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网 > 高考 > 高考备考 >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2021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2021

高老师 分享 时间: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北京人都把北京市百货大楼亲切地称为“大楼”。

北京人熟悉“大楼”。20世纪50年代“大楼”开业时曾经拍了一部纪录片,北京市百货大楼展现着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憧憬。北京人喜欢“大楼”,几代人对这里都有着关于时尚的美好回忆。不仅是北京人,在那个年代,外地人到了北京都会尽量挤出时间逛“大楼”。从辽宁一个小城来到北京工作的夏先生生于20世纪60年代,在他小时候,邻居叔叔从北京市百货大楼买回一双皮鞋,每逢有人注意到叔叔的皮鞋,这位叔叔都会大声地告诉别人,这是从北京市百货大楼里买的!如今夏先生已是北京一家房地产公司的高管,全家住到了北京。虽然北京的高档商场很多,但夏先生每年拿到年终奖后,依然会到北京市百货大楼来购物,在他看来,把钱花在“大楼”放心,开心。

材料二:

在北京市百货大楼一层有一个很安静的空间,这里是北京市百货大楼的“张秉贵纪念馆”,在城市最中心的地段中的最繁华的商场内为一个售货员建纪念馆,这在全世界可能也是独一份的。当然,这里纪念的不只是一个普通的营业员,他曾经在这个商场里工作30多年,接待400万人左右。他不仅是全国劳模,而且做过第五届、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曾经是全中国家喻户晓的名人。

张秉贵17岁开始当学徒,1955年到北京市百货大楼当售货员,195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几十年的柜台生涯中,他始终全神贯注为人民服务,像“一团火”那样去接待各式各样的顾客,使每一个接触到他的人都感受到无比温暖。他的“一抓准”“一口清”绝技,他创造的整套服务经验和服务艺术,至今为全国广大商业、服务业职工学习和称颂。

北京市百货大楼总经理周晴告诉记者,“一团火”精神已经成为王府井百货集团的企业精神,并在新的时代被注入了新的内涵:人文购物、人性服务,从软件到硬件,以顾客满意为宗旨。

周晴说,张秉贵成为著名的全国劳模后,注重言传身教,还为企业培养了一代代优秀的劳动模范。“张师傅前前后后一共收了10个徒弟,基本都成长为北京市级以上劳模,包括两个全国劳模。他们不定期地在全国15个省区市的23家王府井百货门店讲课、培训,传承‘一团火’精神,对提升王府井百货的整体服务水平效果显著。”

材料三:

有人说,现在是实体零售行业的严冬时期,企业面对着无数问题与压力,北京市百货大楼也一样。王府井百货集团建立这个“张秉贵纪念馆”,是希望把“大楼”这把“火炬”接力下去,“一团火”精神的传承可以帮助企业度过严冬。

今天的北京市百货大楼在“新北京人”中已经有了年轻的“粉丝”,另外,北京市百货大楼还推出了支付,并且在做全渠道经营的筹划,“大楼”的创新一直没有停步。在我们身边有很多像“大楼”这样的商场,和全球的零售企业一样,这些商场也在经历转型。任何一个传统行业都需要在新技术、新环境中进行各种创新与调整,需要与新时代融入和对接,而传承下来的优秀的企业文化,让企业有了不一样的底蕴,这样的企业才是时代的财富。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写北京人把北京市百货大楼亲切地称为“大楼”,写出了北京人对北京市百货大楼的特殊情感,很容易与读者产生共鸣。

B.北京市百货大楼建立“张秉贵纪念馆”,强调其“一团火”精神,意在表明新时代的年轻人更应该学习这种精神,突出当代服务意识的缺乏。

C.北京市百货大楼与时俱进,推出了支付,并且在做全渠道经营的筹划,表明了“大楼”在经营方面的创新意识。

D.三则材料都是以北京市百货大楼为中心来写与之相关的人和事,同时表达了作者对传统行业的思考。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楼”是“繁华”“时尚”“幸福生活”的标志,它见证了城市的繁华与时尚,人们在那里可以放心购物,憧憬未来幸福的生活。

B.“一团火”精神是王府井百货集团企业文化的象征,它经历一代又一代员工的积淀,是企业的财富、灵魂。

C.北京市百货大楼是传统行业的见证者,它经历了繁华、问题和转型,并将浴火重生。

D.实体零售行业的不景气,一个主要原因是缺乏了“一团火”精神,现在重提“一团火”精神是为了帮助企业度过严冬。

3.下列对有关材料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则材料以北京市百货大楼为内容中心,但又各有侧重。分别突出了“大楼”在北京人乃至外地人心中的地位、以张秉贵为代表的“一团火”的企业精神以及“大楼”面对新形势下的思考和创新。

