D.沙质草原,有利于缓冲,便于着陆


【答案】7.B8.B

【解析】

7.根据题目中神舟十三号返回日期,推断半年前发射时间约为2021年10月,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当天日出东南,A错误;北京昼短夜长,B正确;此季节为秋季,邯郸春季柳絮纷飞,C错误;南极地区出现极昼,D错误。故选B。

8.一般而言,着陆场地势均较平坦开阔,便于着陆和搜救,A选项不是东风着陆场的独特优势,A错;东风着陆场面积是四子王旗着陆场的10倍,着陆范围更大,预留降落空间更大,返回的时间范围和轨道范围大,B正确;两地均属于干燥少雨区,是共同优势,不属于差异,C错;根据图中经度信息可知,四子王旗位置靠东,降水相对较多,为沙质草原,D错。故选B。

【点睛】地球上昼夜长短变化规律:①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②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昼渐长,夜渐短。


“原年人”是网络新名词,指在春节因新冠疫情而选择就地过年的流动人口。据统计,2021年春节,全国超过1亿人选择就地过年。数据显示,春节7天假期全国共发送旅客9841.6万人次,比2019年同期下降76.8%,比2020年同期下降34.8%。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原年人”中,比重最大的人群是()

A.大学生

B.农民工

C.公务员

D.商人

10.很多人选择就地过年,运量增加明显的交通运输方式是()

A.铁路

B.航空

C.公路

D.水运


【答案】9.B10.C

【解析】【分析】

9.据材料可知,“原年人”是指因新冠疫情而选择就地过年的流动人口。主要是在异地打工的人,为响应政府号召,减少人员流动,而选择在打工的城市过年,所以打工族的比重最大,B正确;流动人口中大学生、商人、公务员比重较小,ACD错误。故答案为B。

10.春节期间,因在异地过年,人们会互寄特产或礼物,快递运输主要以公路运输为主,而且外出以短途为主,也加大了公路运量,C正确;铁路、航空、水运适合中长途运输,ABD错。故答案为C。

【点睛】疫情之下,最怕的是人口大面积流动。而在14亿人口的中国,过去两年里,每年春运全国铁路发送旅客量,就高达约4亿人次。那些响应号召、那些担起责任,坚持留在原地过年的人,这两天的百度搜索里,出现了一个你们公有的名字:原年人。


台特玛湖位于塔里木河下游,从2000年开始,塔里木河从大西海子等水库放水,每年向下游地区进行1-2次生态输水,现在一度接近干涸的台特玛湖恢复了往日生机。2017年输水水头到达下游尾闾--—台特玛湖时间仅为8天,比第1次输水时间大大缩短。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是反映地表植被覆盖状况的一种遥感指标(正值表示有植被覆盖,且随植被覆盖度增大而增大)。下图为台特玛湖地区1988-2017年植被类型年最大NDVI年际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关于1988-2017年台特玛湖地区植被覆盖度,说法正确的是()

A.草地和林地植被覆盖度呈持续上升趋势

B.耕地NDVI呈波动增长趋势,波动幅度较小

C.1987-2000年耕地NDVI减少是由于居民外迁

D.该区域林地NDVI的变化是由于退耕还林

12.多年输水后,影响水头到达台特玛湖时间缩短的主要原因是()

A.地下水位升高

B.流域植被改善

C.河床落差变大

D.蒸发量增加


【答案】11.C12.A

【解析】

11.NDVI的正值表示有植被覆盖,且随植被覆盖度增大而增大,读图可知草地、林地、耕地的NDVI值都为正值,且呈波动上升趋势,其中耕地覆盖度波动最大,AB错误;从2000年开始,塔里木河从大西海子等水库放水,一度接近干涸的台特玛湖恢复了往日生机,故可推知1987-2000年耕地NDVI减少是由于湖水干涸,居民因缺少水源而搬离,C正确;该地区林地NDVI的变化是由于生态输水,与退耕还林无关,D错误。故选C。

