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各要素之间的联系技巧
推荐文章
地理各要素之间的联系技巧
1.地形与气候
(1)地形对气温的影响
海拔越高,气温越低。产生了“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景观.在中低纬高山地区表现尤其明显.
(2)地形对降水的影响 山地迎风坡降水丰沛.而背风坡形成雨影区,降水稀少。
(3)地形对气候类型分布的影响
南北走向的山地,对海陆之间的气流交换有阻碍作用.使沿海地区气候类型的分布呈狭长带状特征.如南北美西海岸。而东西走向的山地使气候类型分布向内地延伸,如欧洲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分布。
(4)气候对地形的影响
①主要是高寒地带,气候寒冷,冰蚀地貌广布;②沙漠地带.降水稀少,温差大.风力作用强,风蚀地貌.沙漠广布:③湿润地带.降水较多.流水作用强大、普遍.既有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沟谷).又有沉积作用形成的地貌(三角洲、冲积平原)。
2.地形与河流
(1)地形影响河流走向、水系形状
中国地势西高东低,河流自西向东;德国地势南高北低,河流自南向北;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形成放射状水系:四川盆地中部低、四周高,形成向心水系:亚马孙平原南北两侧地势高,形成树枝状水系。
(2)地形影响河流落差
在流量一定的情况下.不同地区的河流价值体现不同:在山区.流速较大,水能资源丰富:在平原地区.水流平稳.航运价值较大。
(3)河流对地形的影响
流速大的山区.侵蚀作用强烈:流速较慢的平原地区.沉积作用显着。
3.河流与气候
(1)气候要素中的降水.气温直接影响河流的流量和冰期。雨季长、降水多,河流流量大;反之.河流流量小。冬季最低月平均气温0℃以上.河流无结冰期:
反之.河流有结冰期,而且气温越低,冰期越长。
(2)降水的季节变化、年际变化直接影响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
(3)我国夏季锋面雨带的推移影啊东部外流河汛期的长短、迟早。
4.气候与动值物、土壤 由于各个地区所处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互不相同.大气环流的形势不一样.所受到的地形、河流的影响也不同.因此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气候类型不同.植被就不一样.林中生活的动物和林下发育的土壤也就存在很大差别。
高考地理计算问题解析
关于地理计算类问题,在高中地理课程中并没有专门的章节加以介绍和归纳讲解,但在以能力考察为命题原则的高考中,却经常会考察考生运用数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现实生活中很多地理事物需要进行数字统计、测量、计算,才能得出结论。因此通过地理计算的考察可以反映出考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可以折射出考生理性思维品质的高低。所以,地理计算作为一项重要的地理能力,在近年的各地高考试题中都占据一定的分数比例,成为深受高考命题人员青睐的一类题型。
【题型分析】
高考中的地理计算一般考查最基本的原理和概念,需熟练掌握基本的计算方法,但是因为此类问题的题干常以图表或材料的形式呈现,需要从图表或材料中提取相关信息,然后进行计算,所以难度较大。
从解题思维的过程来看,计算类问题大致可分为两类:
(1)信息材料,运用相关概念、原理、规律进行计算。
(2)提供信息材料和计算公式进
行相关计算。
【命题方向】
(1)比例尺计算类
(2)距离计算类
(3)高度计算类(包括:海拔高度、相对高度)
(4)地球运动类(包括:时间计算、正午太阳高度角计算、昼夜长短计算、太阳直射点计算、速度计算)
(5)人口问题类计算(包括:人口密度计算、自然增长率计算、城市化水平计算)
(6)气温垂直递减类计算
【方法突破与规律提升】
(1)比例尺计算类
1.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2.比例尺的缩放:①比例尺放大:用原比例尺×放大到的倍数。如:将1/10000的比例尺放大1倍,即比例尺放大到2倍,放大后的比例尺是1/5000,比例尺变大。②比例尺缩小:用原比例尺×缩小到的倍数(分数倍)。如:将1/50000的比例尺缩小1/4,即比例尺缩小到3/4,缩小后的比例尺应为:3/4×1/50000=1/66500,比例尺缩小。
3.缩放后图幅面积的变化:①比例尺放大后的图幅面积=放大到的倍数之平方。如:将比例尺放大到原图的2倍,则放大后图幅面积是原来的4倍。②比例尺缩小后的图幅面积=缩小到的倍数之平方。如:将比例尺缩小到原图的1/3,则图幅面积为原图的1/9。
上一篇:关于中考地理备考的学习方法
下一篇:高考地理高分必背答题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