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重难点知识点总结
推荐文章
在高中化学的学习过程中,因为进入更高阶段的学习,所以知识点的难度增加,且化学知识中大部分是化学反应式,很多学生表示没有办法完全记忆。小编整理了化学重难点及易错知识点,欢迎阅读。
高中化学易错知识点
1、几元含氧酸,傻傻分不清
多元酸究竟能电离多少个H+,是要看它结构中有多少个羟基,非羟基的氢是不能电离出来的。如亚磷酸(H3PO3),看上去它有三个H,好像是三元酸,但是它的结构中,是有一个H和一个O分别和中心原子直接相连的,而不构成羟基。构成羟基的O和H只有两个。因此H3PO3是二元酸。当然,有的还要考虑别的因素,如路易斯酸H3BO3就不能由此来解释。
2、酸式盐溶液呈酸性
表面上看,“酸”式盐溶液当然呈酸性啦,其实不然。到底酸式盐呈什么性,要分情况讨论。如果这是强酸的酸式盐,因为它电离出了大量的H+,而且阴离子不水解,所以强酸的酸式盐溶液一定呈酸性。而弱酸的酸式盐,则要比较它电离出H+的能力和阴离子水解的程度了。如果阴离子的水解程度较大(如NaHCO3),则溶液呈碱性;反过来,如果阴离子电离出H+的能力较强(如NaH2PO4),则溶液呈酸性。
3、H2SO4有强氧化性
就这么说就不对,只要在前边加一个“浓”字就对了。浓H2SO4以分子形式存在,它的氧化性体现在整体的分子上,H2SO4中的S+6易得到电子,所以它有强氧化性。而稀H2SO4(或SO42-)的氧化性几乎没有(连H2S也氧化不了),比H2SO3(或SO32-)的氧化性还弱得多。这也体现了低价态非金属的含氧酸根的氧化性比高价态的强,和HClO与HClO4的酸性强弱比较一样。所以说H2SO4有强氧化性时必须严谨,前面加上“浓”字。
4、写离子方程式,不考虑反应物之间的反应
从解题速度角度考虑,判断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正误时,可以“四看”:一看产物是否正确;二看电荷是否守恒;三看拆分是否合理;四看是否符合题目限制的条件。从解题思维的深度考虑,用联系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等化学原理来综合判断产物的成分。中学典型反应:低价态铁的化合物(氧化物、氢氧化物和盐)与硝酸反应;铁单质与硝酸反应;+3铁的化合物与还原性酸如碘化氢溶液的反应等。
5、忽视混合物分离时对反应顺序的限制
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对化学反应原理提出的具体要求是:反应要快、加入的过量试剂确保把杂质除尽、选择的试剂既不能引入新杂质又要易除去。
6、计算反应热时忽视晶体的结构
计算反应热时容易忽视晶体的结构,中学常计算共价键的原子晶体:1 mol金刚石含2 mol 碳碳键,1 mol二氧化硅含4 mol硅氧键。分子晶体:1 mol分子所含共价键,如1 mol乙烷分子含有6 mol碳氢键和1 mol碳碳键。
7、对物质的溶解度规律把握不准
物质的溶解度变化规律分三类:第一类,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如氯化钾、硝酸钾等;第二类,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但是增加的程度小,如氯化钠;第三类,温度升高,溶解度减小,如气体、氢氧化钠等,有些学生对气体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理解不清。
高中各章节化学要点汇总
必修一
一、认识化学科学
(一)重点:
1.掌握Na、Cl2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2.理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阿佛伽德罗常数”概念。
3.掌握n、N、m、V、V(溶液)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能综合利用它们解决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相关计算。
(二)难点:
“物质的量”概念的建立,及n、N、m、V、V(溶液)之间的关系。
(三)本章知识的地位:
本章内容是整个高中化学内容的重要部分,尤其是第三节“物质的量”,内容相对抽象、深奥、很多学生难以理解、不能接受,导致高一化学学习从此跟不上,因此,对于刚进入高一学习化学的学生来说,学好这一章显得尤为重要。
二、元素与物质世界
(一)重点:
1.理解“电解质、非电解质”“强、弱电解质”的基本概念及本质区别。
2.了解“离子与反应及发生条件”,能正确书写离子方程式、判断离子共存。 3.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本质、常见的氧化剂、还原剂”。 4.掌握“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二)难点: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正误判断;离子共存;
氧化还原基本概念的辨析及利用“得失电子守恒”进行相关计算。
(三)本章知识在教材中的地位:
本章知识是高考的必考内容,多以“书写离子方程式”这种非选择题形式出现;本章涉及到的基本概念较多,学生学习过程中易出现概念混乱的现象,因此需要认真学好本章。
三、自然界中的元素
(一)重点:
1.C、N、S等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2.认识Mg、Br2、I2和卤化物的主要性质。
(二)难点:
掌握重要物质的性质及化学反应方程式。
(三)本章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
本章是元素及其化合物,内容多尔杂,不易于记忆和掌握,在学习过程中应善于把握每节内容的记忆线索,做到知识的结构化、系统化。
四.元素与材料世界
(一)重点:
1.掌握Si、Al的特殊性质。
