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主观题怎么审材料?
推荐文章
近几年全国卷政治主观试题的背景材料选取的都是文字材料,设问一般都有对背景材料的要求:“结合材料”“根据材料”或“依据材料”等。因此,阅读理解材料至关重要,绝大多数主观题的答案要点都是通过对材料信息的解读提炼出来的。对材料的理解和把握程度直接关系到主观题能否取得高分,而对背景材料进行科学分层是合理得分的关键。只有在科学分层的基础上,准确理解和把握每层的层意,提取出有效信息并进行解读,才能为如何解答问题奠定科学的基础。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分层方法:
(一)“标点”识别
高考题的背景材料,字斟句酌,科学严密,每一个标点的运用都很讲究。挖掘标点功能,确定答题层次,可有效得分。
[典例](2013·全国卷Ⅱ·38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04年,某县在R镇征地近2000亩(1公顷=15亩)建立了一个工业园,在一家知名装备制造企业入驻后,150多家配套企业相继入园,2012年该园区实现产值120亿元。在园区周围,学校、医院、银行等纷纷出现。2012年,该镇人口由2.3万增加到3.5万,新增人口中有7000多人是脱离土地的农民,他们在接受培训后成为园区的产业工人。务工农民留下的土地由一些经营大户集中起来、统一经营,建立了一批优质稻米、蔬菜和水果等现代农业生产基地,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该镇90%的劳动力实现当地就业,人均收入明显增加。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城镇化对R镇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14分)
[分析]材料一共有5个句号,每句话表达的意思不同,所以可将该材料分为五个层次。第一层的关键词:“企业集聚工业园”“产值增加”;第二层的关键词:“园区周围服务业发展起来”;第三层的关键词:“农民转变为产业工人”;第四层的关键词:“土地集中,统一经营”“建立一批现代农业生产基地”;第五层的关键词:“该镇居民人均收入增加”。因为“该镇居民人均收入增加”,所以“园区周围服务业发展起来”,二、五层存在因果联系,故可将二、五两层归纳在一起组织答案更显现出思维的严谨性。
[参考答案]企业的聚集发挥了规模经济优势,带动了产业发展,促进了产值增加;(4分)农民转变为产业工人,为园区和该镇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3分)土地的统一集约经营,提高了农业生产率,推动了现代农业发展;(3分)居民收入的增加,刺激了消费,带动了服务业的发展(或有利于扩大内需)。(4分)
(二)“段落”识别
即根据背景材料划分的段落进行分层。
[典例](2013·上海高考·35)
实现民族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的伟大的梦想。无数仁人志士苦苦探索民族复兴的道路,然而一次又一次地失败了。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团结带领全国人民经历长期的艰苦斗争,求得民族独立,建立新中国。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带领人民艰苦创业,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现在,我国政权稳定、社会和谐,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全党同志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继续朝着民族复兴的目标前行。
党历来重视青年工作,为他们的成长、成才提供了广阔的舞台。青年也通过努力学习和实践,在党领导的民族复兴征程中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运用党的领导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上述材料。(12分)
[分析]本题给出了三段材料,自然可划分为三个层次。但是,三段材料还综合表达了一层意思,这样我们按照“总—分”式思路,可以把上述材料共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关键词:“党领导”“民族独立”“民族复兴”;第二层关键词:“党团结带领”“民族独立”“建立新中国”;第三层关键词:“党带领号召”“朝着民族复兴的目标前行”;第四层关键词:“党重视青年工作”“青年在党领导下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根据对背景材料的层次划分,可知答案应该也分四层,每层次3分,共计12分。
[参考答案]①上述材料表明,党领导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并朝着民族复兴的目标前进,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是我们事业的领导核心。②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艰苦奋斗,实现民族独立,建立新中国,表明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③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实现民族复兴,党号召并团结凝聚全国人民朝着民族复兴的目标继续前进,表明党的领导是中国发展和进步的客观要求。④为实现党领导的民族复兴事业,青年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表明青年自觉拥护党的领导。党领导的民族复兴大业,终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
总之,对背景材料的分层,有的是以分号识别,有的需要用句号识别,有的是通过段落识别。对这些方法要灵活把握,不可机械套用。另外要注意,也可能不同的分号、句号,甚至是不同段落表达了相同或相近的意思,这种情况也应该归纳为同一个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