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子成龙是“赌博心理” 别为了孩子失去自我
推荐文章
导语: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中国几千年的传统了。这个传统使得学生们背负这沉重的压力,也让家长迷失其中。
《社会心态蓝皮书:2011年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日前发布,这是我国首部有关社会心态研究的年度报告。报告指出,望子成龙成为中国人生活的首要动力。
望子成龙恐怕是自古以来中国家长的心态写照,从古至今,通过考试改变命运的希冀令家长“望子成龙”的愿望有实现的公平路径,但是,什么才是望子成龙的家长们应该做的正确的事?通过这样一项调查,我们的社会该有什么样的考虑与反思呢?
解读
美好的初衷
望子成龙无可厚非,父母的初衷都是好的。天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学业有成,事业有成。这种做法从小处讲可以光耀门庭,往大了说可以报效国家。
但是,有些中国的父母误解了其真正的含义,以为只要学习好了别的都不重要了。因而有了名目繁多的培训班、特长班,父母们不惜花钱,效仿哈佛女孩、钢琴王子郎朗……不顾孩子的个性和兴趣,强迫儿女顺从父母的意愿,使孩子丢失了应有的活泼与欢笑。这种拔苗助长,急于求成的做法表面上速成了天才,实际上许多不可缺少的人生积累体验过程被忽略了。比如:与人交往的技巧,面对挫折的态度,生活的自理能力这些隐性的学习都被淡化了。这些“天才”就像是生活在象牙塔中,除了书本上的知识,别的一无所知。学校里没有学到的,走上社会一定会遇到。所以就有了天才孩子上大学后因为生活不能自理半途而废的例子、有了走上社会后不能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导致自己陷入四面楚歌境地的尴尬,更有遇到挫折就失去生活信心从而了结生命的例子。
“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个孩子都有某一方面的天赋,作为父母要学会发现并积极引导、鼓励,给孩子一个自由成长的空间让他们轻松快乐地全面发展。这样,孩子长大了即使没有成为天才,也一定会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益、有用的人才,也会成为一个可以自食其力,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反思
有赌博心理
社会学知识告诉我们,个人的外显行为并非对外部刺激的首要反应,而是在外部环境各种刺激因素作用下形成的一种反射的复杂总体。“望子成龙成为中国人生活的首要动力”,在我看来,并非空穴来风,是有其“理论基础”的。
例如,在我国市场经济已经实行十几年了,虽然这对社会是一种有效的激励作用,可是给人们带来了生活和精神上的差距,在沉重的现实面前,有的人经过多次努力想改变现实,可是显得力不从心,只好把迎头赶上的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
再如,我国有“人过四十不学艺”之说,更重要的是,人一过社会预设的某个年龄阶段就已经老了,也就没用了。如高校不招收四十岁以上的研究生,除非特殊人才、特别优秀;公务员招考、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有年龄限制……所有的这一切,不由得让人们唏嘘吁叹,年龄真的是一道“坎”,所以,别让自己的下一代重蹈自己的覆辙,别让下一代失去一个个机会,让下一代接受好的教育,将来成龙成凤成为大多人为之努力的方向。
大家都把望子成龙作为生活的首要动力,可毫不客气地说,这是一种投机和赌博心理,下一代人身上承载着几代人的梦想和希望,他们背负着巨大的压力让他们不堪重负,不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对当代人来说也是转嫁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避免“望子成龙成为中国人的生活首要动力”,一方面国人应树立起正确的成才观、人生观、价值观,别把所有的期待都让下一代承担,“你的就是你的,孩子的是孩子的”,他们是独立的一代人,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我们应尊重他们的权利和选择;另一方面,社会应为每一个人、每一个社会群体实现梦想和人生价值提供更多的机会,别让人们的生活和努力止步于社会所预设的某一特殊年龄,这样的社会才会有活力和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