2.了解传统的无机非金属材料、金属材料的种类、性能及应用。 3.了解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研发和应用。
(二)难点:
Si、Al的特殊性质。
(三)本章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
以生产、生活中实际应用材料为载体,考察Si、Al的化学性质及重要用途。
必修二
一、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两个知识点,会议两个填空题的形式出现在高考中,一个是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另一个是盖斯定律的应用。第二节,第三节内容是原电池和电解池。高考考查的重点是把原电池和电解池综合成一个电化学电池进行考察。这种题难度不算大,但应注意细节以及这种题的综合性。
(一)重点:
1.元素、核素、质量数、同位素的涵义,理解原子的组成。
2.原子核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3.元素周期律,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4.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位置与性质的关系。
(二)难点:
元素位、构、性三者的关系及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三)本章知识在教材中的地位:
本章内容是中学化学教材的重要基础理论,也是高考热点。命题的方向主要体现在:以重大科技成果为题材,寓教于考,考察原子组成及各种粒子的关系;分子、原子、离子核外电子数的比较、离子半径大小比较、熔沸点高低比较,考察位、构、性三者的关系的推断型题目。
二、化学键、化学反应与能量
(一)重点:
1.化学键的概念和化学反应的本质;离子键、共价键的概念。
2.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及反应中的吸放热。
3.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能量变化关系。 4.利用化学反应速率的数学表达式进行有关计算。
5.根据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外界条件变化,定性判断化学反应速率的变化。
6.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比较、计算。
7.平衡移动的原因及平衡移动后结果的分析。
8.理解原电池原理,了解化学腐蚀与电化学腐蚀及一般防腐方法。
(二)难点: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比较;化学平衡的移动,原电池的原理及应用。
(三)本章知识在教材中的地位:
本章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考察,但部分内容比较抽象,不好理解,必须理清有关概念,抓住实质并能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抓住高考考点的外延。
三、重要的有机化合物
(一)重点:
1.甲烷、乙烯、苯中碳的成键特征及其主要性质。
2.化石燃料综合利用的意义。
3.食物中的有机物:乙醇、乙酸、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主要性质。 4.常见有机高分子材料及应用。
5.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加工信息。6.关注与
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二)难点:
烃类的结构、组成、性质;推断烃分子的结构;官能团的特性、推导分子式、分析反应类型、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
(三)本章知识在教材中的地位:
有机化合物在高考中占有较重要的地位,试题与生产、生活、新科技的联系紧密。在必修课阶段要打好基础,掌握好一些重要有机物的基本结构和性质,注意所学知识与实际生产、生活的联系,在高考中就会从容应答。
化学选修《化学反应原理》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共三节。
这一章是对必修二第二章第三节的一个延伸,称为电化学部分。其中第一节有两个知识点,会以两个填空题的形式出现在高考中,一个是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另一个是盖斯定律的应用。
第二节,第三节内容是原电池和电解池。高考考查的重点是把原电池和电解池综合成一个电化学电池进行考察。这种题难度不算大,但应注意细节以及这种题的综合性。
第二章: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与速率。
这一章是对化学必修二第二张第一、二节的一个延伸。本章内容中化学平衡的判定、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以及联系温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方向的判定是重点,也是难点。
在高考中,这一部分会以一个大题的形式出现的,当然考试的时候也会联系上其他知识点,以综合题的形式出现的几率比较大。
第三章: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共四节。
这是部分相对独立一些的内容。这部分内容知识不算难。但较复杂,像盐类水解和电离的综合考察、PH的计算、沉淀溶解平衡Ksp的判定等,是每年高考必考内容。
上一篇:热传递的三种方式是什么
下一篇:all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