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东北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高考模拟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2届东北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高考模拟检测(二)语文试题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数字人文方法是将数字技术应用于人文研究的一种新兴研究方法。它以人文主义为灵魂,以计算机技术作为路径,通过数据可视化和数字地图等数字方法,延伸人文学科研究的时空范围和纵深程度。数字人文方法是一个具有“跨越”意义的方法,它不仅跨越不同学科之间的界限,也跨越了理论与实际的界限。数字人文方法的使用强调合作性原则、生产性原则、批判性原则和包容性原则;数字人文平台以终端用户为中心的性质,一反传统人文平台的单一性和封闭性,强调社交性和交互性,皆预示了知识生产的“去中心化”发展趋势。这对于深化社会学研究和优化社会学方法具有重要的多重启发意义。
数字人文方法可以实现定量方法和定性方法深度融合。当前社会学研究方法大致是以定量方法和定性方法二分天下。一方面,数字人文方法可以满足量化研究对“量”的要求。大规模的数据库、语料库或共时性的数据流为定量研究提供充足的样本量,甚至省略抽样过程直接对总体进行研究。毋庸置疑,研究的信度和效度较传统的数据研究效果会得到一定提升,更便于研究者从中发掘规律、趋势和反常事件。它带来的改变绝不仅限于此,传统社会学量化研究遵循研究假设、建立模型、验证假设的研究步骤,但大数据方法的介入使得研究对假设和模型的依赖有限,数据遵循自己的逻辑得出研究结论,社会学研究的方法可能会发生革命性的转变。另一方面,数字人文方法也可满足质性研究对“意义”的探求。已有研究表明许多质性数据往往只需要进行简单的可视化处理,就足以解释其隐含的重要现象与规律,一反数字技术只适用于定量研究的固见。强调体验的田野调查法有其局限性,在对田野日记的收集、解释和分析中往往囿于研究者的主观视角。在数字人文方法的帮助下,原始作品将被上传到网络中并进行传播,其他研究者可以在原始文件之上不断地添加、修改和混合,大量细节不断被发现,直至展现出一幅完整的社会图景。
数字人文方法可以促进研究成果可视化呈现和数字化表达。数字人文方法也给予文献研究以技术支持,研究者可以根据研究需要自由选择对文献进行“细读”或是“远读”。通过对大量文献的量化分析,研究者不再苦恼于难以消化浩如烟海的历史资料,这不仅会提高文献阅读的效率,那些依靠细读无法获得的文本之间的关系也会浮出水面。同时,深层制图是数字人文方法的一种新兴实践,它参考了社会学、人类学中的“深描”一词。“深描”强调理解行为必须将其置于其所在的丰富具体的背景中,描述行为不能离开对这些背景的细致说明。深层制图方法将地理信息系统与数字制图平台相结合,物理景观被细分为多个图层,每一图层之间关系相互勾连。研究视阈得以在宏观与微观、表面与深层之间游走,数据也可以在多维空间内流动,地图间呈现出的关系与差异也可成为一项新的研究问题。可视化也是近年来数字人文领域已趋于成熟的研究方法,它是利用计算机图形学和图像处理技术,通过对数据的聚合和提取,将其转换为图形、表格和图表等形态的一种方法。可视化数据本身具有清晰、易读和客观等特点,可以丰富研究成果的视觉呈现。
(摘编自朱兴涛 宋梓萱《数字人文方法推进社会学研究创新》)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数字人文方法是一种跨越不同学科、跨越理论与实际界限的新兴的人文研究方法。
B.运用数字人文方法可以省略传统量化研究的抽样过程,直接对研究总体进行研究。
C.质性数据往往只需要经过可视化处理,就可以显现出其隐含的重要现象与规律。
D.可视化以其数据清晰、易读和客观等特点,成为数字人文领域趋于成熟的研究方法。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采用总分式结构来论证数字人文方法对于社会学研究的意义,脉络清晰。
B.文章介绍的田野日记的处理方法可以说明数字人文方法能够适用于质性研究。
C.文章比较了“远读”与“细读”的文献阅读效率,表明前者比后者的作用更大。
D.文章解读“深描”一词,有助于读者理解“深层制图”这种方法的相关特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与传统人文平台相比,数字人文平台将呈现出知识生产的“去中心化”趋势。
B.数字人文的价值就在于使数据研究的信度和效度较传统数据研究得以提升。
C.数字人文方法在使用上更加灵活,不再遵循传统社会学量化研究的具体步骤。
D.在数字人文方法帮助下,研究者都可以对上传到网络的原始文件进行处理。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近年来,人们看到,不毛之地变成绿洲,黄土高原披上绿装。中国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和人工造林面积最大的国家,在全球2000年到2017年新增绿化面积中,约1/4来自中国,贡献比例居全球首位。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在调节气候,缓解全球变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020年底,全国森林面积2.2亿公顷,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达到56.1%,湿地保护率达到50%以上,森林植被碳储备量91.86亿吨,“地球之肺”发挥了重要的碳汇价值。谈到森林与碳汇、碳汇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关系,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调查规划设计院副院长唐小平解释道,国际社会所谈的碳汇,主要是指森林碳汇,即树木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固定并储存在森林植被和土壤中。