B.三则材料都属于通讯。一方面,通讯都很注意通过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表现人物的优秀品质或事件的意义;另一方面,通讯作者在记述新闻事实时,常常表达自己的观点,材料三就表现得比较突出。

C.材料一和材料二都使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既选用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例来表现“大楼”的精神内核,又超越“大楼”;材料三着重于整个行业的历史和现状,并未使用点面结合的方法。

D.三则材料运用非常注意详略安排。围绕“一团火”精神这个中心,代表人物,详加介绍;群众反应,多角度衬托;新时代的传承,则略加记叙而侧重思考。让读者对材料内容既能有全面了解,也能对细节留下深刻印象。

4.传统行业如何走出现实的困境?请结合材料概括作者提出的解决方案。

二、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946 年的中秋。

这天打海岸的部队决定晚上总攻。我们文工团创作室的几个同志,就由主攻团的团长分派到各个战斗连去帮助工作。大概因为我是个女同志吧!团长对我抓了半天后脑勺,最后才叫一个通讯员送我到前沿包扎所去。

包扎所就包扎所吧!反正不叫我进保险箱就行。我背上背包,跟通讯员走了。早上下过一阵小雨,现在虽放了晴,路上还是滑得很,两边地里的秋庄稼,却给雨水冲洗得青翠水绿,珠烁晶莹。空气里也带有一股清鲜湿润的香味。要不是敌人的冷炮,在间歇地盲目地轰响着,我真以为我们是去赶集的呢!

通讯员撒开大步,一直走在我前面。一开始他就把我撂下几丈远。我的脚烂了,路又滑,怎么努力也赶不上他。我想喊他等等我,却又怕他笑我胆小害怕;不叫他,我又真怕一个人摸不到那个包扎所。 我开始对这个通讯员生起气来。

哎!说也怪,他背后好像长了眼睛似的,倒自动在路边站下了,但脸还是朝着前面,没看我一眼。等我紧走慢赶地快要走近他时,他又蹬蹬蹬地自个向前走了,一下又把我甩下几丈远。我实在没力气赶了,索性一个人在后面慢慢晃。不过这一次还好,他没让我撂得太远,但也不让我走近,总和我保持着丈把远的距离。我走快,他在前面大踏步向前;我走慢,他在前面就摇摇摆摆。奇怪的是,我从没见他回头看我一次,我不禁对这通讯员发生了兴趣。

刚才在团部我没注意看他,现在从背后看去,只看到他是高挑挑的个子,块头不大,但从他那副厚实实的肩膀看来,是个挺棒的小伙,他穿了一身洗淡了的黄军装,绑腿直打到膝盖上。肩上的步枪筒里,稀疏地插了几根树枝,这要说是伪装,倒不如算作装饰点缀。

没有赶上他,但双脚胀痛得像火烧似的。我向他提出了休息一会后,自己便在做田界的石头上坐了下来。他也在远远的一块石头上坐下,把枪横搁在腿上,背向着我,好像没我这个人似的。凭经验,我晓得这一定又因为我是个女同志的缘故。女同志下连队,就有这些困难。我着恼的带着一种反抗情绪走过去,面对着他坐下来。这时,我看见他那张十分年轻稚气的圆脸,顶多有十八岁。他见我挨他坐下, 立即张皇起来,好像他身边埋下了一颗,局促不安,掉过脸去不好,不掉过去又不行,想站起来又不好意思。我拼命忍住笑,随便地问他是哪里人。他没回答,脸涨得像个关公,讷讷半晌,才说清自己是天目山人。原来他还是我的同乡呢!

“在家时你干什么?”“帮人拖毛竹。”我朝他宽宽的两肩望了一下,立即在我眼前出现了一片绿雾似的竹海中间,一条窄窄的石级山道,盘旋而上。一个肩膀宽宽的小伙,肩上垫了一块老蓝布,扛了几枝青竹,竹梢长长的拖在他后面,刮打得石级哗哗作响。……这是我多么熟悉的故乡生活啊!我立刻对这位同乡,越加亲热起来。我又问:“你多大了?”“十九。”“参加革命几年了?” “一年。”“你怎么参加革命的?”我问到这里自己觉得这不像是谈话,倒有些像审讯。不过我还是禁不住地要问。

“大军北撤时我自己跟来的。”“家里还有什么人呢?”“娘,爹,弟弟妹妹,还有一个姑姑也住在我家里。”“你还没娶媳妇吧?”