12.输水会增加下渗,导致地下水水位上升,在第二次输水时会因地下水位的上升而减少下渗量,从而加快输水速度,缩短时间,所以影响水头到达台特玛湖时间缩短的主要原因是地下水位升高,A正确;流域植被改善后水头到达台特玛湖时间应延长,故不是主要原因,B错误;河床落差并无变化,C错误;蒸发量增加与水头到达台特玛湖时间缩短无关,D错误。故选A。

【点睛】归一化植被指数是反映农作物长势和营养信息的重要参数之一,其广泛应用于检测植被生长状态、植被覆盖度和消除部分辐射误差等;归一化植被指数能反映出植物冠层的背景影响,如土壤、潮湿地面、雪、枯叶、粗糙度等,且与植被覆盖有关。


我国西沙群岛位于中国南海中建盆地北部西沙隆起区,大多数岛屿为生物礁砂岛。研究表明,在海水和季风的共同影响下,海滩沙、沿岸沙丘与植物相互作用不断促使砂岛扩张和增高,下图示意七连屿海滩沙—沿岸沙丘—植被—砂岛形成演变模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初始砂岛至中期砂岛阶段,沿岸沙丘多分布在砂岛的()

①西北部

②西南部

③东北部

④东南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4.沿岸沙丘在地势较高处有粒径较大的生物骨骼碎屑混杂其中是由于()

A.风力堆积

B.生物堆积

C.流水堆积

D.海水堆积

15.在砂岛的形成过程中,有关植被演变及其作用的判断错误的是()

A.沿岸沙丘捕获并保护植物种子发育形成簇状植被

B.植被根系固定沙丘,大幅减弱风力对沙丘的侵蚀

C.植被能耗散风暴潮能量,协助沙丘持续增高增大

D.随着砂岛扩大,植被由岛屿中心向岛屿外部扩张


【答案】13.C14.D15.D

【解析】

13.初始砂岛至中期砂岛阶段,沿岸沙丘主要受风力搬运堆积形成,该地地处我国南海海域,盛行东北季风和西南季风,沿岸沙丘多分布在砂岛的迎风一侧,即西南部和东北部,②③正确,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4.沿岸沙丘的增高增大还受到风暴潮影响,风暴潮能量巨大,搬运能力强,将粒径较大的珊瑚碎屑搬运至沙丘地势较高处堆积,D正确;地势较高处对风力削弱作用较高,大颗粒物沉积较小,A错误;生物礁岛的礁盘多为碳酸盐沉积而成,但沙丘远高于低潮线,不适宜珊瑚生长,生物堆积较少,B错误;沙丘地势较高处受流水沉积作用小,C错误。故选D。

15.由图可知,在岛屿形成一定规模后,植物以沿岸沙丘为基础逐渐向岛屿内外扩张,并最终覆盖全岛,形成成熟砂岛,D符合题意。因海平面下降等各种原因,不受潮水影响的潮上带地区形成了初始砂岛;海滩沙受季风等因素影响,发育形成沿岸沙丘,它不仅捕获风成砂屑,同时捕获并保护植物种子发育形成植被,从而形成中期砂岛,A不符合题意;而植被覆盖率的增加导致海岛稳定性增加,提供了海岛海拔高度稳固增高的条件,如植被根系固定沙丘,大幅减弱风力对沙丘的侵蚀,B不符合题意;植被能耗散风暴潮能量,协助沙丘持续增高增大,C不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海岸沙丘指平行于海岸的垄岗状砂质堆积地形。是在开阔、且有大量松散沉积物源的海岸地带上,向岸的强劲海风将未固定的沙粒吹到离岸不远处堆积,同时又不断拦截从海滩刮来的物质,不断加宽、加长和加高,从而形成沙丘。


二、综合题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兴化市位于江苏省中部,地势低平,河网密布,古代兴化地区洪涝灾害多发,先民们为了抵御洪水,年复一年开挖河道和沟渠中的淤泥,垒土成垛,垛上耕种,形成了每块面积较小、高低错落、大小不一、绿水环绕的独特垛田景观。兴化垛田核心保护区的大面积垛田基本保持了原生态,形成了传统农耕系统。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们对垛田进行改造,兴化垛田景观与之前相比发生了明显变化。进入21世纪,随着乡村建设的发展,人们在垛田传统农耕方式的同时,更加注重发掘和塑造垛田景观。2014年,兴化垛田正式被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下图示意20世纪60年代前和现在的兴化垛田景观。

