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网 > 高考 > 高考备考 > 2022广东历史学考真题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2广东历史学考真题试卷及答案解析

高老师 分享 时间:


2022广东历史学考真题

一、选择题

1.一位历史学者说:“我们当然清楚,青铜时代有青铜器,但是,中国青铜时代的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就是青铜器的使用,不是在生产技术方面,而是在另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是指()

A.饮食 B.娱乐 C.装饰 D.政治

2.西周晚期,诸侯相互攻伐,楚国国君熊渠也兴兵于外,取得江汉之间的大片土地,并封其长子为句亶王,次子为鄂王,少子为越章王。这反映了()

A.华夏民族认同观念增强 B.分封制度瓦解

C.周天子的权威受到挑战 D.宗法制度崩溃

3.汉文帝将齐国一分为六,立已故齐王六子为王;将淮南国一分为三,立已故淮南王三子为王。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A.解决边疆危机 B.削弱诸侯势力 C.加快经济开发 D.抑制土地兼并

4.从两汉至隋唐,约有五千多卷佛经被译为汉文。中国古代学者往往以儒道学说和人们易于理解的概念来翻译和讲解佛经,如“道”“心”“理”“本无”。它们成为佛教与儒、道等中国文化融汇的重要概念。这反映了()

A.佛教渐趋本土化 B.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

C.儒学吸收佛道思想 D.佛教的发展受到了遏制

5.唐开元二十四年(736),唐玄宗任命礼部侍郎(正四品下)取代吏部考功员外郎(从六品上)来主持科举考试,从而提高科举考试的地位。这说明了唐朝()

A.士族地位提高 B.社会阶层固化 C.重视人才选拔 D.六部分工不明

6.唐宋时期,周边少数民族语言中多有借用汉语词汇的现象,例如契丹语的“hsin-kun”源于汉语的“将军”,蒙古语的“ong”源于汉语的“王”。这反映出当时()

A.分裂割据局面结束 B.汉语外来词汇增多

C.出现文字统一趋势 D.民族间的文化交流

7.1638年,有一位西班牙海军军官说:“中国皇帝能够用来自秘鲁的银条修建一座宫殿。”另一位意大利旅行家曾记载:“中国人曾称呼西班牙国王为‘白银之王’。”这说明当时()

A.走私导致中国白银外流 B.海禁阻碍中国经济发展

C.西方对中国的殖民侵扰加剧 D.美洲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8.关于两次战争的失败原因,时人比较一致的结论是“器不如人”。正如李鸿章所言“西人专恃其枪炮轮船之精利,故能横行于中土,中国向用弓矛小枪小炮,故不敌彼等。是以受制于西人。”而解决之道,在“讲求洋器”。这种认识,在当时()

A.引发了全盘西化浪潮 B.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开展

C.动摇了封建专制制度 D.促进了维新运动的深入

9.晚清某告示写道:“窃有天主教,由咸三年间,串结外洋人,祸乱口华,耗费国帑……今以上天大帝垂恩,诸神下降,赴垣设立坛场,神传教习子弟,‘扶清灭洋’‘替天行道’,出力于国家而安于社稷。”该告示出自()

A.太平军 B.维新派 C.义和团 D.革命党

10.

表1 1912—1915年全国26省区商会数目

年份

1912年

270.1

表2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B.沿海港口城市开放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D.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15.拜占庭帝国时代,中国的丝绸和瓷器,印度和东南亚的香料,波斯的地毯,西欧的毛织物,俄罗斯和斯堪的纳维亚的木材、皮毛、蜂蜜、琥珀,纷纷运抵君士坦丁堡,其中大部分商品转销到其他地区。这体现出拜占庭()

A.阻断了亚欧大陆贸易 B.成为东西方贸易的桥梁

C.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 D.刺激了欧洲庄园经济发展

16.图1是古巴比伦世界地图;图2是古希腊地理学家赫卡泰厄斯世界地图;图3是古罗马地理学家梅拉的世界地图,大约产生于公元前7世纪,以赫卡泰厄斯的世界地图为基础,是约公元1世纪复原版,以幼发拉底河为中心,周边为前6世纪复原版。图1—图3所示说明()


A.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不断扩大 B.梅拉准确描绘了罗马共和国疆域

C.古希腊建立了横跨亚非欧的帝国 D.公元1世纪前全球建立了全球联系

17.1521年,马丁·路德面对皇帝、教皇使节和帝国议会各等级代表的指责,明确答复:

“我既不信任教皇,也不信任宗教会议,因为他们经常出错和自相矛盾。只要我还不曾被圣经文字或清晰理性驳倒,我不能也不愿撤回任何话。”据此可知,马丁·路德()

A.倡导科学精神 B.否定教皇权威 C.倡导社会公平 D.否定圣经权威

18.“自诞生之日起,它就被各代革命人物视为无产阶级暴力革命在现代社会的第一次大爆发,虽然以失败告终,但终究为未来的无产阶级革命孕育了火种。“它”是()

