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数学成绩不稳定的原因解读与对策分析
推荐文章
不仅仅是一模考试,就算高考中,都有很多考生觉得自己数学科目上有能力就是发挥不出来,高三这么多次考试,很少有学生数学成绩稳定在高位上,更多的是忽上忽下,例如说一些考生有的考试考140多分,有的考试只能考120多分,当然每次考试之后,特别是没有发挥出实际水平之后,一些考生总是觉得下次考试就好一些,那么下次考试真的就能发挥好?也许不尽然。离高考只有一个多月的时间了,尽管考生都希望自己能在考试中发挥自己最好水平,可是现实中又怎样做呢?这里写一篇文章,结合众多考生数学科目成绩不稳定的问题作详细的分析,希望给大家带来一定的帮助。
在高考中数学学科分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北京最近几年高考数学学科难度整体上都不大,当然考生之间也很难拉开距离,平时考试也是这样的,比如这次某学校的一模考试,140分的考生排在学校前十,那么130分就是学校七八十名了,要是120分呢?名次不知道差到哪去了。那么130分和135分之间的考生水平有多大差距?要说差距很大连考生自己都不承认,但是在排名面前却只能无奈,就比你多了几分排名却相差很大。
一、考生数学科目成绩不稳定的原因有哪些?
1.考生的考试状态。由于一模之前很多学生并非处于好的考试状态,或者每次考试之前如果考生不能处于好的状态都有可能发挥得不好,不仅仅是数学学科的问题,其它学科也会遇到同样的问题。例如说考生处于身心疲惫的状态,或者长期处于一种低效的备考状态,这样都不能利于发挥。但是如果考生是因为状态不好,那么在高考前这段的时间内,对状态调整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2.想当然的性格。既然是觉得自己有能力就是考试没有发挥好,其中有很多考生觉得自己水平不错,也许确实存在很多考生平时做题还算可以,只是到考试中不能更好的发挥,当然平时考试中有很好的发挥也不是每次考试,这样一来,只要是有一次或者几次考试发挥得不错,多数题目做得还可以,考生自以为水平不错其实常见的现象。例如说在讲座中对家长说,如果北京的考生第18、19题做得不是很顺利的话,考生很难考出高分。很多家长不解,为什么是这两道题目?解释一下大家就明白了,一方面这两道题目分值很高,难度相对来讲较高,并且位置靠后,如果考生能顺利把这两道题做好,无论是整体上,还是对最后一道压轴题的把握都有好处(如给最后第20题留下足够的时间,加上信心)。正是因为很多考生觉得自己能力不错,平时遇到这些题也能做好,但是千万别忘了,即便你会做,那么在短时间的考试内能顺利做出来吗?还有对不同题型都研究了吗?因为考试是万无一失的事情。很多学生觉得自己可以考好结果考场上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归根结底是想当然的性格。
3.整体上,考生数学学科得分能力相对脆弱。即便平时看上去数学成绩不错,只要考试中一些题目稍微有变化,很多考生就是不适应了。例如说2013年高考北京文科、2012年海淀区2模、2013年西城区2模考试等等,只要试卷中一些题目稍有变化,考生整个答题节奏就乱了,导致考试不能更好的发挥。因此说有的考生在某次考试中数学成绩相对较差。
4.考生对自己考试中出现的问题预见性不足。
5.对题型以及相关的解法归纳不全。讲数学的时候,提到数学思想中数形结合部分,很多学生也清楚这类思想在高考中很重要,老师也常讲常用,但是数形结合思想在哪些题目中会用到,这样的话很多学生归纳不了,即便归纳了也归纳不全。但是对于考生来讲,对不同题型以及相关题型的归纳和总结是有必要的,这样的话增强对不同题型的适应能力,在考试中遇到新的或者非常规的题目就能有思路解答了。
当然这里是分析数学不稳定的因素,像基础差,态度有问题等问题不在这里讨论,这里局限于数学基础相对教好,并且考生数学能力不错,并且在有的考试中不能发挥出水平的考生。以上的五大原因是常见的因素。
二、在考前这段时间内,考生怎样调整?