(1)分析兴化垛田的修建对土壤的改良作用。

(2)说出与20世纪60年代前相比,兴化垛田的变化,并评价这种变化带来的有利影响。


【答案】

(1)利用河、沟中的淤泥垒田,改善了土质,提高了土壤肥力;每年增施淤土,使土层深厚(或垛田地势高利于土壤排水)。

(2)变化:垛田高度均变低并趋于一样高;(单个)垛田面积变大。有利影响:垛田高度降低便于灌溉和耕作;当地人口增加对粮食需求增大,垛田面积增大,产量增加。

【解析】【分析】本大题以兴化市垛田图文为材料,设置二道小题,涉及区域农业发展的特色、优势和可持续发展的措施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1)本题考查人类活动对土壤的成分、肥力、厚度、酸碱度等特征的影响。土壤是地球陆地的表面由矿物质、有机质、水、空气和生物组成的具有一定肥力并能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兴化修建垛田时利用河、沟中的淤泥垒田,淤泥富含矿物质、有机质,可以改善土质,提高土壤肥力;材料中提到,年复一年开挖河道和沟渠中的淤泥,垒土成垛,随着每年增施淤土,土层加厚,有利于农作物根系发育;垛田地势高,利于土壤排水,不易发生渍涝。

(2)该题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读右图,可明显看出,现在比20世纪60年代垛田高度均变低;垛田的高度都一样高;单个垛田面积比以前变大了。有利影响,从高度和面积变化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分析:垛田高度降低、面积增大,便于灌溉和耕作和管理;当地人口增加对粮食需求增大,但基于城市化的影响,区域总体耕地面积在不断缩小,所以垛田面积增大,可增加粮食产量。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冲积扇的形成和发展受自然地理环境的制约。根据冲积扇所在环境条件不同,可以分为“旱扇”和“湿扇”。“旱扇”是由暂时性河流造就的,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山间的河流径流主要来源于洪水,因此也叫洪积扇。“湿扇”位于湿润区,扇上的河流基本是常年性的,河流的搬运能力稳定长久。西北是我国大型冲积扇发育程度最高的地区,也是欣赏冲积旱扇景观的最佳地区。左图为“湿扇”“旱扇”示意图,右图为我国西北贺兰山区地形图。

(1)与“湿扇”相比,推测“旱扇”沉积物磨圆度的特点并说明原因。

(2)分析我国西北地区成为航空欣赏冲积扇最佳地区的原因。

(3)航空拍摄到右图地区冲积扇呈现出东西山麓分布不均衡的美,请描述分布特征并分析原因。


【答案】

(1)特点:磨圆度低。原因:“旱扇”河流多为季节性河流,水量小流程短;搬运距离短,沉积物被侵蚀、磨损时间短。

(2)西北地区,风化作用强,碎屑物多,冲积扇数量多(或规模宏大);晴天多,云量少,能见度好;植被覆盖率低,冲积扇地貌裸露,视觉效果好(或地广人稀,人类活动影响小)。

(3)冲积扇主要分布在山脉的东侧,西侧鲜有发育。山脉东侧位于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河流发育较好;中南部地区山脉海拔高,河流落差大,河流侵蚀搬运的物质多,在山麓地区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冲积扇地貌更加丰富。

【解析】【分析】本大题以冲积扇图文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冲积扇成因、分布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1)由材料“旱扇”是由暂时性河流造就的,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山间的河流径流主要来源于洪水,因此也叫洪积扇可知:旱扇分布地区降水少,形成“旱扇”的河流多靠高山冰雪融水补给和少量的山地降水补给,多为季节性河流,水流量小,河流的侵蚀、搬运能力弱,搬运距离短,在此过程中搬运物被侵蚀、磨损时间短,磨圆度较低。

