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学堂:当百依百顺的孩子变得我行我素
推荐文章
很多优秀的家长有同样的烦恼:孩子上中学以前,基本上家长说什么他就做什么。自从上了中学孩子就变得不听话了,沟通起来特别困难。
我觉得这种状况的出现是因为孩子成长了,而家长的教育方法更适合初中以下的孩子。孩子在成长,教育方法也要随之改变,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然也有一些家长不是方法落伍,而是从一开始方法就不正确。总有一些家长打来电话诉苦:"我的孩子怎么那么不听话,他这也不好,那也不是。"当我提醒家长说:"你能跟我说说孩子的优点吗?"家长苦笑着说:"他哪有什么优点呀,我看不出来。" 家长眼里看到的都是孩子的缺点,面对孩子整天絮絮叨叨。
心理学中有个名次教“习得性无助”,指受到多次挫折之后产生的无能为力的感觉。一个人如果产生了习得性无助,就会变得绝望和悲哀,走向反面还是好的,很有可能就是放弃一切。
家长的喋喋不休,一步一步把孩子逼向了"我行我素"。因为无论孩子如何努力,家长看到的、指出的永远是他的不足。久而久之孩子就干脆什么都不做了。我把孩子的这种表现称为"习得性反抗"。
家长怎么认识并解决这些问题呢?
首先颠覆一个观念--听话就是好孩子!
好孩子的定义究竟是什么?在某些家长眼里,只要孩子对父母言听计从就是好孩子。其实这样对待孩子的方式,就是把孩子看成没有自我的木偶,孩子对自我的肯定完全依从于外界的评价,这样会形成追求完美主义的人生观,会活得很累很有压力,因为他们毕竟不是超人。好孩子应该有一个更宽的底线,父母要学会敢于接受孩子的逆反。
第二,该谁先理解谁?任何僵硬的关系要化解肯定要有一方先去理解包容另一方。是大人先理解孩子,还是孩子先理解大人?我认为要大人先去理解孩子,试着站在孩子的角度体会其心情与想法。父母不以自己的好恶标准要求孩子,要尊重孩子独立的人格,并愿意以先去理解孩子的姿态与孩子互动,那么一个良好的沟通才可能开始。要理解先了解,了解孩子为什么生气、撒谎、逃学、打架……然后设身处地地体验孩子的感受、接受孩子的感受。最后才可能引导孩子认识自己的问题,并适时提出合理的解决之道。
第三,不要剥夺孩子经历失败的权利。失败是一种教训,更是一种提醒。你天天告诉他摔倒了会疼,他没有亲身体会,理解的也是模模糊糊。直到有一天他重重摔了一跤,很疼,他才会真正明白"摔倒真的会疼"。下次当他再次经过这个地方时,他才会自觉地注意。走一些弯路,有一些经历,多一些体会,孩子以后的路会越走越宽广,越走越顺畅。
第四,要学会用正确的批评方法。孩子犯了错误的时候,也要给予严厉的批评。批评孩子要就事论事,说准说透,以质量胜数量,不要老账新账一起算。孩子最烦的就是父母唠叨,它会让他们产生"永无出头之日"的绝望感,更不能不分青红皂白一通粗暴指责,让孩子摸不着头脑,其结果是父母说了很多,孩子却不知道自己到底错在哪里。
第五,家长要不断地学习,并调整自己的教育方法。虽然孩子在家长的眼里,无论多大都是孩子,但是在教育孩子的方法上,要根据孩子的年龄进行调整。过分的保护与过多的干涉都是不正确的。对孩子的教育不能只注重智力与分数,因为决定人生幸福与否的不是学问的高低,而是人格的健康水平。
相关阅读:
高三家长必读:三方面呵护缺一不可
专家答疑:为什么很多聪明孩子学习成绩差
家长课堂:如何做真正能够帮助孩子的好家长
家长必读:高三父母助考要先学会与孩子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