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网 > 高考 > 高考备考 > 高中地理经典纠错笔记集合 2

高中地理经典纠错笔记集合 2

高老师 分享 时间:

  

  易错分析:学生易出错的地方:

  (1)在图中找不到地方时或者区时的有关信息;

  (2)运用地方时计算公式时出错。

  学生在复习时要关注以下内容:

  一、地方时计算

  1.掌握常见的有关地方时的信息。某地白天的正中间时刻、某地一日内太阳高度最大、某地一日中物影最短、某地太阳位于最南或最北(极夜区除外)、某地物影位于最北或最南(极夜区除外)、位于平分昼半球的经线上等信息均表明该地所在地方时为12:00;赤道上日出地的地方时为6:00,日落地的地方时为18:00。

  2.有关地方时的知识点。

  (1)地方时的概念:同纬度地区,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时刻。

  (2)求地方时的依据: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每隔1°,地方时相差4分钟。

  (3)地方时的计算:所求地点的地方时=已知地点的地方时±两地的经度差×4分钟/1°。

  【注】①加、减原则:“东加西减”,即所求地点在已知地点东边的用加,在已知地点西边的用减(注意这里的东西方向是人为规定的,以180°经线为分界线,顺着地球自转方向,越靠近180°经线的地方越在东边)。

  ②两地经度差计算:同侧相减,异侧相加。已知地点与所求地点都在东经度(或西经度)时,用较大的度数减去较小的度数,其差值即为两地的经度差;若已知地点与所求地点一个在东经度,一个在西经度,则将两地的经度数相加,其和即是两地的经度差。

  3.很多同学在进行地方时计算时出错的原因都是对公式掌握不够熟练,或容易出现思维混乱的现象。建议这些同学在进行计算时把计算公式写出来,按照计算公式将已知条件代入,一步一步地计算,千万不要只动脑不动手,否则计算能力差的同学极易出错。

  二、区时计算中要注意的细节问题

  在进行区时计算时,很多情况下不是因为学生不会做而是因为学生在做题时不注意细节,没有看清题意而出现错误,所以在做该类题目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个细节:

  1.已知经度求该地所在的时区——经度数除以15,小数部分“四舍五入”

  例:新加坡(104°E)——104÷15≈6.9,属于东7区。

  2.在区时计算上我们一般说时间值大的在“东”,即:同是东经度经度值越大,时间值越大;同是西经度经度值越小,时间值越大。

  3.注意世界上一些重要地区的时区,如北京(东8区),伦敦(0时区),纽约(西5区),洛杉矶(西8区)。

  4.注意给出的地点位于东时区还是西时区。

  5.看清楚题目要求的地点是在所给地点的东方还是西方。

  6.根据东西方向,判断计算时是用加法还是用减法。

  7.看清楚题目给出的时间是24小时制还是12小时制,如不要把下午3点当作3点来计算。

  8.看清楚题目要求的是地方时还是区时,是求哪个时区的区时。

  9.为了避免错误,计算时最好按行书写,便于对照。

  三、新旧一天的问题和日界线

  1.新旧一天或者日界线的问题,是地理学科的一大难点。常见的题目有两类:一是给出日界线,要求根据两条日界线的特点找到其他信息;二是给出其他信息,要求找出日界线的位置,然后进行其他解答如描述新旧一天所占的范围或者比例。解答第一类题,同学们应掌握日界线的一般规律,确定日界线的类型(人为日界线还是自然日界线),根据不同日界线的特点找到有用信息。解答第二类题,同学们要明确两条日界线的位置,180°经线的位置需要根据题目中有关经度的信息来判断,0时经线的位置需要根据题目中有关时间的信息来判断。建议同学们一定要画图解答,特别要把方向、日期标注在相应位置上。

  2.地球上的日期界线有两条,一条是国际日界线(人为日界线),即180°经线,该日界线的位置不变,但是时间在变化;一条是0时经线(自然日界线),它的位置是不断变化的,但时间不变,且当太阳直射0时经线时,两条日界线重合,全球为一个日期。除此之外,地球上有两个日期。

  3.新的一天的范围是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向东至180°经线,旧的一天的范围是180°经线向西至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

  易错分析:学生容易错三个方面:

  (1)不能准确计算正午太阳高度,常因把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里各字母的含义弄混而出错;

  (2)不能对正午太阳高度进行实际应用,不理解正午太阳高度与热水器吸热面之间的角度关系;