“……”他飞红了脸,更加忸怩起来,两只手不停地数摸着腰皮带上的扣眼。半晌他才低下了头,憨憨地笑了一下,摇了摇头。我还想问他有没有对象,但看到他这样子,只得把嘴里的话,又咽了下去。

(节选自茹志娟的《百合花》)

今晚台儿沟发生了什么事?对了,火车拉走了香雪,为什么现在她像闹着玩儿似的去回忆呢?四十个鸡蛋没有了,娘会怎么说呢?爹不是盼望每天都有人家娶媳妇、聘闺女吗?那时他才有干不完的活儿,他才能光着红铜似的脊梁,不分昼夜地打出那些躺柜、碗橱、板箱,挣回香雪的学费。想到这儿,香雪站住了,月光好像也黯淡下来,脚下的枕木变成一片模糊。回去怎么说?她环视群山,群山沉默着;她又朝着近处的杨树林张望,杨树林窸窸窣窣地响着,并不真心告诉她应该怎么做。是哪来的流水声?她寻找着,发现离铁轨几米远的地方,有一道浅浅的小溪。她走下铁轨,在小溪旁边坐了下来。她想起小时候有一回和凤娇在河边洗衣裳,碰见一个换芝麻糖的老头。凤娇劝香雪拿一件汗衫换几块糖吃,还教她对娘说,那件衣裳不小心叫河水给冲走了。香雪很想吃芝麻糖,可她到底没换。她还记得,那老头真心实意等了她半天呢。为什么她会想起这件小事?也许现在应该骗娘吧,因为芝麻糖怎么也不能和铅笔盒的重要性相比。她要告诉娘,这是一个宝盒子,谁用上它,就能一切顺心如意,就能上大学、坐上火车到处跑,就能要什么有什么,就再也不会被人盘问她们每天吃几顿饭了。娘会相信的,因为香雪从来不骗人。

小溪的歌唱高昂起来了,它欢腾着向前奔跑,撞击着水中的石块,不时溅起一朵小小的浪花。香雪也要赶路了,她捧起溪水洗了把脸,又用沾着水的手抿光被风吹乱的头发。水很凉,但她觉得很精神。她告别了小溪,又回到了长长的铁路上。

(节选自铁凝的《哦,香雪》)

5.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虽没有正面写战争,但小说开头直接交代了故事的战争背景;乙文通过群山间的火车、铁轨及铅笔盒等细节暗示出改革开放初期的时代印迹。

B.甲文枪筒里“插了几根树枝”的细节表现通讯员的纯真和对生活的热爱;乙文借助铅笔盒这个意象表现香雪对知识、文化和现代文明的渴望和追求。

C.甲文通过对通讯员的外貌、动作、神态、语言、心理等的描写来表现他的个性;乙文则着重借助心理和动作描写的方法来刻画香雪的形象。

D.选文中的通讯员和香雪虽然生活在不同时代,但都展现出了纯真、朴实的个性和独特的青春风采,都体现了作者对青春及理想人格的赞美。

6.同为环境描写,甲乙两文画线处文字对表现人物形象各有什么作用?

7.甲乙两文叙述人称不同,请分别分析其表达效果。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弱冠,名未振,观光上国,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谑之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及览诗卷,至“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乃叹曰:“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耳。”贞元十六年,中书舍人高郢下进士、拔萃,皆中,补校书郎。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时盗杀宰相,京师汹汹。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权贵有嫌其出位,怒。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赋《新井篇》,言既浮华,行不可用。”贬江州司马。初以勋庸①暴露不宜,实无他肠,怫怒奸党,遂失志。亦能顺适所遇,托浮屠死生说忘形骸者。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文宗立召迁刑部侍郎。会昌初致仕,卒。

居易累以忠鲠遭摈,乃放纵诗酒。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而索寞。卜居履道里,与香山僧如满等结净社。疏沼种树,构石楼,凿八节滩,为游赏之乐,茶铛酒杓不相离。尝科头②箕踞,谈禅咏古,晏如也。自号醉吟先生,作传。酷好佛,亦经月不荤,称香山居士。与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贞、张浑、如满、李文爽燕集,皆高年不仕,日相招致,时人慕之,绘《九老图》。