在这里继续把我们一线教学的内容给大家分享:
1.建立底线.
很多学生在考试中特别是数学学科中出现“会而不对”的现象,其实追溯到平时的练习或者训练中就是对自己要求不严格、不苛刻导致的,因为众多考生在平时做题中,对了就对了,错了就错了,特别对于错的地方没有慎重对待,对一些不该错的,没有设定一个底线,例如说一定要警醒,下不为例。那么对于北京卷来讲,涉及到20道数学题,例如说后面压轴题部分,对优秀的考生来讲,第15题三角函数,第16题概率,第17题立体几何,这三道题难度都不大,那么对于优秀的考生来讲,这是必拿的分数,那么在备考中,考生可以按照题型的顺序梳理一遍,看看哪些题目是必拿下的题目,目前还有哪些扣分的可能,接下来怎样去训练保持状态,如果考生把这问题解决了,就能做到“确保”一些题目,特别是自己拿手的题目拿到满分,在这些题目上不至于出现会而不对的情况。离高考时间不多了,特别是北京高考难度下降的情况下,每个考生都应该建立自己的底线,坚决不允许做什么样的题目出现错误。
2.在训练的时候明确目标。
考生要想取得好成绩,数学考得高分,可以把它分为不同的指标来评价。例如说时间分配、表达、思路、答题速度、准确率、计算等等指标。高考之前这段时间学校基本上都以做卷为主,有的学生觉得没有意义,其实并非如此,考生可以通过试卷作为载体,根据自己的情况建立目标,在每次训练的过程中检验目标的完成情况。在训练中逐渐完善。
3.保持更好的状态。
就像本次一模考试一样,有很多考生在函数与导数、解析几何上花费了大量时间的,可是最后结果还是有很多人没有计算到底,以至于整个考试心态在发生变化,加上前面的选填部分由于自己疏忽造成的失误,同时最后一道题有难度,所以说分数不高是正常的现象。并且这样情况的考生人数很多,其实应该感谢一模考试给大家这样的提示。究其原因,主要还是由于平时没有专项做题保证状态,在考试的时候拿到一些题目觉得生疏,解题不熟练。
建议处于这样情况的考生在高考之间,除了对选填部分专项训练外,一定要保证函数与导数、解析几何两个部分的训练。因为你想拿到高分,把这两道题做到底是必须的。如果有人问应该如何做题保证状态,我觉得每两天做三道函数与导数、解析几何题就足够了。并且在平时做题的时候一定要做到底,对于我班上的学生,我也给他们这样的建议,但是有一些学生没有执行,有的学生人家坚持做下来了,在上周上课的时候,给他们做题检验一下,平时没有坚持训练的学生很明显就暴露出问题,那么这样的话怎么才能让自己考数学更加顺利呢?
此外,对于数学最后一道压轴题(第20题),这道题属于北京卷中难度系数大的题目,学生想在这道题上拿到更高的分数,首先要给它留足时间,如果要没有时间保证,即便会做,也很被动,其次是前面题目的正确率,只有保证前面题目的正确率,才能更好的建立信心。记得某个学生,西城二模卷数学最后三道题拿满分,前面三道计算题拿0分,结果最后几道题做对了,分数也不高,因此说保证前面题目的正确率很重要。同时在平时的训练中,对最后一道题目对进行总结和归纳,特别一些创新的函数,例如“成功函数”“和谐函数”“康托悖论”还有这次考试的“相关点”等等,他们都是在创新的基础上,需要平时的积累,
4.全面总结得失,在总结中不断的完善。
对于很多学生来说,也许每次考试都有遗憾,特别是那些会儿不对的题目,都觉得题目只要会了就没有问题了,期待着下一次考试一定考好,但是期待与现实之间,总会有差距,要想弥补这样的差距,还是需要平时的准备来完善,对于平时成绩优秀的考生来说,要想在数学学科上有更大的突破,“保证万无一失的心态”也许变得更加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