A.英国宪竟运动 B.工业革命 C.俄国十月革命 D.巴黎公社

19.列宁指出,该政策的推行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暂时的退却,“后退一步为的是前进两步”。该政策指的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社会主义工业化 D.农业集体化

20.2007年有英国学者认为:“冷战让美国变成西方世界的霸主,所谓的霸主,指的是联盟的首脑。”“欧洲以某种方式承认美利坚世界帝国这个必然结果。然而如今,美国政府不得不面对这样的事实:美利坚帝国和其目标不再是众所接受的真理。”材料描述的现象反映了()

A.美欧矛盾无法调和 B.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C.经济全球化的加快 D.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

明代中后期,南方戏出蓬勃发展,剧作家和表演艺术家大量涌现,剧本创作十分活跃。戏曲表演遍及城乡。其中徽州府的戏曲尤为繁荣,观戏听曲成为徽州商人生活的重要内容。潘之恒是当时影响很大的戏曲评论家,他成长于酷爱戏曲的徽州商贾世家,成年后长期活动于南京、苏州和扬州一带,与汤显祖、李贽等人颇有交往,曾在南京“顾氏馆”主持和参与戏曲演出百余场。

——摘编自韩结根《明代的新安商人与戏剧》

材料二

清末,有人说:“戏园者,实普天下人之大学堂也;优伶者,实普天下人之大教师也。”还有人说:“曲本者……国之兴衰之根源也。”

——摘编自郑传寅等《中国戏曲史》

材料三

1942年10月10日,延安平剧研究院成立,毛泽东为之题词“推陈出新”。这一时期新编了《逼上梁山》《屈原》等历史剧,朔造被逼上反叛之路的农民起义英雄和爱国志士的形象,改变了旧戏舞台上主要由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统治的局面;编演了《松花江上》《救子参军》《难民出曲》等反映现实生活的现代戏,号召人民群众投奔解放区,抗日救国。

——摘编自郑传寅等《中国戏曲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代中后期南方戏曲繁荣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10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清末时人对戏曲社会功能的认识,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背景。(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延安时期戏曲创作的特点。(4分)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

在罗马帝国,中国丝织品物以稀为贵,以致不得不颁布一部限制奢侈法来禁止男子们穿丝绸衣服。在中世纪,元代中国的丝织品和绘画与意大利和文艺复兴的形成并非毫无关系。随着东印度公司的创立,东方的各种产品纷纷朝欧洲涌来,随之带来亚洲的各种艺术产品,尤其是中国某些艺术品。

——摘编自(法)艾田蒲《中国之欧洲》

材料二

地中海地区曾经使用的是一种横帆帆船,这种帆船在气候恶劣时较易于驾驶。阿拉伯人使用的是高大的三角形纵帆帆船,它操纵灵活,能逆风行驶。随着阿拉伯帝国的扩张,纵帆帆船传入地中海地区,进而传到大西洋。15 世纪葡萄牙和西班牙的设计师结合两种帆船的优点。制造出三桅船,可在任何天气里航行,使远洋航行成为可能。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在历史的长河中,19世纪成为一个突出的时期,这个时期欧洲统治者和知识精英坚信他们处在进步的最前沿,体现了世界顶级文明——如此露骨的自信在19世纪前不曾有过,一战以来也未再出现。

——据(德)于尔根·奥斯特哈默《世界的演变:19 世纪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从中国传入欧洲的文明成果有哪些,并结会所学知识概括其传播途径。(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欧洲是站在东方的肩膀上崛起的”……说法的合理性。(至少举二例)(8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一战以来欧洲人自信心下降的原因。(5分)


广东省2022年第二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试题

答案


一、选择题

DBBAC DDBCA DACAB ABDBD

二、非选择题

21.【答案】

(1)表现:剧本创作和戏剧表演人才辈出,佳作纷呈;戏曲表演遍及城乡,观戏听曲成为徽州商人生活的重要内容;出现了著名的戏曲评论家。

原因:剧作家和表演艺术家的艺术创作;商品经济和市镇的繁荣;城乡经济和交通的发展;土大去阶层的推动等。

(2)认识:清末政府和知识分子强调戏曲的社会教化功能,认为戏曲有利于维护统治和社会稳定。

背景:民族危机和统治危机不断加深;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冲击传统社会生活和阶级结构;经世致用观点的影响;传统戏曲中宣扬忠孝等价值观等。

(3)特点:党中央重视戏剧的创作和发展;延安戏剧推陈出新;创作现代戏,宣传抗日救国;为时代和抗日战争服务。


22.【答案】

(1)文明成果:丝织品等手工业品,绘画等各种艺术产品。

传播途径:商业贸易,殖民侵略。

(2)合理性:葡萄牙和西班牙借鉴阿拉伯人的三角形纵帆帆船的优点,制造出适合远洋航行的三桅船,为新航路开辟创造了条件;中国发明的指南针,为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提供了条件。

(3)原因:一战削弱了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美国经济迅速发展 ,成为欧洲的债权国;世界其他地区部分国家逐渐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