公诗以六义为主,不尚艰难。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后人评白诗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者也。鸡林国③行贾售于其国相,率篇百金,伪者即能辨之。与元稹极善胶漆,音韵亦同,天下曰“元白”。元卒,与刘宾客齐名,曰“刘白”云。公好神仙,自制飞云履,焚香振足,如拔烟雾,冉冉生云。初来九江,居庐阜峰下,作草堂,烧丹。今尚存。

(有删改)

【注】①勋庸:这里指被刺杀的宰相武元衡。②科头:不戴帽子,裸露发髻。③鸡林国:朝鲜半岛古国名。

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文宗立/召迁刑部侍郎

B.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文宗立召迁刑部侍郎

C.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文宗立/召迁刑部侍郎

D.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文宗立/召迁刑部侍郎

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弱冠,男子15岁称弱冠。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

B.左拾遗,官名。主要作用是捡起(皇上)遗漏的东西(政策决策失误),隶属谏诤机构。

C.中书舍人,官名。舍人始于先秦,本为国君、太子亲近属官,掌管诏令,参与机密,决断政务。

D.六义,指《诗经》中的“六义”,即是指“风、雅、颂”三种诗歌形式与“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开篇以顾况对白居易的前“谑”后“叹”,侧面表现了白居易在诗歌创作上的非凡才华。

B.白居易性格耿直,常上疏直言论事,触怒了权贵奸党,这给他的仕途蒙上了阴影,也是他“放纵诗酒”的重要原因之一。

C.白居易的诗歌内容真实,辞句晓畅,风格平易,在当时流传甚广。内至宫廷,外达异邦,诗名远播。

D.白居易居庙堂之上,则“兼济天下”;处江湖之远,则“独善其身”。儒、释两家思想的影响,并存于他人生的各个阶段。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

(2)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而索寞。

四、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各题

短歌行

[东汉]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大风歌

[西汉]刘邦

大风起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12.下列对上面两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短歌行》第一节“对酒当歌”四句诗,妙用比喻,体现了一种时间不等人的急迫情绪,蕴含着及时行乐的意思。

B.《短歌行》用单纯的四言节奏,语气变化不大,但无单调之感,读起来铿锵有力,透露着诗人的坚定意志和雄心壮志

C.《大风歌》每句都有“兮”,带有楚风特点,大气磅礴,既表现了诗人对家国兴亡的担忧,又体现了他的王者风范。

D.“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只一个“威”字,就表现出刘邦的那种威风凛凛、天下无人能与之匹敌的冲天豪迈气概。

13.“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和“安得猛士兮守四方”都抒发了什么感情?抒情方式有什么不同?请简析。

五、现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现代诗,完成小题。

风 景

辛 迪

列车轧在中国的肋骨上

一节接着一节社会问题

比邻而居的是茅屋和田野间的坟

生活距离终点这样近

夏天的土地绿得丰饶自然

兵士的新装黄得旧褪凄惨

惯爱想一路来行过的地方

说不出生疏却是一般的黯淡

瘦的耕牛和更瘦的人

都是病,不是风景!

(一九四八年夏,在沪杭道上)

注:辛迪(1912-2004),现代诗人,江苏淮安人。诗人年轻时去英国留学,写这首诗时刚从海外归来。

14.对本诗意思的理解,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A.本诗一、二句交代了看风景的地点,指出看到的都是“社会问题”,与最后一句中“不是风景”相呼应。

B.三、四两句阐明了社会问题的具体内涵,即人民生活困苦。“终点”即“田野间的坟”。形象地写出了当时社会黑暗,人民生死难料。

C.五、六两句把“绿得丰饶”的土地与“士兵的新装”放在一起,揭示出了造成这种社会问题的根源:虽然土地丰饶,但国民党挑起的连年内战使人民难以过上安定的生活。

D.七、八两句“一路来行过的地方”“说不出生疏”,表明这种社会问题普遍存在,而“却是一般的黯淡”,语意陡转,说明当时劳苦大众已经麻木,对造成自己苦难命运的原因漠不关心。

15.诗歌取名为“风景”有何妙处?请结合全诗作分析说明。

六、情景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一词中表现青年学子撰写文章评论国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

(2)杜甫《登高》中,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

(3)《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诗人想象丰富,因“________”形成了“卷起千堆雪”景象,写景句“______” 又用了化静为动的手法。

