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大纲稳中微调 细微变化体现选才导向
推荐文章
2018年高考考什么?哪些知识点必考,哪些又是新增内容?日前,教育部正式公布了《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以下简称《大纲》),为上述问题给出了明确答案。
总体稳定,注重基础要求
《大纲》是高考命题的规范性文件和标准,也是考试评价、复习备考的依据,它不仅明确了高考的性质和功能,还规定了考试内容与形式,对指导高考内容改革、规范高考命题都有重要意义。
记者了解到,与2017年相比,《大纲》总纲变化不大,除地理学科略有调整外,多数学科考纲保持稳定,体现了《大纲》的稳定性和严谨性,也预示着高考命题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整体来看,《大纲》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围绕学科核心素养全面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关键能力、审美鉴赏和核心价值观。
以文理科的数学考试大纲为例,无论是知识内容及其要求的了解、理解、掌握水平,还是对空间想象、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等能力的要求,以及个性品质要求和考查要求等方面,均无明显变化。
据此,专家分析认为,2018年的高考数学命题应该会延续2017年的相关做法,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注重对数学能力的考查,展现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同时兼顾试题的基础性、综合性和应用性,重视试题间的层次性,合理调控综合程度,坚持多角度、多层次考查,努力实现全面考查综合数学素养的要求等。
细微变化,体现选才导向
记者将《大纲》总纲与2017年的对比发现,在保持总体稳定的基础上,个别用语和表述更加准确与规范,也说明高考的考查标准越来越严谨和科学。比如,在回答“为什么考”的问题时,2018年的表述为:“高考评价体系通过确立‘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这一高考核心功能,回答了‘为什么考’的问题。”而在2017年的总纲中,此处的表述为:“‘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这一高考核心立场。”
从“选拔”到“选才”,体现了高考从选拔精英到向选拔包括应用型、技术型在内的多元人才倾斜的转变,这将有助于根据不同学校和专业对人才不同的要求,把合适的人选拔到适合的学校、专业,最终实现人人成才。从“导向”到“引导”,细微的变化体现了从结果导向到全程引导的理念转变,更加强调高考在顶层设计、统筹谋划方面的作用。
此外,语文考试大纲也有三处措辞上的微调:在对考生“分析综合”能力的要求中,今年的表述由2017年的“分解剖析、归纳整合相关现象和问题”改为“分解剖析相关现象和问题,并予以归纳整合”;在“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考试要求中,表述由2017年的“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改为“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在对写作“有文采”的要求中,表述由“用词贴切”变成了“用语贴切”。此三处变化,一方面使表述更为科学,如把“概念”变成“词语”,更符合文学类文本的特点;另一方面也体现出对学生语言表达综合能力的要求更高了,如将“归纳整合”作为整体概念提出来,有强化的意味。
关注现实生活,科学冷静备考
了解了《大纲》之后,如何备考一直是考生和家长最为关注的问题。总纲明确提出,要“增强基础性、综合性,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2018年考纲中,地理科目与2017年相比是变化最大的,提出了两个新基本要求:一是要求学生选择和运用中学其他相关学科基本技能解决地理问题;二是要求学生能发现或提出科学的、具有创新意识的地理问题。对此,山东青岛17中地理集备组组长、一级教师高晓颜建议,备考复习要重积累、重知识迁移,灵活调用其他学科相关知识和技能,最终运用地理原理和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抓住“稳中有变,重在稳”、充分重视教材、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关注现实生活等,是不少专家反复强调的观点。
“纵观近几年全国卷英语试题,皆基于英语学科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及核心价值命题,突出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考查。选材难度水平呈阶梯分布,题目类型多样且难易搭配合理,考查要点覆盖面广,但难度基本保持一致,试题不偏不倚、不奇不怪,考查英语核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英语备课组长朱崇军强调,“平时一些模棱两可或较难的语言现象不要纠结,坚决抛弃,一些偏难、偏怪、生词量较大、话题太偏的阅读训练都不是正确的路子。”
不少专家指出,教材是考生掌握概念、原理、过程、规律的根本,在没有充分理解原理的情况下去刷题,是舍本逐末的行为。
此外,湖北襄阳四中高三语文教师闫红春等教师还提出,语文、英语、文综等还要特别注重阅读积累,关心时事,知晓国家大政方针,对党的十九大精神,要特别注意学习领会。
(光明日报记者 柴如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