《“十四五”林业草原保护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到2025年,森林覆盖率达到24.1%,森林蓄积量达到180亿立方米,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奠定坚实基础。到2030年,中国森林覆盖率将达到25%左右,森林蓄积量达到190亿立方米,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峰值并实现稳中有降。中国在交出一份亮眼的生态成绩单的同时,也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贡献着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摘编自《植树造林,为世界增绿降碳》《人民日报海外版》2022年01月06日)
材料二:
历史上,塞罕坝曾是森林茂密、古木参天、水草丰沛的皇家猎苑,清末实行开围募民、垦荒伐木,加之连年战火,到新中国成立初期,塞罕坝已经退化为高原荒丘,林草植被稀少。塞罕坝机械林场于1962年建立,因缺乏在高寒、高海拔干旱瘠薄沙地造林的成功经验,1962、1963连续两年造林成活率仅有8%。面对造林的失败,塞罕坝机械林场摸索总结了高寒地区全光育苗技术,为全场开展大规模造林绿化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攻克造林技术难关,探索出幼苗保墒、防寒越冬等一整套的造林技术,进一步提升造林成效。三年来,累计完成攻坚造林10.1万余亩,平均造林保存率95%以上。塞罕坝机械林场从自然保护、经营利用和观赏游憩三大功能一体化经营出发,在调整资源结构、低密度培育大径材、实现林苗一体化经营的同时,全面发挥人工林的经济和生态双重效能,提升森林质量。自上世纪80年代林场转入营林阶段以来,累计抚育森林258万亩次,塞罕坝森林结构不断优化,森林质量不断提升。
(摘编自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司《中国生态修复典型案例集》)
材料三:
地处毛乌素沙漠风口地带的右玉,荒凉的沙地曾经随处可见。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70多年来,每年春秋两季,各级领导干部主动带头义务植树,促进了全县林业生态建设和防沙治沙的有力、有序开展。随着生态环境不断向好发展,植树复绿的“路线图”也在顺应当下实际不断更新,进入21世纪,全面加快了林业建设由“绿”变“富”步伐……为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种下的沙棘苗,已经逐渐长成繁茂的沙棘林。沙棘产业不仅带动了经济发展,也带动了农户继续参与到绿化中去。如今的右玉已经形成拥有75万只羊、40万亩小杂粮、4.2万亩多样化种植和20多家绿色农业龙头企业的绿色产业体系。而依托优美的生态环境,右玉还建成一批生态观光旅游景区,大力发展起森林旅游、森林康养等森林文化旅游产业。
从不适合人类居住的沙化严重地区,到宜居宜业宜游的山西唯一的全县域国家4A级旅游景区,生态质量的持续改善,增强了右玉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也让右玉人民拥抱了更美好的生活。
(摘编自姚亚奇 杨珏《山西右玉荒漠化治理推动绿色发展——在大漠荒原遇见绿水青山》《光明日报》2022年04月12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据统计,截至2017年,中国新增绿化面积贡献比例位居全球第一,目前中国在森林资源增长等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B.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相关的“碳汇”一词,国际社会上是指树木通过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固定,并存储在森林植被和土壤中。
C.处于高寒、高海拔地带的塞罕坝退化为植被稀少的高原荒丘,这与近代以来清政府实行的政策以及战争等人为因素密不可分。
D.右玉处于沙漠风口地带,到处是荒凉的沙地,经过多年持续不断地植树造林,现在已经发展起各种森林文化旅游产业。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2030年要实现碳达峰并稳中有降,需要提升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为此我国已经做好发展规划。
B.材料二中,塞罕坝机械林场不断提升技术,造林成活率已由8%提升到95%,造林面积不断增长,塞罕坝已成为中国生态修复的典型。
C.材料三中,右玉将大漠荒原变成绿水青山,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使人民过上更美好的生活,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D.材料二和材料三分别介绍了塞罕坝、右玉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的经验和成绩,展现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6.塞罕坝与右玉的生态文明建设经验有哪些共通之处?请结合材料概括说明。
三、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守护着灵魂上路
王充闾