七、选择类

17.下列词语中对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谁主沉浮(主:主宰)漫江碧透(漫:满)

B.浪遏飞舟(遏:阻止)激扬文字(激扬:激浊扬清,抨击恶浊的,褒扬清明的)

C.峥嵘岁月稠(峥嵘:不平凡)怅寥廓(怅:失意低落的心绪)

D.挥斥方遒(遒:强劲有力)粪土当年万户侯(粪土:作动词用,视……为粪土)

18.古诗歌为了适应格律的要求,或者为了取得特殊的表达效果,常有词序颠倒的情况。下列句子没有词序倒置的情况的一项是()

A.渌水荡漾清猿啼 B.一夜飞度镜湖月

C.一唱雄鸡天下白 D.天生我材必有用

八、小阅读-课内

19.下列相关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沁园春·长沙》里,“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设问句,由写景转入抒怀,自然带出下半阕的抒情乐章。

B.《致云雀》中,作者将云雀比作诗人、少女、萤火虫、绿叶,使云雀更加美丽、生动、形象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C.《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中,关于“力”的句子在诗中出现多次,全诗采用直接抒情的方式,描绘了太平洋的浪潮,吟唱了一曲惊心动魄的力的颂歌。

D.《红烛》回环使用感叹词,诗句长短错落富有节奏美。化用“蜡炬”这一古典意象,赋予它新的含义,借助与红烛的“对话”表达现实的残酷和对理想的困惑。

九、选择题

20.下面是古人诗词中描写月色的句子,其中有一句与其他三句的感情基调不同,请指出( )

A.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B.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诗魂。

C.杨柳岸晓风残月 D.唯见江心秋月白

十、选择 简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自然界的花儿不仅形态各异,颜色更是五彩缤纷,那么,鲜花① ?原来,花瓣中含有各种色素,② ,才形成了花儿的五颜六色。造就花儿色泽最主要的色素,叫做“花青素”,它分布在细胞的液泡内,控制花的粉红色、红色、紫色及蓝色等颜色变化。花青素很调皮,在不同的环境下,会形成不同的颜色。在酸性溶液中,它呈现红色,酸性愈强,颜色愈红,比如一串红等。在碱性溶液中,它呈现蓝色,碱性较强,会成为蓝黑色,如墨菊、黑牡丹等。而当它③ ,则是紫色,比如桔梗花等。

更为神奇的是有些花的颜色可以一日三变,比如牵牛花的花瓣在清晨是粉红色,之后变成紫红,最后变成蓝色究其原因,也是花瓣表皮细胞的液泡内pH值产生了变化,()。

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花青素跟着变化,花颜色也跟着变化

B.花青素跟着变化,花颜色因此也随之变化

C.花青素随之变化而形成的花颜色变化

D.花青素随之变化,因而形成的花颜色变化

22.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十一、材料作文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李大钊)

②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③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④青年是宝藏,青年是黄金;宝藏要挖掘,黄金需熔炼。(藏克家)

以上材料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漏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B

2.D

3.C

4.①在新技术、新环境中进行各种创新与调整;②与新时代融入和对接;③传承优秀的企业文化。

【解析】

1.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B.“意在表明新时代的年轻人更应该学习这种精神,突出当代服务意识的缺乏”错误。由材料三第一段“是希望把‘大楼’这把‘火炬’接力下去,‘一团火’精神的传承可以帮助企业度过严冬”可知,意在表明的是张秉贵的“一团火”精神已经潜移默化在一代代“大楼人”的心里。

故选B。

2.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D.“一个主要原因是缺乏了‘一团火’精神”错误。由材料三第一段“有人说,现在是实体零售行业的严冬时期,企业面对着无数问题与压力,北京市百货大楼也一样”一句,我们只能得知现在实体零售行业不景气,并不能推断是缺少“一团火”精神造成的,同时造成行业不景气的原因应该是多方面的,选项以偏概全。

另外“帮助企业度过严冬”错误。由材料三第一段“王府井百货集团建立这个‘张秉贵纪念馆’,是希望把‘大楼’这把‘火炬’接力下去,‘一团火’精神的传承可以帮助企业度过严冬”一句可知,“一团火”精神的传承可以帮助企业度过严冬只是针对王府井百货集团。

故选D。

3.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的文体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

