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网 > 高考 > 高考备考 > 高考历史新史观新方法指导

高考历史新史观新方法指导

高老师 分享 时间:

  一、全球史观(整体史观)

  基本概念:全球史观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 一个整体 来看待的,又称为整体史观。正如西方一位著名历史学家所说的那样:“它的主要特点在于研究的是 全球 而不是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历史;关注的是 整个人类 而不是局限于西方人或非西方人。” 它是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方面来考查历史,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是从 分散向整体 发展转变的过程。

  二、文明史观

  基本概念:文明史观,通常被称为文明史研究范式,是研究历史的又一种理论模式。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 人类文明 演进的历史。认为人类 创造文明的过程及其所获得的成果是历史研究的基本内容。认为人类文明是由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构成,三者在相互作用、协调互补中交替促进、共同发展。

  三、现代化史观

  概念内涵:现代化也称近代化。它是指世界各国由 传统社会 向 现代社会 变迁的过程(即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变迁过程),它包含了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生活等多个方面。现代化是一场全方位的社会变革,其核心是经济的 工业化 和政治的 民主化 。一种观点认为现代化首先从西欧 开始,随之通过殖民扩张弥散到 亚、非、美 广大地区,因此现代化在历史上又被称为欧化、西化或工业化。

  四、社会史观

  基本内涵:社会史观主要指从 人们生活的现实社会 的角度观察历史,着重研究历史的结构和进程,注重分析研究广义的社会问题包括政治问题、经济问题、文化问题等所有问题。社会史观认为研究历史不仅要“眼光向上”,关注“大人物”和“大事件”,还要“眼光向下 ”,关注“小人物 ”,关注与平民百姓芸芸众生息息相关的“小事”。

  五、革命史观

  基本含义:所谓革命史观,就是从现实革命斗争的需要出发,从 革命者 的立场与视野来研究和品评以往革命斗争史中的事件与人物的一种历史观。 该史观认为阶级社会中 阶级矛盾 是不可调和的, 阶级斗争 是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

  六、唯物史观

  主要含义:历史唯物主义,亦称唯物史观,它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它是一种 科学 的社会历史观和认识、是改造社会的一般方法论,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 的普遍规律的科学。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其自身固有的客观规律,具有辩证的观点。

  1.六大新史观概括

  (1)文明史观(含近现代化史观,包括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

  (2)全球史观(即整体史观,把具体历史事件放在整体世界和世界潮流中去看待)。

  (3)社会史观(从衣食住行娱习俗等社会生活角度考察人类历史的发展变迁)。

  (4)史学史观(“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来分析大量可靠的史实,然后得出的科学结论)。

  (5)比较史观(含同类不同期的纵向比较、同期不同类的横向比较)。

  (6)生态史观(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出发进行历史考察)

  2.四大新方法

  (1)哲学思辨方法(即运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多因一果、矛盾的对立统一、一切从实际出发等一般性的哲学方法分析历史事件)。

  (2)历史主义方法(把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不能用现代人的眼光“苛求古人”)。

  (3)跨科综合方法(政史地综合、文史综合、文理科综合引入及分析)。

  (4)课内外联系方法(把所学知识与社会实际相联系,强调历史考察的新情景、新材料、新角度)。

  四大主要史观训练

  史观就是人们对社会历史的根本观点、总的看法。依据下表对四种史观的解读,结合相关知识,回答问题。

  人类历史是实现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现代化

  (1)长期以来,在有关世界近代史开端的问题上,存在几种不同观点。解放后我国史学界一般都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作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请问,这一观点的依据是什么?(2分)体现了什么史观?(1分)

  【解析】第一问旨在考查学生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了解,以及依据材料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权,把它作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符合革命史观的分期方法。【答案】(1)依据: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资本主义对封建主义的重大胜利,英国从此确立起资产阶级的统治,开辟了资本主义的时代。(2分)史观:革命史观。(1分)

  (2)另一种观点认为,1500年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因为1500年前后特别是16世纪的一系列重大事件都表明人类历史进入了剧烈的社会转型时期。目前,史学界大部分学者都持这一观点。请从文明演进或近代化的角度简要说明这一观点的合理性。(4分)

  第二问主要考查学生对于十五、十六世纪世界历史的掌握情况,这时期欧洲的主要变化和重大事件有工场手工业的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新航路的开辟、早期殖民扩张活动、文艺复兴以及宗教改革等,这些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推动欧洲向近代社会过渡。答:15~16世纪,新航路的开辟和殖民扩张、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运动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了欧洲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并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4分)

  (3)持不同史观的学者都认为,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请你站在①②③三种史观持有者的角度,分别阐明理曲。(6分)

  第三问可以从阶级斗争的对象、中国经济结构和与世界市场的联系三个方面,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产生的影响。(3)①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社会,中国从此进入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时期。

  ②鸦片战争后,由于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近代经济因素逐渐产生并发展起来。

  ③鸦片战争打破了中国闭关锁国的状态,使中国成为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一部分,中外联系日益密切。(6分)

  (4)对同一历史事物的评价,不同史观的侧重点不同。如若运用①、④两种史观对洋务运动作出评价,哪种史观评价较高,哪种史观评价较低?为什么?(4分)