踏上这片土地,我完全认同国际友人路易·艾黎的评语:长汀是中国最美的小城之一。在这里,我除了饱游饫看蕴涵着典型的客家文化精髓的街衢、建筑,还有幸亲炙了瞿秋白烈士的遗泽,浸染于一种浓烈的人文氛围。
秋白同志被捕后,囚禁于国民党第三十六师师部。这里,宋、元时期是汀州试院,读书士子的考场;数百年后倒成了一位中国大知识分子的精神炼狱。而今庭院萧疏,荒草离离,唯有两株黛色斑驳的古柏傲立在苍穹下,饱绽着生命的鲜活。它们可说是阅尽沧桑了,我想,假如树木的年轮与光盘的波纹有着同样的功能,那它一定会刻录下秋白的隽雅音容。
囚室在最里层,是一间长方形的木屋。推开那扇油漆早已剥落、吱呀作响的房门,当年的铁窗况味宛然重现。简陋的方桌、板床,几支毛笔、一方端砚,刻刀等都原封未动地摆放着。环境与外界隔绝,时间也似乎凝滞了,一切都恍如隔世,一切却又好像发生在昨天。刹那间竟产生了幻觉:依稀觉得主人似乎刚刚离座;一眨眼,又仿佛瞥见那年轻、秀美的身姿,正端坐在昏黄的油灯下奋笔疾书。多么想,拂去岁月的烟尘,凑上前去,对这位内心澎湃着激情,用生命感受着大苦难,灵魂中承担着大悲悯的思想巨人,作一番近距离的探访和恣意的长谈啊!然而,覆盖了整个墙壁的一组组图片——绝笔诗、就义地、高耸云天的纪念碑都在分明地提示着:哲人其萎,已经永远永远地离开我们了。
当中华民族陷于存亡绝续的艰危境地,他怀着“为大家辟一条光明之路”的宏愿,走出江南小巷,纵身投入到革命洪流中去。事业是群体的,但它的种种承担却须落实于个体,这就面临一个角色定位的个人抉择问题。尽管就气质、才具与经验而言,他未必是最理想的领袖人选;但形格势禁,身不由己,最终还是负载着理想的浩茫,“犬代牛耕”,勉为其难。他没有为一己之私而消解庄严的历史使命感。
数日勾留,我感到,革命老区长汀人民对于秋白烈士怀有极其深厚的感情,历数十年不变,父而子、子而孙地口耳相传,叙说着这座城、这条路、这一天、这个人的苍凉而壮丽的往事。在这里,我尝试着作一番复述:
当获知刽子手即将行刑时,他面容显得异常平静。停了一会儿,站起身来,示意来人走开,并说:“人生有小休息,有大休息,今后我要大休息了。”然后就安然睡下,迅即发出均匀的呼吸声,如绝笔书所云“梦行小径中,夕阳明灭,寒流幽咽,如置仙境……”
晨曦悄悄地爬上了狱所的窗棂,屋里倏然明亮起来。他心中想着:这世界对于我们仍然是非常美丽的。一切新的、斗争的、勇敢的都在前进。当然,任何美好事物的争得,都须偿付足够的代价。为此,许多人踏上了不归之路。
这样,他,也就守护着灵魂上路了。
一袭中式黑色对襟衫、齐膝的白布短裤,长筒线袜、黑色布鞋,目光里映射着理想的幽深,一副泰然自若的神情。尽管结核病已经很重了,几个月的心力交瘁更折磨得他十分虚弱,可是,看上去,仍然是那么伟岸,洒脱。
走出大门时,他回头看了一眼空荡荡的院落,又向荷枪环伺的军人扫视了一下,嘴角微微地翘起,似乎想说:敌人的如意算盘——征服一个灵魂、砍倒一面旗帜、摧毁一种信仰,已经全然落空;得到的只是一具躯壳。可是,“如果没有灵魂的话,这个躯壳又有什么用处?”
途经中山公园,他见凉亭前已经摆好了四碟小菜和一瓮白酒,便独坐其间,自斟自饮,谈笑自若。他问行刑者:“我的这个身躯还能由我支配吗?我愿意把它交给医学校的解剖室。”原来,就连这具躯壳,他也要奉献给人民。接着就是留影——定格了他最后的风采:背着双手,昂首直立,右腿斜出,安详、恬淡中,透露出豪爽而庄严的气概,一种悲壮、崇高的美。
路上,他以低沉、凝重的声音,用俄语唱着《国际歌》,呼喊着“中国革命胜利万岁”“共产主义万岁”等口号。到了罗汉岭前,他环顾了一番山光林影,便盘膝坐在碧绿的草坪上,面对刽子手说:“此地很好!”含笑饮弹,告别了这个世界。
此刻,“铁流两万五千里”的中国工农红军正进行着一场震古铄今、名闻中外的伟大长征。而秋白同志,在这长仅千余米的人生最后之旅中,也同样经受着最严酷的生命与人格的考验。“咫尺应须论万里”,这是另一种形式的伟大长征。
死亡,是人生最后的也是最为严峻的试金石。他以一死完美了人格,成全了信仰,实现了超越个人有限性的追求。烈士的碧血、精魂,连同那凄婉的“独白”,激越的歌声,潇洒从容的身姿,在他短暂而壮丽的人生中,闪现着熠熠光华。
对于他,死亡不是终结,而是完成。
(有删改)
7.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同长汀是中国最美小城之一,是因为那里不仅有体现客家文化的街衢、建筑,还能够受到瞿秋白烈士遗泽的教育和熏陶。
B.“庭院萧疏,荒草离离”与“两株黛色斑驳的古柏”,将衰败与鲜活两相对比,写出了历史发展的必然与英雄精神的永垂不朽。
C.作者认为瞿秋白怀有救国救民的宏愿,当中华民族处于危亡之际,他并没有考虑个人得失,而是勉为其难地承担起历史使命。
D.“咫尺应须论万里”一句表明,瞿秋白人生的最后千余米可与红军二万五千里相提并论,都是为了追求信仰而进行的艰难跋涉。
8.新华社曾发表文章纪念瞿秋白这位“儒雅的书生和壮烈的革命者”,“儒雅”与“壮烈”在文中有所体现,请简要分析。
9.作者对瞿秋白烈士的牺牲经过“作一番复述”,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上谓房玄龄、杜如晦曰:“公为仆射,当广求贤人,随才授任,此宰相之职也。比闻听受辞讼,日不暇给,安能助朕求贤乎!”因敕尚书细务属左右丞,唯大事应奏者乃关仆射。玄龄明达政事,辅以文学,夙夜尽心,惟恐一物失所;用法宽平,闻人有善,若已有之,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已长格物。与杜如晦引拔士类,常如不及。至于台阁规模,皆二人所定。上每与玄龄谋事,必曰:“非如晦不能决。”及如晦至,卒用玄龄之策。盖玄龄善谋,如晦能断故也。诸宰相侍宴,上谓王珪曰:“卿识鉴精通,复善谈论,玄龄以下,卿宜悉加品藻,且自谓与数子何如?”对曰:“孜孜奉国,知无不为,臣不如玄龄。才兼文武,出将入相,臣不如李靖。敷奏详明,出纳惟允,臣不如温彦博。处繁治剧,众务毕举,臣不如戴胄。耻君不及尧、舜,以谏争为己任,臣不如魏征。至于激浊扬清,嫉恶好善,臣于数子亦有微长。”上深以为然,众亦服其确论。上问侍臣曰:“自古或君乱而臣治,或君治而臣乱,二者孰愈?”魏征对曰:“君治则善恶赏罚当,臣安得而乱之。苟为不治,纵暴愎谏,虽有良臣,将安所施!”上曰:“齐文宣得杨遵彦,非君乱而臣治乎?”对曰:“彼才能救亡耳,乌足为治哉。”上问谏议大夫褚遂良曰:“舜造漆器,谏者十馀人。此何足谏?”对曰:“奢侈者危亡之本;漆器不已,将以金玉为之。忠臣爱君,必防其渐,若祸乱已成,无所复谏矣。”上曰然朕有过卿亦当谏其渐朕见前世帝王拒谏者多云业已为之或云业已许之终不为改如此欲无危亡得乎