C.“材料一和材料二都使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既选用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例来表现“大楼”的精神内核”错误。由材料一“北京人都把北京市百货大楼亲切地称为‘大楼’”“不仅是北京人,在那个年代,外地人到了北京都会尽量挤出时间逛‘大楼’”“在他看来,把钱花在‘大楼’放心,开心”等句子可知,材料一主要讲了人们对百货大楼的喜爱,并不能看出“大楼”的精神内核。

“材料三着重于整个行业的历史和现状,并未使用点面结合的方法”说法错误,整个实体零售行业是面,北京市百货大楼是点,所以也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方法。

5.C

6.(1)甲文画线句从视、嗅角度写雨后初晴路边清新、祥和秋景,衬托出“我”作为女性感知细腻的特点(所以会到许多细节));表现“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和面对战争的乐观心态。(2)乙文画线句用拟人手法写小溪欢腾“奔跑”景象,(与前文月光“黯淡下来”“群山沉默”等景象呼应),烘托香雪由顾虑、烦闷到轻松、欢快心理变化,也自然引出下文内容。

7.甲文用第一人称叙述,使文中人和事更具真实感;从“我”这个女性视角叙述,内容表现更细腻;可直接抒写“我”对通讯员的情感态度,突出其形象。乙文用第三人称叙述,可自由而深入地描写香雪心理,表现香雪性格。

【解析】

5.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和艺术手法的鉴赏能力。

C项,“甲文通过对通讯员的外貌、动作、神态、语言、心理等的描写来表现他的个性”不准确,通过对甲文的分析可知,并没有对通讯员的心理描写。

8.C

9.A

10.D

11.(1)顾况是南方吴地人氏,自己凭借有才华,很少有他推荐认可的诗人。

(2)(白居易)被重新任用后,(由于)遇到的又都是年少君主,(所以)做官的心情顿时消沉。

【解析】

8.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时抓住句子中的重要名词和虚词,根据其在句子文中充当的成分和在句子中所起到的作用,可以判断出断句的正确划分;同时注意句子中对仗的地方,根据句式特点断句是最简洁的方法。

第一处断句,“河朔乱”为主谓结构,“河朔乱兵”为偏正结构,并且“兵”是下一句话的主语,故在“乱”后停。可排除A、B。“乞外”是谓语,省略主语,故“外”后必须断,故排除D。

故选C。

划线句子译文:河北发生暴乱,朝廷出兵无功,白居易又向朝廷进谏,没有被采纳,于是请求外调,担任了杭州太守。唐文宗即位后,下诏升任白居易为刑部侍郎。

9.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A项,“男子15岁称弱冠”错误,应为20岁。

10.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分析和对思想情感的鉴赏能力。要求考生能够正确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答题时先找准信息范围,然后逐字对照。注意细节。

D项,“儒、释两家思想的影响,并存于他人生的各个阶段”错误,由文中“亦能顺适所遇,托浮屠死生说忘形骸者”可知,白居易的佛教思想始于被贬江州之后,并非并存于人生各个阶段。

文言文翻译参考:

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他在年近二十名声未起的时候,(有一次)去京城游玩,拜见(当时名流)顾况。顾况是南方吴地人氏,自恃才华,很少有他推荐认可的诗人,于是就取笑白居易说:“长安城什么东西都贵,要想‘居’于此,是非常不容易的。”等到翻阅白居易诗卷,读到其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诗时,他就又感慨道:“能写出这样的诗句,想居天下都不难。老夫我之前的话是开玩笑的了。”贞元十六年,中书舍人高郢主持进士考试,选拔英才,白居易全都考中,被朝廷授任为校书郎。元和元年,白居易写作乐府及诗歌一百多篇,讽谏时事,流传到了宫中。皇帝读了他的诗后非常喜欢他,召见他并且授任他翰林学士一职,接着又历任了左拾遗。当时有盗贼刺杀了宰相,京城议论纷纷。白居易第一个上疏皇帝,请求紧急抓捕盗贼。有权贵厌嫌他越职行事,对他十分恼怒。不久就有传言说:“白居易的母亲落井而死,他却写了篇《新井篇》,词句十分浮夸华丽,如此品行不可重用。”后来白居易就被贬为江州司马。起初白居易只是认为不应当让被刺杀的宰相武元衡暴尸街头,其实并没有别的想法,(想不到却)触怒了奸党,于是志向受挫。但他能顺其自然,随遇而安,借佛教的生死之说超脱形体的痛苦。很长一段时间后,又调任中书舍人,主管制定朝廷的政令。有一年,河北发生暴乱,朝廷出兵无功,白居易又向朝廷进谏,没有被采纳,于是请求外调,担任了杭州太守。唐文宗即位后,下诏升任白居易为刑部侍郎。会昌初年辞职回家,最后死在家中。