  (3)不理解图示所隐含其他有用信息。

  解决以上问题要重点关注以下内容:

  一、太阳高度及其应用

  1.一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也就是该地一天中的最大太阳高度。当地地方时12:00、太阳位于一天中最南或者最北(极夜地区除外)、物影最短时的太阳高度都是当地该日的正午太阳高度。

  2.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为H=90°-|φ-δ|,其中H表示当地正午太阳高度;φ为当地纬度,取正值;δ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当地夏半年取正值,冬半年取负值。另外,为避免计算绝对值出错或混淆各字母的取值范围,同学们可将此公式简化为H=90°-Δφ,其中Δφ表示该地与直射点的纬度差。

  3.正午太阳高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1)正午太阳高度与建筑物的采光问题:其基本原理是前一幢楼在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时不挡住后一幢楼一楼的阳光。如北半球纬度为φ的某地,楼高为h,在充分考虑土地利用面积和良好采光的情况下,两幢楼之间的合适距离是L≥hcot[90°-(φ+23°26′)]。

  (2)正午太阳高度与太阳能热水器的最佳角度调节:其基本原理是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变化,但始终要使太阳光线与太阳能热水器吸热面保持垂直,以取得最好的吸热效果,即太阳能热水器吸热面与地面的最佳夹角应该是直射点与当地纬度的差值。

  (3)正午太阳高度与物影的关系:从方向上来说,影子的方向与太阳所在的方向相反;从长度上来说,物影的长度与正午太阳高度呈负相关(正午太阳高度越大,物影越短)。

  二、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的扩展

  子夜和正午时,该地与太阳直射点均位于同一经线圈上,因而其子夜太阳高度可以借鉴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来计算(注意纬度间隔的计算)。即处于极昼区的点,其正午太阳高度加子夜太阳高度等于太阳直射点纬度的2倍。

  根据此原理我们还可以推导出如下结论:

  ①发生极昼的极点太阳高度一天不变,且等于直射点的纬度;

  ②若某一纬线圈上正好出现极昼,则该纬线圈的纬度与直射点纬度互余,其上各处正午太阳高度等于直射点纬度的2倍;

  ③处于极昼区的某一点,其正午太阳高度与午夜太阳高度之和等于直射点纬度的2倍;

  ④就南北方向而言,在太阳直射的经线上,太阳高度角相差多少度,纬度就相差多少度;

  ⑤如果太阳直射赤道,则赤道上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经度就相差多少度;

  ⑥如果太阳直射赤道以外的其他纬线,此纬线上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经度的差值一定大于太阳高度的差值。

  易错分析:做题时学生容易读不懂光照图的含义,不能将局部图转化为全图,无从下手;且在涉及陌生的图时易因找不到有关时间、经度等信息而无法做题。

  学生在复习时要掌握光照图的判读技巧及隐含规律

  1.确定南北极

  (1)侧视图中,通常是上北下南。

  (2)从地球自转方向上看,逆时针为北极,顺时针为南极(北逆南顺)。

  (3)从经度数排列上看,地球自转方向与东经度数由小到大的排列方向相同(或与西经度数由大到小的排列方向相同)。

  2.确定东西经和东西方向

  (1)以0°经线为基准线,按地球自转方向,由西经度进入东经度,即左西经,右东经。

  (2)顺着地球自转方向,度数依次增大为东经度,减小为西经度。

  (3)同经度,东经度数大的在东方,西经度数大的在西方。

  (4)异经度,则用两地东西经度之和的大小来辨别东西方向:a.若两地经度和小于180°,则东经度的地点在东方,西经度的地点在西方;b.若两地经度和大于180°,则西经度的地点在东方,东经度的地点在西方;c.若两地经度之和等于180°,两地互为东西方向。

  (5)判断地球运动方向的常用方法是右手螺旋法则,即虚握右拳,大拇指指向北极方向,则四指表示地球运动方向(自西向东)。

  3.确定晨昏线

  晨昏线又称晨昏圈,为地球上的大圆,其圆面与太阳光线垂直。

  (1)在日照图上,顺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半球过渡到夜半球的分界线是昏线,由夜半球过渡到昼半球的分界线是晨线。

