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报名后如何调节考生心态及后期复习规划
推荐文章
一转眼距离各地的高考报名工作基本结束了,高考报名后,孩子们的心理会有一些微妙的变化,再加上离高考也就170多天的时间了,时间又紧张孩子们会感到无所适从,心里烦躁,情绪低落,甚至无心学习的情况,我建议老师家长和孩子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调整心理,以平常的心态投入学习
高考报名期间,我班很多同学整天慌慌张张,几乎到了魂不守舍的地步。觉得高考都报名了,时间有这么紧张,突然间感到好像什么东西都么还有学好一样,所以心理就很不安,很烦躁,情绪很低落。看到这种情况,我想应该好好调整一下孩子们紧张的心情,可怎么调整?首先是转移孩子们对高考报名这件事的关注度。我就在网上下载了一部很搞笑的电影,利用班会时间给他们看,让他们在笑声中释放紧张的情绪,在笑声中缓解烦躁的神经。接着,我又在班上举行了“大型班级演唱会”,又有迟到记录的同学来进行演唱,要有同学给奏乐,伴唱,还有同学献花,气氛热烈,同学们情绪高涨,在笑声中,同学们暂时放下了心头的焦虑和不安,情绪得到了释放和缓解。效果好。在演唱会结束,我又进行了简单的总结和激励,孩子们的情绪得到了问题,又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之中去了。
重基础知识,紧跟老师复习节奏
目前,高三同学仍在进行第一轮复习中,虽然只有170多天了,但我还是建议同学们,即使老师的授课内容是熟记于心的基础知识,也仍要跟随老师们的复习节奏,切不可一味自己钻研一些零散的偏题、难题,此时我们要有意识地训练自己用各科的术语,条理清楚、逻辑严密地予以表达。这些基础知识的贯穿,是为同学们在知识储备、解决问题能力和思考能力方面所做的铺垫。同学们可以利用老师谈到的内容来实现知识的深度贯通,找到自己知识储备的薄弱点,变被动为主动,探寻自己的复习方式,追求更高的复习效率。
加强针对性,实现自我突围
高考实为一场博弈,要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是有效复习最起码的。反之,主次不分,不顾轻重缓急,漫无边际,往往收效甚微。这就是说,复习必须要加强针对性。具体地说:首先,要针对遗忘的知识组织复习。哪些知识容易被遗忘?一些非重点内容;自以为不重要、不感兴趣的知识等。怎么知道遗忘?只需按课本目录默认相关知识,如果不知道讲什么,或者回忆不清如何定义某些概念、规律,即可检查是否遗忘以及遗忘的程度。在翻阅至相关章节的同时,重新审读理解体验一遍,便能起到有针对性复习的作用。其次,要针对薄弱环节进行复习。所谓薄弱,就是面对具体的问题,力不从心,无能为力。突出的是审题不清楚、题意理解不深不透是个薄弱环节。为什么这样说,因为很多同学都说看不懂题目,无从下手,导致做不来。有的是解题丢三拉四、稀里糊涂,很不规范成为薄弱环节。解决的办法是加强阅读训练。通过读报、读课文,提高语速,体会语境。至于逐步养成规范的解题习惯,可以从模仿开始,逐步使解题思路纳入规范化轨道。
在高三一年的时间里,要抛开兴趣的因素,狠补薄弱的科目。一定要把“瘸腿”补好,成绩才会有较大提高。最好能把自己最薄弱的环节总结出来,不断发现不断补充。然后加强优势,争取拉分。最欠缺的部分,从基础补起。
明确自身定位,确定主攻方向
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确定高考目标。高考是一种区分型的考试,所以不可能指望所有的同学都考得多么好,因此要结合自己一贯的情况为自己订出一个明确的目标:一曰总分要达到多少;二曰具体到各科又要达到多少分。一定要实事求是地估计自己的能力,切忌好高务远,然后结合高考“3:5:2”的难度分布确定自己的主攻方向。对于基础好的同学,不用过多地纠缠于简单题,而应把主要精力放在中等难度题和难题上;而对基础不是很好的同学,应在充分练习了简单题和中等难度题的基础上来试攻难题;对基础不好的同学,也许连中等题都感到一定困难,那就应该从解决简单题入手,逐步过渡到中等题,大胆地放弃难题。所谓“放弃”,就是平常基本不做难题,考试时也不过多纠缠于难题,能做多少算多少,一旦做不出就马上“撤退”的最优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