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网 > 高考 > 高考备考 > 高考历史复习策略之必看4大备考建议

高考历史复习策略之必看4大备考建议

高老师 分享 时间:

  历史作为一个文科,能够准确地背诵各种史料,背诵课本基本知识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在历史学习中,能够准确地记住一个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意义是十分必要的。

  在高考复习时,高三的历史学习和高一高二很不同,等你上了高三你会发现,它是一个高度概括和整合,反复巩固的过程。这就要求你在高一、高二有很扎实的基础和“历史基本功”。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复习,下面就来分享一下高考历史备考策略。

  一.整体把握高三的复习节奏

  从2月算起,高三复习还有约4个月的时间。如何进行科学合理的布局,对提高复习效率非常关键。

  首先,要把握好知识复习的节奏。必修一、二、三是考试的重中之重,复习时应凸显知识的综合和联系,重点突破现有教材的专题限制,帮助学生构建一个通史体系下的知识框架,强化知识的内在联系,适应高考的试题特性。既达成了知识的完整度,又为巩固和训练留下了时间与空间。

  其次,要把握好试题训练的节奏。高三复习离不开一定强度的试题训练,但如果没有科学的节奏控制,容易陷入题海而不能自拔。建议以历史学科内部半周一练的小专题和半月一练的大综合相结合,配以学校层面的模拟考试。教师应做到试题有做必批、有练必讲,确保学生在一定量的训练中,巩固知识,发现问题,提升能力,并留足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查漏补缺。教师也要抓住学生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进行专题式的复习引领和落实。

  二.重点突破时空素养

  在现行高考试题中,对历史事物的认识与考查大多是建立在时空背景下的。但在实际中,学生或根本找不到事物特定的时空定位,或简单停留在对时间和空间的“死记硬背”,对时空的“误读”和时空素养的缺乏导致学力提升遭遇瓶颈。因此,在高三历史复习中,提升学生的时空观念成为整个复习架构中的核心。

  首先要培养学生的时段感,学会从特定时段的阶段特征去审视和观察具体的历史事物。其次,要通过构建事物间的内在联系确立时空定位。

  如19世纪60至90年代,这一时期的重大事件是“洋务运动”,但教材中没有专门的章节进行阐述,为此,可以对必修一、二、三和“人物史”中相关知识进行整合,按年代列出表格。这样做有助于学生完整认识洋务运动的背景、内容、结果及其知识关联,同时也勾画出一个19世纪60至90年代的时空形态。

  三.理清阐述历史的基本路径

  历史学习要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这其中,帮助学生理清路径是关键。

  首先是学会“读”材料。多年来高考试题的变化和趋势,突出表现在材料的引入和情境的构建,特别是新材料、新情境成为常态。引导学生解读历史材料,一要准确定位材料针对的历史事物(现象),二要区分史料中涉及的时间、人物、地点,三要找准对事物进行表述的关键词句。表格、漫画、地图等材料中的信息相对更难把握,需要教师在平时进行有意识的解读。

  其次,历史解释还须凸显“历史感”。要把历史事物放到相应的历史阶段和场景中,并运用科学的史观和方法,得出合理的结论。如“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实施,如果仅仅站在春秋战国的社会动荡和秦以后中央集权制的建立角度去解释,很难理解这两个制度应有的意义和价值,只有放在商周时期这一特殊的社会背景下,从经济的内外差别、部落传统和文化差异、政权的内外联系和控制力等时代因素中,才能获得“促进文化认同、稳定政治秩序、维护政治联系”的客观解释。

  当然,历史解释还离不开准确的阐述,特别是如今年高考的综合性试题,则更应以“解剖麻雀”的方式,围绕解释对象内部的因果关系和逻辑,进行准确阐述。

  四.掌握答题技巧

  掌握答题技巧,选择题的解题技巧和主观题的答题技巧。

  做选择题要注意:

  1.阅读题干审题意(阅读题干材料,把握材料中心思想,考查哪一主干知识)

  2.研究题眼好入门(研究设问的指向,即题眼,明确从什么方向进行选择)

  3.排除无效干扰项(不要急于直接进行选择,而是要先进行排除,看选项是否符合史实、是否全面体现材料,排除一些干扰项)

  4.二次再审关键词(时间、空间、程度形容词)

  5.比较之后见分晓(把余下的选项进行比较,选出和题干逻辑关系的选项)

  主观题的解题技巧:

  审题要“三定”:定向词、定法词、定位词;

  阅读主观题的习惯“三划式”:角度、关键、不同观点;

  答题行文做到“四性”:逻辑性、层次性、学术性、概括性;

  答案形式做到“四化”:段落化、要点化、序号化、规范化。

  总之,高三复习的时间和空间都是有限的,只有从历史高考试题和学科素养的高度去审视和定义复习,才能在看似混杂无序的变革中找到历史学习的本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