  (2)据昼夜半球判断:位于昼半球西部边缘与夜半球的分界线为晨线,位于昼半球东部边缘与夜半球的分界线为昏线。

  (3)晨昏圈始终平分地球(一半是昼半球,一半是夜半球)。

  (4)晨昏圈是不断运动的。

  (5)晨昏线夹在两条纬线之间并和这两条纬线相切,两个切点的地方时分别是0时和12时。

  4.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太阳直射点始终在黄道面上

  (1)确定直射点纬度:在日照图中,晨昏圈一定与某纬线相切,切点的纬度和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在数值上是互余的。据此可确定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2)确定直射点经度:在日照图上太阳直射点的经度即平分昼半球的经线的经度。

  5.确定某地地方时

  (1)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时,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时,即任何时刻赤道与晨线的交点都是6时,与昏线的交点都是18时。

  (2)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与其正相对的另一经线地方时为0时,即正相对的两条经线地方时相差12时。

  (3)经度相差15°,时刻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时刻相差4分钟(东加西减,东早西晚)。

  (4)经度相同,地方时相同;经度不同,地方时不同。

  (5)区时与地方时一致的地方在各时区的中央经线上(中央经线度数=15°×时区数)。

  (6)过日界线时日期发生变化,即日界线两侧时刻相同,日期不同。

  6.确定季节

  (1)据晨昏线判断:晨昏线与经线圈重合并通过南北极点,为二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则为二至日。

  (2)据直射纬线判断:直射赤道,为二分日;直射回归线,则为二至日。

  (3)南北半球,日期相同,季节相反。

  7.确定昼夜长短

  (1)太阳直射哪个半球(南或北),哪个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直射点向哪个半球(南或北)移动,哪个半球昼变长,夜变短。

  (2)晨昏线与经线重合,全球昼夜平分;晨昏线与经线平面交角最大(23°26′),昼夜差别最大(此时为二至日)。

  (3)根据同一纬线圈中昼弧和夜弧的相应长度确定昼夜长短:

  昼长=昼弧所跨经度数/15°夜长=夜弧所跨经度数/15°

  (4)已知日出时间为A时,昼长=2(12-A),夜长=2A;

  已知日落时间为B时,昼长=2(B-12),夜长=2(24-B);

  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夜长=24-昼长。

  (5)同一纬度的不同地区,昼夜长短相同。

  (6)南北相对、纬度值相等〖JP3〗的两纬线,其昼长之和为24小时,夜长之和为24小时,昼夜相对值相等(南半球某纬线的夜长等于北半球同纬度的昼长)。

  8.确定太阳出没时刻(日出、日落时刻)

  某地日出时刻就是该地所在纬线与晨线交点的时刻,日落时刻为该地所在纬线与昏线交点的时刻。

  (1)二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晨昏线平分所有纬线并与它们垂直。全球各地日出日落时刻相同,即6时日出,18时日落。

  (2)赤道上各地全年都是6时日出,18时日落。

  (3)南北极圈以内在极昼、极夜期的地区,太阳总是在地平线以上或者地平线以下,因而无日出、日落现象。

  (4)晨线上的各地同时日出,昏线上的各地同时日落。

  (5)据昼夜长短推算日出时间A和日落时间B:

  A=12-昼长/2=夜长/2;B=12+昼长/2=24-夜长/2。

  (6)同一纬度的地区,日出、日落时刻相同。

  9.确定正午太阳高度

  直射点正午太阳高度为90°,由直射点向南、向北正午太阳高度逐渐降低。

  (1)晨昏线上太阳高度永远为0°。直射点的太阳高度为90°,昼半球的太阳高度大于0°,夜半球的太阳高度小于0°。

  (2)纬度相同,则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3)正午太阳高度的范围为0°~90°。

  (4)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等于90°减去该地纬度与太阳直射点纬度的差值(H=90°-|θ±δ|,θ为当地纬度,δ为太阳直射点纬度,θ、δ同半球取“-”,异半球取“+”)。

  (5)正午太阳高度与地理纬度相等点的计算: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相等点为直射点的纬度与90°之和的一半;另一半球相等点的纬度为直射点的纬度与90°之差的一半。

  (6)同一经线上,两点间的正午太阳高度差等于两点间的纬度差。

  10.确定今日与昨日在地球上所占的比例

  (1)当0°经线为0:00时(0时经线和0°经线重合),180°经线上为12:00,全球两个日期正好各占一半。

  (2)当0°经线为12:00时,180°经线为0:00或24:00(0时经线和180°重合),全球只有一个日期。

  (3)当0时经线在东经时,新的一天占全球的一小半,旧的一天占一大半。

  (4)当0时经线在西经时,新的一天占全球的一大半,旧的一天占一小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