(节选自《通鉴经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上曰/然朕有过/卿亦当谏其渐/朕见前世帝王拒谏者/多云业已为之/或云业已许之/终不为改/如此欲无危亡/得乎/
B.上曰/然/朕有过/卿亦当谏其渐/朕见前世帝王/拒谏者多云业已为之/或云业已许之/终不为改/如此欲无危亡/得乎/
C.上曰/然/朕有过/卿亦当谏其渐/朕见前世帝王拒谏者/多云业已为之/或云业已许之/终不为改/如此/欲无危亡/得乎/
D.上曰/然朕有过/卿亦当谏其渐/朕见前世帝王/拒谏者多云业已为之/或云业已许之/终不为改/如此/欲无危亡/得乎/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台阁,即上文“尚书”的别称,掌管制令决策,为唐代最高行政机构。
B.识鉴,古人讲究品评人物,根据人的言行等断言其将来的成就或结局。
C.尧舜,即唐尧与虞舜,都是古史传说中的圣明君主,后用来泛指圣人。
D.漆器,古代漆器是珍贵的器物,制作工艺繁复,兼具实用性与艺术性。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太宗认为房玄龄、杜如晦身居高位,当广求天下贤才,却因细务耽搁求贤,因此下令解除其处理辞讼的权力,交由左右丞掌管。
B.房玄龄善于谋划,杜如晦善于决断,都深受唐太宗信任,唐太宗与房玄龄谋事,常待杜如晦来决断,而最终又会采用房玄龄的策略。
C.王珪奉唐太宗之命品评诸大臣,认为几位大臣与自己相比,竭忠尽智,恪尽职守,各具才能,他的评论获得唐太宗及群臣的肯定。
D.唐太宗认为,齐文宣昏庸而杨遵彦竭诚治国;魏征不赞同唐太宗的看法,认为杨遵彦仅能挽救国家危亡而已,说不上能治理朝政。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至于激浊扬清,嫉恶好善,臣于数子亦有微长。
(2)忠臣爱君,必防其渐,若祸乱已成,无所复谏矣。
五、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江畔独步寻花(其五)
杜甫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芙蓉二绝(其二)
刘克庄
池上秋开一两丛,未妨冷淡伴诗翁。
而今纵有看花意,不爱深红爱浅红。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黄师塔巍然静立,江水东流而去,作者着意描绘一幅秀美的锦江图景。
B.杜诗写春光与微风作伴,将自然景物人格化,状写春景倦懒可爱之态。
C.两诗将花作为吟咏对象,仅“一簇”或“一两丛”,却能见出季节景致。
D.春日桃花与秋日木芙蓉应时而开,自由绽放,展现自然的生机与美丽。
15.两诗结句仅一字之差,却表现了作者不同的心境,请简要分析。
六、情景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侧面摹写箫声的凄切婉转,悲咽低回,作者的感情由欢乐转入悲凉。
(2)在《师说》中,韩愈认为要以能者为师,弟子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弟子高明,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着意描写景物动态,使全诗充满春日活力与生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选择题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采用二十四节气倒计时。这种新颖的方式__________于中国传统文化,应天时、合地利、称人心,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倒计时从数字24开始,以此为__________向世界展示中国的时令文化。我们细细品味会发现,每一幅__________的画面都写满了中国元素,既是生命、力量与希望的象征,也体现了中国人的价值观和美学观,是更深层次的文化自信。短短3分钟倒计时视频出现的与节气相关的诗句,__________中国传统文化独特的魅力:(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这些诗句让观者了解了在相应时节里以传统方式生活的中国人,并深深令人叹服含蕴其中的浪漫。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脱胎 契机 精美绝伦 凸显
B.扎根 时机 美轮美奂 凸显
C.脱胎 时机 美轮美奂 突显
D.扎根 契机 精美绝伦 突显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诗句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绿筠尚含粉,圆荷始散芳
②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③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④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A.④②③①B.②④①③C.④③①②D.②①④③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这些诗句让观者了解了中国人在相应时节里传统的生活方式,并深深叹服含蕴其中的浪漫。
B.这些诗句让观者了解了中国人在相应时节里传统的生活方式,令人深深叹服含蕴其中的浪漫。
