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万能答题模板(二)
推荐文章
自然原因:
1.气候(降水、蒸发、风力);2.植被
人为原因:
破坏植被(过度放牧、过度垦殖、过度樵采;修路;开矿)
治理措施:
合理载畜量;人工种草;实行轮牧;退耕还牧还草;生态移民;解决牧区能源问题(风能、太阳能等);制定法律法规;提高意识
5.滑坡泥石流的原因、治理措施:
自然原因:
1.降水(雨量、时长、强度);2.地形坡度;3.岩石破碎(板块、断层)4.植被
人为原因:
破坏植被(乱砍乱伐;陡坡开荒;开山挖石;开矿)
治理措施:
加固陡坡;禁止乱砍乱伐;大力植树造林;禁止陡坡开荒;修建梯田;退耕还林;制定法律法规;提高意识
6.土壤盐碱化的原因、治理措施:
7.地震破坏程度(烈度)的影响因子、治理措施:
8.自然灾害损失大小的原因、治理措施:
能源
1.能源按来源分类:
①来自地球内部:地热和核能。②来自天体引力:潮汐能。③来自太阳辐射:上述三种以外的,均是。
2.水能:
优点:清洁,可再生,发电成本低,积累多,收益大。
缺点:季节变化大。
(1)分析河流水能丰富的原因:
一条河流或某一河段水力资源是否丰富,主要看两方面:一是河流水量的大小,一般水量越大,径流越稳定,水力资源越丰富;二是河流的落差,一般落差越大,水流越急,水力资源越丰富。
(2)水电站的作用:
防洪、发电、航运、灌溉、水产养殖、旅游、供水、防凌、减淤。
(3)影响水库坝址选择因素:
1.河流、峡谷处或盆地、洼地的出口(有利于建坝,工程量小,造价低,库容量大)
2.地质条件:避开喀斯特地貌、断层
3.淹没区大小(移民和搬迁;文物淹没;农田淹没)
3.核能:
优点:能源巨大,燃料运量小,地区适应性强。
4.能源短缺的原因、治理措施:
人口与城市
1.人口分析要素:
年龄结构、性别结构、劳动力数量、劳动力质量、人口变化趋势、人口迁移方向和原因
2.人口迁移的影响:
对迁入地影响:
①获取足够的劳动力;②有利于当地资源的开发;③给当地资源和环境造成压力。
对迁出地影响:
①加强与外界在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交流;②有利于缓解当地的人地矛盾;③有利于增加收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3.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
自然因素:
1.地形(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有利于交通联系,节约建设投资,人口集中;热带地区城市分布在高原上(巴西高原、埃塞俄比亚高原、墨西哥高原);山区城市分布在河谷、开阔的低地);2.气候(中低纬地区温暖,沿海地区湿润);3.河流(供水、水运功能);4.资源条件
社会经济因素:
1.交通条件;2.政治因素;3.军事因素;4.宗教因素;5.科技因素;6.旅游因素
2、逆城市化的原因:①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大城市的环境质量下降。②乡村和城镇的基础设施比较完善。③交通发达。
3、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①环境污染。②交通拥挤。③住房困难。④失业人口增多,就业困难。⑤社会秩序混乱
4、解决城市问题的措施:①建立卫星城和开发新区。②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③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
5、卫星城的作用:①分担大城市的职能。②缓解大城市的土地和交通压力。③保护和改善城市的环境。④促进城市合理发展。
4.商业中心、商业网点形成的区位因素:
1.便利的交通条件;2.较强的商品生产能力、稳定的商品来源;3.广阔的市场;4.地价
中心商务区(CBD):市场最优,零售、高端、耐用品(人口密集、消费者众多)
大型批发中心:交通最优,(环路或市区边缘,公路沿线)
5.运输线路的选线原则:
自然方面:
1.地形(山区、平原)2.地质(地质构造、岩石特点)
3.气候(暴雨、洪涝、冻土、泥石流、大雾、大风、台风飓风)4.土地(少占耕地,尤其是良田)
社会经济方面:
1.人口:尽量多地通过居民点、铁路车站、码头等。(适用于:地方公路)
2.里程和运营时间:尽量修筑桥梁、隧道,缩短里程,以节省运营时间;适当照顾沿线重要经济点。(适用于:国道、高速公路)
3.远离重要文物古迹(震动、尾气污染等)4.生态环境保护:减少植被破坏、避免噪音污染扰民
