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需要明白这些
推荐文章
离高考还有两个月时间,河北某中学的高三考生黄丽面对成堆的书籍和试卷发出慨叹:“我总是无法完成复习计划,时间不够用呀”“每天读书的时间已经很长了,但成绩不提高,我是不是很笨?”“班里的男生太刺激我了,高中6个学期,我觉得他们玩了5个学期,成绩却进步得飞快,我好像一直在后退”……进入高三后,面对学习及考试的压力,每个考生都或多或少的出现心理问题,紧张、焦虑、疲劳、厌学、不自信...一系列问题令考生焦灼,令家长束手无策。
高三复习阶段除了要抓紧一切时间高效备考,稳定考生情绪,帮助考生调整心态也是老师和家长的“必修课”。那么,高考阶段考生会面临哪些问题?又如何解决呢?在线教育平台天天象上特邀扬州大学应用心理学硕士研究生导师邰启扬教授针对高三考生常见的几个关键问题,与家长一同分享应对技巧:
考生消极心理:用客观的自我认知克服
在复习过程中,很多学生会不可避免的产生消极心理,尤其是遭遇模拟考试成绩排名下降等问题时,更容易产生消极心理,心慌气短,焦虑自卑,总是觉得自己不行,越来越没有自信,犹豫不决,这样又会导致成绩不断下降,继而形成恶性循环。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家长能够积极的帮助孩子克服自卑心理和恐惧情绪,培养孩子客观地自我评价,合理归因将有效的缓解孩子的情况。心理学研究表明:当考生把考试失败归结于“自己天生脑子笨和能力低”或归因于“考试题目太难”时,他们在心里就认为“无论自己如何努力,都无法赶上其他人,无法取得成功”,就很难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与动力,会走向自卑甚至自暴自弃,最终丧失自信心。因此,如何让考生正确合理的分析考试失败的原因,树立客观的自我认知,是解决考生消极心理的关键。
针对这一问题,邰启扬教授推出的高考心理调适专题中提出了有效的应对措施:首先,家长可以教自己的孩子换个角度看待问题,将消极因素当做积极因素来看待,例如做错一道题,那就将错题作为上天派来的天使,让你在面对真正的高考前就得到警示;其次,通过小事的成功一点一滴塑造孩子的自信心,改变孩子自我怀疑的态度;再者,还可以多陪陪孩子,一起听听音乐、聊天,听孩子倾诉压力;更重要的是,要用积极的心理暗示帮助孩子有效缓解消极心态,针对此问题,邰启扬教授在天天象上还推荐了非常有效的呼吸放松训练。
考生浮躁心理:通过合理的学习计划治愈
情绪浮躁,根本静不下心来学习,平时会做的题考试时莫名其妙的做错,这样的情况在高三考生中越来越频发,对情绪和自信心影响都很大,并且直接影响到考生的日常成绩,长此以往,必然影响考生的高考发挥。
其实,考生的焦虑浮躁心理原因一方面是对考分的过分看重,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时间流逝的紧迫感,让考生感到自己再怎么努力也不会有太大进步。
针对这类情况,高三家长千万不能掉以轻心,要帮助自己孩子制定目标明确的学习计划,开导孩子“不必过于关注考分,只要朝着既定目标、按照计划走进具体的学习任务中去,心平气和地全力以赴地旁若无人地进行自己的学习“。邰教授认为要想让孩子静下心来学习并取得好的学习成绩,必须要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与良好的学习方法。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会使孩子学习感到有序而轻松。家长不仅应该帮助考生制定一个合理的复习计划,调整学习方法,还需做到不要总是强调负面信息、给考生过高的定位和过多的期待,对考生多一些鼓励,对其进行适当的自我暗示,以缓解考生的焦躁情绪。
考生压力过大,让孩子不要自身要求过高
在高考冲刺期间,有的考生会因为压力过大失眠,晚上睡不着觉,尝试各种办法都不见效,反而愈来愈精神;有的学生会因为压力过大而导致课堂难以集中注意力,在学习时恍恍惚惚,无法集中精力,学完的知识经常不记得;还有的考生则在压力下情绪起伏不定,如果父母或同学说起一些自己不喜欢的事就会很烦,有时候还特别想骂人或打架。