C.这些诗句让观者了解了在相应时节里以传统方式生活的中国人,令人深深叹服含蕴其中的浪漫。
D.这些诗句让观者了解了在相应时节里以传统方式生活的中国人,并深深叹服含蕴其中的浪漫。
八、简答题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新冠病毒的传播途径包括飞沫传播、接触传播和气溶胶传播。这里所说的气溶胶是指人在日常说话、大笑、唱歌等过程中 ① ,其粒径一般不超过0.1毫米,这些液滴在呼出人体后很快蒸发,形成飞沫核。飞沫是人在打喷嚏或者咳嗽等活动时排出的,其粒径一般为1至5毫米,只能在传染源1至2米范围内的空间传播, ② ;飞沫核却可以长期悬浮在空气中并随空气迁移,其传播距离可达数百米,属于远距离传播。到目前为止,关于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的研究较多, ③ 。
2022年4月11日,《中华流行病学》杂志发表了一项调查,公布了一起可能经气溶胶传播的新冠肺炎疫情。北京市一病例在被判定为次级密切接触者后转运至集中隔离点隔离,隔离期间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返回家中后,该病例及其妻子等都确诊新冠。研究表明,该病例可能在隔离酒店被楼下一确诊病例通过卫生间的通风管道传播的气溶胶感染。研究发现该隔离酒店通风管道上下相通,在该病例离开5天后,仍能在管道内壁深部检出2件环境阳性标本。
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完整,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1.根据以上内容,请给疾控部门选择隔离酒店提出合理建议,并说明原因,不超过60字。
九、材料作文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明代顾宪成有一副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体现了读书人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当代青年将求知作为人生追求,并展现了强烈的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目前有相当多的高中生,在刻苦学习的同时,积极参与家乡文化生活、社会公益活动、国际交流互动等,更加开放自信地融入世界,体现了时代青年的精神风貌。
上述材料能给新时代青年以启示,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D
2.C
3.D
【解析】
1.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可视化以其数据清晰、易读和客观等特点,成为数字人文领域趋于成熟的研究方法”错误,强加因果,文章最后一段先说“可视化也是近年来数字人文领域已趋于成熟的研究方法”,之后说“可视化数据本身具有清晰、易读和客观等特点,可以丰富研究成果的视觉呈现”,二者之间没有绝对的因果关系。
故选D。
2.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C.“比较”“表明前者比后者的作用更大”错误,第三段说“研究者可以根据研究需要自由选择对文献进行‘细读’或是‘远读’”,并没有将二者进行比较,也并没有说谁的作用更大。
故选C。
3.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A.“……数字人文平台将呈现出知识生产的‘去中心化’趋势”错误,曲解文意,第一段说的是“皆预示了知识生产的‘去中心化’发展趋势”,是预示趋势,不是呈现趋势。
B.“数字人文的价值就在于……”错误,以偏概全,由第二段“一方面……另一方面……”可知,信度和效度的提升只是价值之一。
C.“数字人文方法……不再遵循传统社会学量化研究的具体步骤”错误,第二段说的是“传统社会学量化研究遵循研究假设、建立模型、验证假设的研究步骤,但大数据方法的介入使得研究对假设和模型的依赖有限,数据遵循自己的逻辑得出研究结论,社会学研究的方法可能会发生革命性的转变”,文中只是说“可能会发生革命性转变”。
故选D。
4.B
5.B
6.①坚持不懈,长期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建设良好生态环境;
②注重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的有效结合,开展多种经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解析】
4.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
B. “指树木通过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固定”错,原文表述是“树木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固定并储存在森林植被和土壤中”,可见碳汇概念中所指的的二氧化碳是指“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不是所有的二氧化碳。
故选B。
5.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中心意思和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B. “造林面积不断增长”无中生有,原文表述是“全面发挥人工林的经济和生态双重效能,提升森林质量”“塞罕坝森林结构不断优化,森林质量不断提升”,原文虽然提到了造林面积“累计抚育森林258万亩次”,但并未提到造林面积是否不断增长的问题。
故选B。
6.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