白居易多次因为忠诚耿直遭到排斥,于是就纵情喝酒作诗。被重新任用后,(由于)遇到的又都是年少君主,(所以)做官的心情顿时消沉。在履道里购宅定居,与香山僧人如满等成立净社。每天开挖沟池,栽种树木,建造石楼,开凿八节滩,作为游玩之乐,茶壶锅子酒杯不离身。曾经有一次光着头,像箕一样张开腿盘坐着,谈论佛理,吟咏古诗,十分清静安闲。自己号称醉吟先生,并且还为此作了篇传记。白居易十分喜欢佛教,也常常几个月不吃荤,自称香山居士。与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贞、张浑、如满、李文爽等人宴饮集会。这些人都是年纪大却不肯做官的人,每天互相招待邀请,当时人们很羡慕他们,有人给他们画了一幅《九老图》。

白居易的诗以风雅颂赋比兴六义为主,不推崇艰涩难懂,每写成一篇,必定让他家里的老婆婆先读一读,询问老婆婆直到她理解了才抄录下来。后人评价白居易的诗作就像崤山以东的百姓谈论农桑之事,字字句句都是非常朴实的话。鸡林国的商人把他的诗作卖给他们的国相,每篇都是一百两银子,如果是伪造的,鸡林国相马上就能分辨出来。白居易与元稹关系十分要好,友情可谓如胶似漆,写诗追求的音韵也相同,天下人把他们并称为“元白”。元稹死后,白居易与刘禹锡齐名,并称为“刘白”。白居易喜欢神仙,曾经自己造了一双飞云鞋,点起香举起脚,好像在腾云驾雾,云雾冉冉降临。刚来九江时,居住在庐阜峰下,建了一座草堂,炼制丹药。这座草堂如今还保存着

12.A

13.都是抒发了渴求贤才安定天下的豪情。“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是运用了比喻、化用典故等手法间接抒情;“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运用疑问句直接抒情。

【解析】

1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

A.“蕴含着及时行乐的意思”错误,此处表达的是诗人为人生短暂而焦灼的心情,其实是促使人抓紧时间建功立业,没有让人“及时行乐”的意思。

14.D

15.①题目与内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②具有讽刺意味。③充分表达诗人内心的愤懑与痛苦,使诗歌更有感染力。

【解析】

14.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D项,“当时劳苦大众已经麻木,对造成自己苦难命运的原因漠不关心”错误,诗歌中无从体现,诗歌只是在描写旧中国凄惨衰败的景象。

16.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惊涛拍岸 乱石穿空

17.C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句中含义的能力。

C.“怅:失意低落的心绪”错,“怅”原意是失意,这里用来表达由深思而引发激昂慷慨的心绪。

故选C。

18.D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A.“渌水荡漾清猿啼”翻译为:清澈的湖水荡漾,猿猴清啼。正常语序为:渌水荡漾猿清啼。

B.“一夜飞度镜湖月”翻译为:一天夜晚飞渡过明月映照下的镜湖。正常语序为:一夜飞度月镜湖。

C.“一唱雄鸡天下白”翻译为:公鸡一叫,天就亮了。正常语序为:雄鸡一唱天下白。

D.“天生我材必有用”翻译为:上天造就了我的才干就必然是有用处的。没有词序倒置。

故选D。

19.C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分析诗歌内容及表现手法的能力。

C.“关于‘力’的句子在诗中出现多次,全诗采用间接抒情的方式”分析错误,《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中,诗人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由衷地赞美和颂扬劳动和工农大众。描写“力”的句子,采取直接抒情的方式。

故选C。

20.A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A.“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在“湖月”用了想象和拟人的手法,风格飘逸,带有一种浪漫的色彩;

B.“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诗魂。”中“月”是“冷月”,色调清冷,感情哀伤;

C.“杨柳岸晓风残月”中“月”是“残月”,月残人离,感情失落;

D.“唯见江心秋月白”中“月”是白的“秋月”,清凉静寂,以烘托寂静的氛围。

故选A项。

21.C

22.①为什么会有各种颜色呢

②正是因为这些色素

③处于中性环境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