专家认为,考生的压力主要来源于两方面,第一是自身因素,大部分学生压力过大是因为对自身要求过高,一旦没有考到自己满意的成绩,就会产生低落的情绪,继而蔓延到生活的方方面面,造成更多的不利影响。对于这种情况,家长应该协助考生制定一些考生自己可以达到的目标,让考生明白考试只是一种测试,考察知识的把握程度,一次的失败并不意味着什么;另一个压力来源则是与其他考生的比较,很多家长和考生都会通过与别人对比来定义进步或退步,长期下来就会产生一种压抑的心理。所以,建议家长和考生应当正确的瞄准比较对象,多与自己作比较,合理归因,适时的调整压力避免失眠、学习效率不高、情绪起伏不定等心理问题。邰启扬教授还认为,考生可以通过嚼口香糖,听音乐等简单的方式进行情绪调节,还可以考虑换个环境放松心情,或者找个没人的地方宣泄一下负面的情绪。也可以通过呼吸放松训练来缓解压力,调整心态。
考生恐惧考试,父母要有正确的心态
进入高三以后,很多考生会面临这样的问题:高一、高二时学习一直很优秀,进入高三后,学习更加刻苦努力,但成绩却不太理想,因而感到很郁闷,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一听到考试就害怕,甚至会产生“要是能不参加考试就好了”的想法。家长面对孩子的这种想法也感到束手无策。
其实,面对决定自己前途和命运的高考,每个学生都会感到巨大的压力,这是必然的。考前适度的紧张和压力会促进学生全面、认真地复习,从而达到良好的考试效果。但是,过度地紧张也会造成一些同学心情的焦虑和慌乱,考试前产生害怕心理,并引起身心一系列不良反映。考试过程中往往表现得紧张焦虑、头晕出汗、思维紊乱、记忆模糊、反应迟钝、精神不集中……除心理反应外,严重的还可能引起生理上的头痛、胃痛、腹痛以至影响答题……心慌意乱中甚至平时烂熟于心的试题,也会漏洞百出答非所问,不能正常地完成考试的任务。
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考生和家长夸大了高考的重要性,过分看重分数和排名;家长的高要求超出了孩子的承受能力;孩子没有及时调整学习策略……邰启扬教授建议家长可以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帮助孩子调整状态:
首先,家长要客观的正确的看待高考。面对高考,家长首先要放松心态:高考并不能决定一个人最终的命运,即便高考不理想,只要孩子有积极向上的心态,肯于付出,条条大路通罗马。
其次,家长可以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质辩。比如,有“离考试越近,便越担心自己能力”的忧虑的同学,不妨进行如下自我质辩:自问:这种担心必要吗?自答:毫无必要,平时自己学习认真,只要认真做好考前准备,正常发挥,这次考试完全可以考好,根本不必苦恼。通过这样自我质辩,心中的担忧也就化解了。
第三,家长可以引导考生回想成功的经历,对于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不要过多自我责备,要多看、多想自己的长处和潜力,激发自信心。让考生重新树立对自己产生信心,把各种不利于考试的心理反应都丢掉,战胜恐惧。
第四,呼吸放松后的自我暗示。考生怎样利用呼吸放松训练调节心态,并进行积极地自我暗示,自我打气。考生通过良好的自我暗示,可以驱散忧郁,克服恐惧,恢复自信,激发兴奋点,把自己的心态、情绪,调整到最佳状态。
面对考生的情绪不稳定,心理焦虑,家长不仅要帮助考生更加准确的认识自己,认识考试,还应自己先树立正确的认知,才能帮助考生重塑信心。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要不断的学习,将正确的认知观念传递给考生,为孩子提供积极地暗示,营造和谐的外部环境,同时也要协助考生制定合理的备考计划,纾解考生波动的心情,给孩子强有力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