由材料一“塞罕坝机械林场于1962年建立,因缺乏在高寒、高海拔干旱瘠薄沙地造林的成功经验,1962、1963连续两年造林成活率仅有8%”“自上世纪80年代林场转入营林阶段以来,累计抚育森林258万亩次,塞罕坝森林结构不断优化,森林质量不断提升”和材料二“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70多年来,每年春秋两季,各级领导干部主动带头义务植树,促进了全县林业生态建设和防沙治沙的有力、有序开展”“生态质量的持续改善,增强了右玉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也让右玉人民拥抱了更美好的生活”可以看出,塞罕坝和右玉都是几十年来坚持不懈地植树造林,都最终形成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由材料一“塞罕坝机械林场从自然保护、经营利用和观赏游憩三大功能一体化经营出发,在调整资源结构、低密度培育大径材、实现林苗一体化经营的同时,全面发挥人工林的经济和生态双重效能,提升森林质量。自上世纪80年代林场转入营林阶段以来,累计抚育森林258万亩次,塞罕坝森林结构不断优化,森林质量不断提升”和材料二“沙棘产业不仅带动了经济发展,也带动了农户继续参与到绿化中去。如今的右玉已经形成拥有75万只羊、40万亩小杂粮、4.2万亩多样化种植和20多家绿色农业龙头企业的绿色产业体系。而依托优美的生态环境,右玉还建成一批生态观光旅游景区,大力发展起森林旅游、森林康养等森林文化旅游产业”可以看出,塞罕坝和右玉都在大力发展人工林的同时,注重生态发展与经济发展相结合,开展多种经营,走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之路。
7.B
8.①儒雅:身居囚室奋笔疾书,有深刻的思想;伟岸洒脱,有文雅的风度;绝笔书中充满诗意。②壮烈:民族存亡时投身革命,具有使命感;面对行刑,含笑牺牲,悲壮崇高;希望死后将身躯交给医学校,奉献给人民。
9.①有助于读者了解瞿秋白烈士牺牲的经过,照应标题;②表达作者对先烈坚定追求信仰的崇敬之情;③引发后文议论,有利于文章主题的表达。
【解析】
7.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B.“写出了历史发展的必然与英雄精神的永垂不朽”错误,结合“它们可说是阅尽沧桑了,我想,假如树木的年轮与光盘的波纹有着同样的功能,那它一定会刻录下秋白的隽雅音容”可知,这是用环境的萧疏来衬托英雄的精神,突出英雄精神的永垂不朽。
故选B。
8.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从文中来看,“儒雅”是说瞿秋白的思想、风度以及作品中的诗意,而“壮烈”是说瞿秋白投身革命的使命感,面对死亡时的悲壮以及死后的希望。
先看“儒雅”的表现:
由“简陋的方桌、板床,几支毛笔、一方端砚,刻刀等都原封未动地摆放着”“仿佛瞥见那年轻、秀美的身姿,正端坐在昏黄的油灯下奋笔疾书”“灵魂中承担着大悲悯的思想巨人”可知,瞿秋白身居囚室却奋笔疾书,灵魂中有深刻的思想;
由“一袭中式黑色对襟衫、齐膝的白布短裤,长筒线袜、黑色布鞋”“那么伟岸,洒脱”可知,瞿秋白形象伟岸,举止洒脱,有文雅的风度;
由“绝笔书所云‘梦行小径中,夕阳明灭,寒流幽咽,如置仙境……’”可以看出,瞿秋白的绝笔书中充满诗意。
这些都是他“儒雅”的表现。
再看“壮烈”的表现:
由“当中华民族陷于存亡绝续的艰危境地,他怀着‘为大家辟一条光明之路’的宏愿,走出江南小巷,纵身投入到革命洪流中去”“他没有为一己之私而消解庄严的历史使命感”可知,瞿秋白在民族危难之时投身革命,具有使命感;
由“当获知刽子手即将行刑时,他面容显得异常平静”“安然睡下,迅即发出均匀的呼吸声”“走出大门时,他回头看了一眼空荡荡的院落,又向荷枪环伺的军人扫视了一下,嘴角微微地翘起”“途经中山公园,他见凉亭前已经摆好了四碟小菜和一瓮白酒,便独坐其间,自斟自饮,谈笑自若”“含笑饮弹”可知,瞿秋白面对行刑,舍笑牺牲,悲壮崇高;
由“我的这个身躯还能由我支配吗?我愿意把它交给医学校的解剖室”可知,瞿秋白希望死后将身躯交给医学校,奉献给人民。
这些都是他“壮烈”的表现。
9.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语段的作用的能力。
首先找到设题的内容,第五段的最后说“在这里,我尝试着作一番复述”,可见复述的内容在下文。
然后把握下文写瞿秋白烈士牺牲经过的内容,如得知行刑的消息,接着前往刑场,“守护着灵魂上路”,路上唱《国际歌》,等等,这些内容帮助读者了解瞿秋白牺牲的过程,和标题“守护着灵魂上路”相呼应;在这一过程中,作者重点描写瞿秋白的表现,如得知即将行刑之时,瞿秋白“面容显得异常平静”,如晨曦爬上窗棂,他心中想到“这世界对于我们仍然是非常美丽的。一切新的、斗争的、勇敢的都在前进。当然,任何美好事物的争得,都须偿付足够的代价。为此,许多人踏上了不归之路”,如走出大门之时“似乎想说:敌人的如意算盘——征服一个灵魂、砍倒一面旗帜、摧毁一种信仰,已经全然落空;得到的只是一具躯壳”,这些内容展现出瞿秋白追求革命信仰的坚定不移,表达了作者对瞿秋白的崇高敬仰;文章最后三段由瞿秋白的牺牲引发议论,如“秋白同志,在这长仅千余米的人生最后之旅中,也同样经受着最严酷的生命与人格的考验。‘咫尺应须论万里’,这是另一种形式的伟大长征”“死亡,是人生最后的也是最为严峻的试金石。他以一死完美了人格,成全了信仰,实现了超越个人有限性的追求”,写瞿秋白烈士牺牲的经过引出下文的议论,利于主题的表达。
10.C
11.A
12.A
13.(1)至于清除坏的,发扬好的;憎恨坏人坏事,鼓励好人好事,我和这几位相比略有长处。
(2)忠臣敬爱君主,一定要防止奢侈的苗头,如果祸乱已经形成,就没有什么可再劝谏的了。
【解析】
10.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太宗说:“是的。我有过失,您也应当在其初开始时就劝谏。我看到前代帝王拒绝劝谏,大多说‘已经做了’,有的说‘已经答应了’,终究不肯改正。这样做却想要国家不灭亡,能做到吗?”