6.交通线路修筑的积极意义:
1.完善了当地的交通网络,使交通便利通达
2.加强地区交流和联系,促进当地和沿线的经济发展
3.有利于当地资源外运,所需产品运入
4.巩固国防、民族团结
农业与工业
1.农业区位因素分析:
自然因素:
1.土地(地形、土壤)2.气候(光照、热量、降水、温差)3.水源(灌溉水源)
社会经济因素:
1.市场2.交通3.国家政策4.劳动力数量5.科技(基因、保鲜、冷藏等)6.工业基础
注意:1.从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两个方面去分析;2.从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气象灾害等方面去分析;3.从春、夏、秋、冬等4个季节的气候条件(分季节时段)分析。
2.港口码头的区位条件:
自然条件:
1.水域条件:水深、岸陡、避风2.陆域条件:地质、地形、坡度
社会经济条件:
1.经济腹地条件(服务范围大小、客货流量大小)2.城市依托(城市规模大小)
3.交通联系(与河流、铁路、高速公路联运)4.政策条件
3.评价河流的航运价值:
自然条件:
1.地形(水流速度)2.气候(流量,季节变化,结冰期) 3.河道(宽度,水深度)
社会经济条件:
人口数量密度、经济水平,运输需求量
4.盐场形成的区位条件:
1.气候(降水、蒸发、风力)2.地形(平坦海滩、淤泥质海岸)
5.渔场形成的区位条件:
1.大陆架情况(面积广阔、海水浅)2.水温情况(温带海域:气温变化大、海水搅动)3.河口处(丰富的营养盐类)4.洋流(交汇流或上升流)
6.卫星发射基地选址的区位条件:
隧道的选址条件:
地质构造(在背斜处、避开断层):岩层向上拱起,地下水向两侧渗流,不容易发生渗漏;天然穹形构造,不易塌方。2.岩石性质(坚固、不破碎、不松软) 3.长短(造价成本)
8.汽车站选址的区位条件:
9.飞机场选址的区位条件:
自然条件:
1.地形:平坦开阔、坡度适当(排水);2.地质:地基稳定;3.气候:少云雾。
社会经济条件:
1.交通条件:与市内有便利的交通联系;2.经济:建在经济发达的地区
环境要求:
距市区有一定距离,附近不能有学校、医院(疗养院)、养殖场不能有高大建筑物和山峰。
10.工业区位因素分析:
1.地理位置(沿海、沿江、沿铁路;靠近发达地区)
2.资源因素:原料、燃料
3.农业因素:提供农副产品和消费市场
4.交通因素:沿交通线分布,以便提供充足的燃料、原料,也便于产品的输出
5.市场因素:消费水平、消费意识
6.科技因素:大学、科研单位
7.劳动力因素:劳动力数量、价格、素质
8.历史因素:工业基础
9.政策因素:国家、地区政策扶持
10.环境因素:主导风向的下风地带、与季风区主导风向垂直的郊外、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城市热力环流之外;产生污水的企业,布局在河流的下游或远离水源地。高科技工业布局在环境优美的地区。规模小、无污染的工业可以布局在城区;环境污染严重的工业布局应远离城区。
11.工业区位条件评价:
有利条件:自然、社会经济、环境条件;
不利条件:自然、社会经济、环境条件协作配套条件
12.工业综合整治措施:
1.调整工业布局,发展新兴工业及第三产业,改造传统产业,保证各业平衡发展,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
2.因地制宜,合理、综合开发各类资源;
3.消除污染,减少三废排放;
4.植树造林,美化环境;加强生态建设;
5.发展交通,完善交通网络;
6.发展科技,提高生产水平,繁荣经济
13.产业转移方向、原因:
产业结构评价、调整方向:
旅游
1.旅游条件的评价:
①旅游价值(资源质量、集群状况、地域组合状况);
②市场距离(长度、经济发达程度);
③交通位置及其通达性;④地区接待能力;⑤环境承载量。
2.旅游价值的评价:
①旅游资源质量(旅游景区的等级、称号)
②集群状况(数量多、密集)
③地域组合状况(自然条件多种多样,自然旅游景观丰富;历史文化灿烂,各地有独特的风土人情,人文景观丰富)
④与周边旅游资源组合(不雷同)
3.区域环境生态环境建设(如水土流失、荒漠化、森林开发、湿地的开发)的答题思路:
在此类问题的分析中,首先需要分析该区域的地理背景,从而找出该区的生态环境问题,了解该环境问题的分布与危害,然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找到相应的治理措施。
4.区域自然资源优势资源开发(如山西能源开发等)分析思路:
上一篇:剖析综合题灵活运用答题技巧
下一篇:高中地理万能答题模板(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