(2)由所学知识可知,西北地区成为航空欣赏冲积扇的最佳地区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有结构完整且发育度高的冲积扇,二是有便于欣赏的条件。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降水少,气候干旱,风化作用强,产生的陆源碎屑物质多;西北地区山体高大,地势起伏大,沟谷众多,河流落差大,水流速度快,水流搬运能力强,形成的冲积扇数量多;冲积扇彼此相连,规模宏大;西北地区晴天多,云量少,能见度好,便于观察;冲积扇植被稀少,地貌裸露,观察效果好;西北地区土地面积广大,人口稀少,受人类活动干扰小。

(3)由图中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山脉东西两侧的冲积扇形成条件不同,使冲积扇出现差异。贺兰山是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之一,图中冲积扇分布在贺兰山的东侧,西侧没有。由于贺兰山的东侧位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受地形抬升影响,降水较多,河流径流量大;山脉中南部落差大,河流流速快,挟带碎屑物质的能力更强;在山麓地区,由于流水速度减缓,泥沙堆积作用形成冲积扇。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苏黎世是瑞士第一大城市,利马特河流经市中心,将其分为东(新城区)西(老城区)两个城区。西区因1847年瑞士北部铁路(苏黎世至德国巴登)开通,到20世纪中期成为欧洲著名的制造工业区之一。随着苏黎世经济发展重心向第三产业转变,20世纪80年代末西区制造业走向衰落。河流、铁路和公路桥等交通线成为市区内的“隔离墙”。20世纪90年代,西区的更新改造从两个1/4开始:改造占地1/4的交通网络;保留1/4的工业建筑。改造后的西区形成了居住、高科技研发、设计及传媒、餐饮酒店、文化娱乐、商业零售以及体育运动等“混合型”的城市功能区。下左图示意苏黎世地理位置,右图示意苏黎世西区土地利用情况。

(1)分析交通对早期苏黎世西区制造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2)说明20世纪90年代苏黎世西区的更新改造选择从两个1/4开始的原因。

(3)分析苏黎世西区“混合型”城市功能区相对于单一功能区的优越性。


【答案】

(1)西区内部有河流、铁路、公路桥等交通设施,交通便利,运输成本低;瑞士北部铁路的开通,打开了西区面向中、西欧经济发达国家的市场。

(2)西区为老城区,城市用地紧张,铁路线、公路线、厂房等占地多;改造1/4的交通网络用地,保障西区交通顺畅;3/4工业建筑用地转变为城市公共用地,增加西区土地供给,保留1/4工业建筑,既体现西区作为制造业发达的历史见证,又可节约工业建筑改造的成本。

(3)“混合型”城市功能区,主要以服务业为主,服务类型多样;居民生活、工作、休闲等都非常便利,无需长距离往返,节约生活成本;改造后的西区既保留了交通、建筑等部分原貌,地区特色强,又美化了环境,吸引力大。

【解析】【分析】本题以瑞士苏黎世西区改造为背景,考查城市区位、旧城改造主要措施及其带来的启示意义,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基本技能、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和地理基本原理和规律的能力。考查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的学科素养。

(1)瑞士是山地内陆国,交通对早期苏黎世西区制造业发展的作用要结合瑞士的地理位置、苏黎世西区交通发展状况等方面去分析。根据材料信息“西区因1847年瑞士北部铁路(苏黎世至德国巴登)开通”可知,瑞士北部铁路的修建,使得西区的交通通达度提高,可以与中西欧直接相连,便于开拓市场;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西部地区有河流、铁路、公路等交通设施,交通条件便利,便于原料和产品的运输,能够促进产业发展。

(2)本题需要理解“两个1/4”的含义,可以从缓解旧城用地、保留城市原貌、减少改造成本等角度分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西城区为老城区,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西城区的铁路、公路等城市交通设施以及厂房等建成区面积较大,城市建设用地紧张。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改造占地1/4的交通网络,剩余3/4的交通网络,能够保障城市的交通运输需求,又能够腾出一部分土地用于城市改造;根据材料可知,保留1/4的工业建筑,将3/4的工业建筑拆除,可以转换工业用地为城市建设用地,能够增加西区的城市建设用地,缓解用地紧张状况,同时,保留1/4的工业建筑,可以保留一定的工业遗址,作为该地区工业历史的见证;不用将所有的工业建筑拆除,节省了工业建筑改造的成本。