唐太宗紧承褚遂良的话“忠臣爱君,必防其渐,若祸乱已成,无所复谏矣”来说的,唐太宗同意褚遂良的话,故“然”单独成句,应在“然”后断开,排除AD;
“朕见前世帝王拒谏者”为定语后置句,“拒谏者”是定语修饰的是帝王,若放在下句“多云业已为之”做主语,则语义不通,故应在“拒谏者”后断开,排除BD;
故选C。
11.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A. “掌管制令决策,为唐代最高行政机构”错,在唐代掌管制定决策的是中书省,是中央最高权力机关。
故选A。
1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对人物进行评价探究的能力。
A. “因此下令解除其处理辞讼的权力,交由左右丞掌管”错,“因敕尚书细务属左右丞,唯大事应奏者乃关仆射”,解除的是“尚书细务”,而不只是辞讼的权力。
故选A。
1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激浊扬清”,清除坏的,发扬好的,其中“浊、清”为形容词作名词;“嫉恶好善”,憎恨坏人坏事,鼓励好人好事,其中“恶、善”为形容词作名词;“于……”,和……比;“微长”,略微的长处。
(2)“渐”,征兆,迹象;“若”,如果。
参考译文:
唐太宗对房玄龄、杜如晦说:“你们身为仆射,应当广求贤才,按照才能授予官职,这是宰相的职责。最近,听说你们审理案件,天天没有空闲,这怎么能辅佐我求得贤才呢?”因此下令尚书省把琐碎事务交付左右丞,只有大事需要上奏的才向仆射禀告。房玄龄通晓政事,又精通文献经典和法律制度,昼夜尽心,唯恐有事情处理不当。他使用法律宽松平正,听说他人有长处,就好像自己也有一样高兴。选举人才不求全责备,不以自己的长处强求他人。和杜如晦一起引荐选拔官员,不遗余力。太宗朝的政治格局,都是他们二人设定的。太宗每次与房玄龄商量事情时,必定会说:“没有杜如晦就不能决断。”等杜如晦到了,最终又会采用房玄龄的策略。这是因为房玄龄善于谋划,杜如晦善于决断。各位宰相陪侍宴会,唐太宗对王珪说:“您见识高明,辨别能力强,又善于言谈议论,玄龄以下的各位大臣,您都品评一下,说说您和他们几位相比怎么样。”王珪回答说:“勤勤恳恳为国奉献,尽心竭力无所保留,臣不如房玄龄。文武双全,出将入相,臣比不上李靖。陈述奏章详尽明确,意见上传下达中肯允当,臣不如温彦博。处理繁琐艰难的事务,各项事情都做得井井有条,臣不如戴胄。以君主赶不上尧、禹为耻,专以苦言进行劝谏,臣不如魏征。至于激浊扬清,嫉恶好善,臣与这几位相比倒是略有所长。”太宗认为王珪说得很好,各位宰相也佩服他精确的评论。唐太宗问侍臣说:“自古以来,有的君主昏庸而臣下竭诚治国,有的君主贤明而臣下作乱,这两种情况哪一种较好?”魏征回答说:“君主贤明,那么善恶赏罚得当,臣子怎么能乱国。假使君主昏庸,放纵暴虐,拒绝劝谏,即使有良臣,又怎么能有作为!”太宗说:“齐文宣得杨遵彦,不是君主昏庸而臣子贤明吗?”魏征回答说:“杨遵彦仅仅能延缓国家灭亡而已,怎么能说得上是治理朝政呢。” 唐太宗问谏议大夫褚遂良说:“禹王制造漆器,劝谏的就有十多人,这有什么值得劝谏的呢?”褚遂良回答说:“奢侈是国家危亡的根源。漆器不能满足,将会进一步用金玉制造器物。忠臣爱护他的君主,一定要防止奢侈的苗头,如果已造成祸乱,就没有什么可再劝谏的了。”太宗说:“是的。我有过失,您也应当在其初开始时就劝谏。我看到前代帝王拒绝劝谏,大多说‘已经做了’,有的说‘已经答应了’,终究不肯改正。这样做却想要国家不灭亡,能做到吗?”
14.B
15.①杜诗认为无论桃花深红还是浅红,都惹人喜爱,表现爱花、赏花的喜悦之情;
②刘诗在两种花色中偏爱浅红,表现了平和淡然、不为外物所扰的心境。
【解析】
14.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B. “状写春景倦懒可爱之态”错,“春光懒困倚微风”,温暖的春天使人困倦,只想倚着春风小憩,是写人在春景中的慵懒状态,而非写春景的倦懒之态。
故选B。
15.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字,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杜甫的诗句“可爱深红爱浅红”,意思是“究竟是爱深红还是更爱浅红呢”,在两种颜色之中,作者不能比较出更爱哪种颜色,表现了两者之间的难以取舍,表达了对春花的喜爱之情;
刘克庄的诗句“不爱深红爱浅红”,意思是“不喜爱深红色,喜爱的是浅红色”,作者在两种颜色中有一个明确的喜爱者,表现了作者不为外物所扰的心境,体现的是作者坚定而平和的态度。
16. 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 闻道有先后 术业有专攻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本题注意下列字的写法:壑、嫠、攻、莺、啄。
17.A
18.B
19.A
【解析】
17.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脱胎:比喻一事物由另一事物孕育变化而产生。扎根:比喻深入底层,打下基础。根据前文“新颖的方式”可知,这种方式是从“中国传统文化”变化而产生的,故应选择“脱胎”;
契机:转机,事物转变的关键机会。时机:适当的时刻或机会。根据文意,冬奥会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关键机会,故应选择“契机”;
精美绝伦:精致美妙得没有东西可以比得上。美轮美奂:多形容建筑物雄伟壮观、富丽堂皇。后文修饰的是“画面”,故应用“精美绝伦”;
