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刘禹锡的简介
推荐文章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
刘禹锡生平
刘禹锡,其祖先为汉景帝贾夫人之子刘胜,七代祖刘亮,事北朝为冀州刺史散骑常侍,随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父亲刘绪,为避安史之乱,迁居苏州。刘禹锡生于大历七年(772年),其父、祖均为小官僚,父刘绪曾在江南为官,刘禹锡并在那里度过了青少年时期。他很小就开始学习儒家经典和吟诗作赋,既聪明又勤奋,在做诗方面,曾得当时著名诗僧皎然、灵澈的熏陶指点。
贞元六年(790年)十九岁前后,刘禹锡游学洛阳、长安,在士林中获得很高声誉。
贞元九年(793年),与柳宗元同榜进士及第,同年登博学鸿词科。两年后再登吏部取士科,释褐为太子校书,不久丁忧居家。贞元十六年(800年),杜佑以淮南节度使兼任徐泗濠节度,辟刘禹锡为掌书记。后随杜佑回扬州,居幕期间代杜佑撰表状甚多。
贞元十八年(802年),调任京兆府渭南县主簿,不久迁监察御史。当时,韩愈、柳宗元均在御史台任职,三人结为好友,过从甚密。
贞元二十一年(805年)正月,唐德宗卒,顺宗即位。原太子侍读王叔文、王伾素有改革弊政之志,这时受到顺宗信任进入中枢。刘禹锡与王叔文相善,其才华志向尤受叔文器重,遂被任为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参与对国家财政的管理。
元和十一年三月(817年2月),刘禹锡写了《元和十一年,自朗州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诗,得罪执政,被外放为连州刺史。刘禹锡被贬在朗州前后近十年。其间创作了大量寓言诗,表达了对当朝权贵的极大不满,又写了许多赋来表达自己不甘沉沦的雄心。由于接触当地民间歌谣,从中吸取了营养,他的诗歌创作表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在此期间,他还写了多篇哲学论文,最重要的便是与柳宗元《天说》相呼应的《天论》三篇。
元和九年(814年)十二月,他才与柳宗元等人奉诏还京。但不久又被贬谪到更远的播州去当刺史,幸有裴度、柳宗元诸人帮助,改为连州刺史。刘禹锡在连州近五年。
元和十四年(819年)因母丧才得以离开。
长庆元年(821年)冬,刘禹锡被任为夔州(今四川奉节县)刺史。
长庆四年(824年)夏,调任和州(今安徽和县)刺史。
宝历二年(826年)奉调回洛阳,任职于东都尚书省。从初次被贬到这时,前后共历二十三年。
白居易和刘禹锡
白居易和刘禹锡相识时,已经54岁,刘禹锡也已经52岁。白居易号称“诗王”,他为诗狂,为诗入魔,为了作诗他“口舌成疮,手肘成胝”,所以当他遇到和自己一样名满天下的诗豪刘禹锡,他就如身处巅峰的武林高手,遇到了一个难得的敌手。年纪相仿,又都才华横溢,心心相惜之情让二人很快成为了挚友。两人退居洛阳时,没事就一起吟诗喝酒,留下了不少名作,成为大唐当时一大佳话。
两人感情虽好,却难免互相比较诗作。白居易的官要大些,在当时的影响力也稍大,而刘禹锡的诗虽不如白居易多,却也是独特新颖。特别是他的咏诗史,如《西塞山怀古》中的“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一句,更被认为是咏史诗之冠,压倒元稹和白居易。
对此白居易是不服的,于是他写了数首诗赠与刘禹锡,有些诗看似是在问候好友,其实是要和这个知已好友比上一比。就这样,两位诗坛巨星斗了半辈子,谁也不服谁。但有一首诗,白居易却是心服口服,据传拿到这首诗时,白居易“掉头苦吟,叹赏良久”,就是这首千古名作《乌衣巷》。
上一篇:成语故事闻鸡起舞的主人公是谁
下一篇:永定河入什么海发源于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