(3)“混合型”城市功能区包括住宅区、商业区、服务区等,功能多,其优越性主要从服务功能、生活成本、生活环境等角度分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混合型”城市功能区是以居住、高科技研发、设计及传媒、餐饮酒店、文化娱乐、商业零售以及体育运动为主,主要以服务业为主,服务类型多样,能够为居民提供多样的服务,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距离当地居民的居住区和工作区距离较近,能够减少人们的出行距离,减少交通的成本;改造后的西区,既保留了原有的工业遗址、交通通达度优势有没有太大变化,还突出了城市公共服务功能、美化了环境,提高了城市的吸引力,有利于吸引外来人才迁入,促进城市发展等。


19.(旅游地理)根据材料,回答下题。

2020年6月,重庆市“晒旅游精品·晒文创产品”大型文旅推介活动第二季火热开启。活动分三块:“区长县长双晒直播”、“区长县长晒精品”主题视频、“区县文旅精品荟萃”。其中,“区长县长双晒直播”是重中之重:前60分钟文旅推介,既晒重庆的山水“颜值”、文化“气质”,也晒重庆的文旅资源、风物特产;后30分钟主播带货,通过各种“秒杀”、优惠活动,推广产品。本次活动受众37亿人次、国际媒体曝光量超900万人次,可谓后疫情时期现象级的重庆文旅推介盛事。说明“区长县长双晒直播”对重庆市文旅发展的积极作用。


【答案】

通过文旅推介,宣传重庆文旅资源,提高知名度;吸引游客,刺激疫后旅游经济复苏;通过主播带货,拓宽销售渠道,引领百姓消费;推广土特产品,塑造本土品牌;定点扶持旅游区贫困人民,增加经济收入。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网上直播这种新兴的方式对旅游发展的积极作用,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详解】结合材料分析,“区长县长双晒直播”,“既晒重庆的山水“颜值”、文化“气质”,也晒重庆的文旅资源、风物特产”,“受众37亿人次、国际媒体曝光量超900万人次”,通过文旅推介,宣传了重庆文旅资源,提高了知名度;有助于吸引游客,刺激疫情后旅游经济复苏;“主播带货,通过各种“秒杀”、优惠活动,推广产品”,推广了土特产品,塑造了本土品牌,拓宽了销售渠道,增加了产品销量;推介的地区和特产多涉及贫困落后地区,有助于定点扶持旅游区贫困人们,增加经济收入。

【点睛】


20.[选修6:环境保护]

在生态学中,提到“公路”这个概念,伴之而来的常常是“生境破碎化”和“路杀”(选自《国家地理》)。但是荒漠公路对野生动物却有极大的吸引力。下图为我国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的公路景观。

请从正反两方面,说明荒漠公路对该地野生动物的影响。


【答案】

不利影响:公路穿越沙漠,导致野生动物栖息地碎片化,使生境破碎;行进的车辆撞击野生动物,导致其伤亡。有利影响:荒漠道路旁的灌丛防护林为动物提供栖息地;路旁设置供水装置为野生动物提供了饮用水源(人类丢弃在公路边的食物垃圾为动物提供部分食物来源)。

【解析】【分析】本题以荒漠公路为材料,涉及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影响的知识点,考查了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体现了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详解】题目设问很清楚,需要从正反两方面,说明荒漠公路对该地野生动物的影响。即需要说明荒漠公路对野生动物的有利和不利影响。从不利影响来说:原来荒漠是连续的,荒漠公路会使它隔断,使野生动物的栖息地被分割,呈碎片化;会阻断某些动物的迁徙,使生物多样性减少;沙漠公路上车速普遍较快,会撞到穿越公路的动物;公路附近人类活动会增多,威胁野生动物的安全等。从有利影响来说:从图中看,公路沿线植被增加,遮阴、保水效果明显,会变成某些动物新的栖息地;植被的增多,为某些野生动物提供了食物;同时,路旁设置供水装置为野生动物提供了饮用水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