凸显:凸出显现。突显:突出显现。根据文意“出现的与节气相关的诗句”是凸出显现“中国传统文化独特的魅力”,用“凸显”更符合文意。
故选A。
18.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排序的能力。
①“绿筠尚含粉,圆荷始散芳”,根据“始散芳”可知,是荷花刚刚开放的时候;
②“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根据诗歌前文内容“当春乃发生”应是指初春时节;
③“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根据“荷风送香气”可知,此时应是荷花盛开的时候;
④“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根据“清明时节”可知,此处是指晚春时节;
根据后文“这些诗句让观者了解了在相应时节里……”可知,引用的诗句应是按照时节的变化排序的,故正确排序应是②④①③。
故选B。
19.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
一是,“这些诗句让观者了解了在相应时节里以传统方式生活的中国人”动宾搭配不当,“了解”的内容是中国人的“生活方式”,而不是“中国人”,故应将改为“这些诗句让观者了解了在相应时节里中国人的传统生活方式”;
二是,“并深深令人叹服含蕴其中的浪漫”句式杂糅,此句将“令人叹服”和“叹服……”杂糅在了一起,故应去掉“令人”;
都修改正确的是A。
故选A。
20.①都会呼出的液滴②属于近距离传播③关于气溶胶传播的研究较少
21.示例:应选择通风管道彼此不连通的酒店作为隔离酒店,并做好通风管道的消杀工作。因为病毒能以气溶胶形式通过通风管道传播。
【解析】
20.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处,结合“这里所说的气溶胶是指……”“其粒径”可知,此处是对“气溶胶”的解释;再结合后面“这些液滴在呼出”可知,此处填写“都会呼出的液滴”。
第二处,由分号可知,前后内容属于并列关系,后面介绍飞沫核的传播,前面介绍飞沫的传播;前后句子的句式一般相近,此处的句子对应后面“属于远距离传播”这一句,所以句式应为“属于……传播”,再结合前面“只能在传染源1至2米范围内的空间传播”可知,应“属于近距离传播”。
第三处,前面提到三种传播,而横线前说的是“到目前为止,关于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的研究较多”,那么此处应是说关于气溶胶传播的研究,再结合下一段内容可知,这种研究应该“较少”,所以可填:关于气溶胶传播的研究较少。
21.
本题考查学生拟写建议的能力。
考生需要结合新冠病毒传播的特点来提建议。
由第一段“新冠病毒的传播途径包括飞沫传播、接触传播和气溶胶传播。这里所说的气溶胶是指人在日常说话、大笑、唱歌等过程中”可知新冠病毒的传播方式,其中气溶胶的传播危险性更大,“飞沫核却可以长期悬浮在空气中并随空气迁移,其传播距离可达数百米,属于远距离传播”;
由第二段一病例来看,“该病例及其妻子等都确诊新冠。研究表明,该病例可能在隔离酒店被楼下一确诊病例通过卫生间的通风管道传播的气溶胶感染。研究发现该隔离酒店通风管道上下相通,在该病例离开5天后,仍能在管道内壁深部检出2件环境阳性标本”,该病例是被通风管道传播的气溶胶感染,所以建议选择通风管道彼此不连通的酒店作为隔离酒店,还要做好通风管道的消杀工作,原因就是第一段提到的病毒传播的方式。
22.例文:
社会责任与个人幸福
刀尔登在《不必读书目》中写道,“一个人对社会的义务,有无限度,这限度又在哪里?圆满的无趣,与破损的生动,哪个更值得争取,人生的意义,有无可能延伸到人生之外?”面对国家责任与个人幸福,我们该如何抉择?诚然,国家责任应承担,这份沉甸甸的责任心也是个人的幸福所在,二者并不矛盾。
1950年9月,钱学森辞去工作,办好了回国手续,买好了回国的机票,就在这时,他接到美国移民局通知:不准回国!钱学森坚持奋斗了5年,他的斗争得到了世界各国主持正义的人们支持,更得到了中国政府和周恩来总理的关怀,10月8日,他含着幸福的泪花回到了祖国的怀抱。此后他以自己卓越的成就回报了自己伟大的祖国,也实现了自己无可取代的价值。
责任不是一个甜美的字眼,它有的是岩石般的冷峻。一个人真正地成为社会的一分子的时候,责任作为一份礼物已不知不觉地落在了我们的肩上。责任的存在,是上天留给世人的一种考验。许多人通不过这场考验,逃匿了。许多人承受住了,戴上了桂冠。逃匿的人随着时间消逝了,没有在世界上留下一点痕迹;承受的人也会消逝,但他们仍然活着,精神使他们不朽。
责任如淡淡的茶香,先苦后香。屈原品味着艰苦,乃赋《离骚》;张骞忍受着寒冰肆虐,匈奴猖獗,飞沙莽莽,开拓丝绸之路;文天祥身世浮沉,惶恐滩头,零丁洋里,不指南方死不休;林则徐苟利国家忘生死,不避祸患,流放边疆吃得苦中苦,造福边塞。身兼重任,以一己之能回报泱泱大国,也定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责任,宁静着人的灵魂,使我们勇于开拓。也许,它苦涩难耐,肩扛着它重,口含着它热,手拎着它烫,但当我们毅然决然的扛起这份沉甸甸的重任,历经风雨之后定能见到彩虹。
身为青年,为搏中国梦,应立凌云志。莘莘学子在伟大进程中也应勇往直前。我们怀揣着人生的理想和抱负披荆斩棘,创新波声四起,呐喊昭示毅力。就让我们挑起这历史重任,以奋斗与担当写下青春诗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