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网 > 高考 > 高考备考 > 高三家长必读:如何由浅入深的读懂“大厚本”

高三家长必读:如何由浅入深的读懂“大厚本”

高老师 分享 时间:

  在每年4月底,由北京教育考试院汇编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在京招生录取分数分布统计》(俗称大厚本)也会发到各位家长手中。大厚本汇总了近三年各高校在京招生录取的详细数据,是考生选择学校和专业非常重要的参考。

  关于大厚本里的数据,相信还有很多家长不明白数据的意义,更不了解大厚本中暗含的信息。北京的高考志愿是考前填报,因此大厚本就成了各位家长手中最主要的参考资料了。

  在此,提醒各位家长,在阅读前需要注意一下几点:

  1、所有分数段统计都包含考生照顾分数;统计资料中不包含按照顾政策录取的艺术特长生、高水平运动员、保送生、自主招生等类型的考生。

  2、由于近几年有部分高校进行了更名,因此可能会出现学校名称三年不一致的现象。

  下面就一起来解读大厚本的奥秘吧!

  【大厚本之目录】

  大厚本中的高校目录分为理工/文史类和艺术类两大类。以理工类为例,理工类又分为本科批前批、本科第一批、本科第二批、本科第三批,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提前批和一本、二本、三本。

  高校的目录中,可以看到高校代码和高校名称的全称。代码都是由四位组成的。这四位代码又是由两大类组成的。

  第一大类:部队院校代码。

  1、第一位为0的代码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所属院校;

  2、第二位为该院校所在地区的大区代码组成。大区代码为:1为华北地区,2为东北地区,3为华东地区,4为中南地区,5为西南地区,6为西北地区。

  3、第三和第四位数字为部队院校的序列号。

  解放军院校都在提前批次。

  第二大类:地区院校代码。这里所说的地区院校并不是指隶属关系,而是指院校所在地区(省级行政区,省、自治区、直辖市)。

  1、第一位是大区代码,与上面部队院校的第二位是相同的。

  2、第二位为该大区里省级行政区的代码,第一位与第二位是连在一起使用的,与各位的身份证上的第一位和第二位是对应的。因北京市在京招生的学校比较多,所以北京地区的院校为10,而不是11,在院校代码里属特殊情况。因重庆为后设立的直辖市,51已由四川省使用,所以50为重庆代码,这也是长期以来国家部委对各地区使用的代码。

  3、第三和第四位数字为部队院校的序列号。

  知道大厚本里高校目录的代码,你就能知道这个学校所在的地区了。

  【大厚本之高校分数】

  首先,各位家长要知道“计划招生人数”“第一志愿一专业报名人数”、“第一志愿一专业上线数”等属性分别表示的意思。

  比如:“第一志愿一专业报名人数”是指本批次录取开始前第一志愿报考该校并且第一专业报考该专业的考生人数,不包括本批次录取之前已被上批其他学校录取的报考考生人数。“第一志愿一专业上线数”是指“第一志愿一专业报名人数”中分数达到本批录取控制分数线的考生人数。

  再者,在查看今年大厚本第一页的表格,可以看到2010至2012年各批次的录取控制分数线。你在查看往年各高校录取分数时,就可以看出它是在某一批次线上多少分录取的。

  最后,在大厚本的最后两页附录了近三年北京市考生分数分布情况,这也是最权威的全市排名,考生家长可以参考使用。

  【大厚本之数据简析】

  大厚本是高三考生与家长了解院校信息与近几年高校录取分数的重要工具。考生和家长在使用大厚本时,不仅要看高校的录取数据,还要能够对大厚本进行认真分析,从中找出有价值的数据资料。那么通过大厚本,考生和家长能够看到什么呢?

  1、看高校报考热度及大小年:高校报考热度,家长可以根据书中给出的某高校的“第一志愿一专业上线数”除以“计划招生人数”,得出相关系数。然后根据系数的范围进行高校报考热度的判断。(该数据来自寸草报晖的博客,仅供参考:A--极热门学校:考生报考热度在2.0以上;B--热门学校:考生报考热度在1.5~2.0之间;C--正常学校:考生报考热度在1~1.5之间;D--冷门学校:学生报考热度在0.5~1.0之间;E--极冷门学校:学生报考热度在0.5以下。)

  另外,通过大厚本的信息还可以判断出目标高校是否存在“大小年”现象。“大小年”就是指某个或某些学校的招考人数很不稳定,起伏很大。某一年填报该校的人数比计划招生数高出许多,直接结果是当年的录取分数线被抬得很高,这一年称之为“大年”。由于这一年录取分高,竞争异常激烈,使下一年许多考生望而却步,不再报考该校了,带来的结果是参与竞争的人少,录取分相应就降下来,人们将其称之为“小年”。再下一年的考生看到上一年的录取分不高,可能报考的人又多了……如此循环,报考人数和录取分数起伏 十分明显,就形成了所谓的“大小年”现象。不是每所学校都会有“大小年”现象,同一所高校在某省市可能有“大小年”现象,但在另一些省市就未必有“大小年”现象。

  但是高校大小年又有一定的偶然性,判断高校大小年既要关注近几年的高校招生计划、录取分数、生源质量等问题,又要考虑当年的高考政策。所以家长与考生在关注大小年时,要更加慎重,不能仅凭几个数据,就简单的判断高校的大小年。

  高三考生和家长可以通过提档分的横纵向比较以及报考热度比较来进行目标院校大小年的判断。点击查看2013高考:一本院校大小年表 (文史类 | 理工类)

  2、看高校是否扩招:可以用大厚本中的实际录取人数与计划招生人数进行对比,如果实际招生人数大于计划招生人数,就说明该校在当年可能存在扩招情况。但是提醒各位家长和考生如果实际招生人数与计划招生人数相差数值很小,可能存在同分提档的现象,并非真正的扩招。

  通过分析目标校近三年的扩招情况,可以判断高校是每年扩招还是偶尔扩招,是扩招一两个人还是大量扩招。但是并不是近三年都扩招的院校,今年就一定会扩招,因为扩招与各省市、各高校的政策有很大关系。在这里提醒各位家长,可以通过高招咨询会、高校招生办或高校招生章程确定目标院校是否含有考生服从志愿调剂,提档不退档的政策。

  3、看落榜生人数:落榜生人数=第一志愿一专业上线数-实际录取人数。举例说明:2012年北京大学第一志愿一专业上线数406人,实际录取人数为19人,那2012年报考北大落榜生人数=406-19=387人;同时需要说明的是,落榜又分专业落榜与院校落榜。例如2012年北京大学法语专业第一志愿一专业上线数为121人,实际录取人数为2人,落榜119人。只说明这119人在法语专业落榜了,并不能表明这119人一定在北京大学落榜了,其他专业落榜生也亦是如此。(详情数据请参考下图)

  本科提前批录取院校各专业录取新生分数分布统计表(文史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