  (4)革命史观评价较低。因为洋务运动是一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目的是维护清政府的统治,不是革命。现代化史观评价较高。因为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兴办近代工业、近代教育等事业,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4分,不能正确阐明判断理由不得分)

  【高考真题展示】

  1.(2009年全国Ⅰ卷文综12)古人在分析姓氏起源时说:“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字,则孟孙叔孙;氏于居,则东门北郭。”由此推论,司马、司徒等姓氏应源自

  A.官名 B.爵位 C.谥号 D.行业

  2.(2009年上海历史17)明治维新时期,西服流行的同时,和服被当作最华丽的礼服保留下来;酒吧多 起来了,茶室依然是人们的精神净地;西洋歌剧开始唱响,能剧和歌舞伎也在走向兴盛。这反映了当时的日本

  A.用西方文明提升国民的知识水平 B.引进西方文化以巩固统治

  C.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多元共存 D.西方文明占据主导地位

  3.(2009年山东基本能力31)(1分)被喻为“天上掉下的飞碟,地上冒出的蘑菇”的福建土楼,是典型的客家民居。据右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土楼以圆楼为主,也有一些是方楼

  ②在古代同一幢土楼里居住着不同宗族的人

  ③圆筒状的土楼象征着合家团圆、万事和合

  ④土楼体现了江南水乡私家园林的建筑风格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2010年全国Ⅱ卷文综16)1170年,南宋范成大出使金朝,所撰《燕宾馆》诗中说:“苦寒不似东篱下,雪满西山把菊看。”自注:“至是适以重阳,虏重此节,以其日祭天,伴使把菊斟酒相劝。”从中可以得知

  A.南方人不适应北方的气候 B.金朝对南宋使臣极为尊重

  C.重阳节赏菊习俗源于女真 D.女真族吸收了中原的文化

  5.(2010年全国Ⅱ卷文综12)中国古代常用五行相生相克解释朝代更替,称作“五德”,每个朝代在“五德”中都有相应的次序,汉代被定为“火德”,通过“禅让”代汉的首魏应为

  A.金德 B.木德 C.水德 D.土德

  6.(2010山东卷基本能力测试38)(2分)元朝画家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在几百年的流传过程中历经沧桑,目前该画的一半放在浙江省博物馆,一半放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在2010年全国两会新闻记者会上,温家宝总理讲道:“我希望两幅画什么时候能合成一幅画。画是如此,人何以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富春山居图》用笔文静细秀,线条勾勒有致,画风柔美

  ②宝岛台湾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岛屿

  ③“画是如此,人何以堪”表达了华夏儿女渴望和平与统一的心声

  ④《富春山居图》与《清明上河图》都以我国秀美的山水风光为主题

  A.①③ B. ①④ C.②③ D.②④

  7.(2011年全国卷文综16)清初著名使人陈先孝过崖山,于南宋陆秀夫负帝投海题诗一手,中有“山水萧萧风更吹,两崖波浪至 今悲”之句。近人作陈元孝崖山题诗图,章太炎以该诗题画,1907年刊与《民报》,一时广为流传。章太炎此举意在

  A.提倡反清复明 B.抵制保皇势力

  C.宣扬传统文化 D.激发民族主义

  8.(2011年江苏省单科历史19)2011年5月1日深夜,“基地”组织领导人本?拉登在巴基斯坦被美军击毙。许多国家发表声明,对此表示支持,并强调世界各国应共同打击恐怖分子。由此可以看出

  ①反恐斗争有赖于国际社会的合作 ②恐怖主义成为全球化的主要障碍

  ③恐怖主义滋生的土壤由此被铲除 ④恐怖主义依然是国际化社会的公敌

  A.①④ B.①② C.①③ D.②④

  9.(2011年江苏省单科历史7)右图为民国年间天津同升和帽庄出售其仿制的西式帽的广告。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该帽一定程度上抵制了洋帽的输入 ②中国社会生活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

  ③广告主要宣传了博士帽的实用功能 ④帽式的差异体现出男尊女卑的观念

  A.②③ B.①②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0.(2009年江苏历史22)(12分)近代以来,人们的婚姻观念逐渐改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父母之命这句话固然视为天经地义不可改易的,但是我们现在做父母的应该要晓得,这几千年来的礼教风俗到了今天决计行不通!……做父母的应该要明白些现在世界的大势!闭关自守,做不到了;农业经济组织下的状态,保不住了。

  ——陆秋心《婚姻问题的三个时期》(《新妇女》1920年4月15日)

  材料二 我在小姊妹的帮忙下,加入了家庭妇联。我看见姊妹们加紧生产,努力学习文化,便愈感到自己的落后,我要好好地向姊妹们学习,我也加入了学习班。新婚姻法颁布以后,小姊妹张丽娟告诉我,说可以到家庭妇联申请向朱家离婚,婆婆没有理由阻拦我,于是我离婚了,我自由了。 ——《一个童养 媳的新生》(1950年9月1日《解放日报》)

  材料三 婚姻不是件私事;……在任何地方一个男子或女子要得到一个配偶,没有不经过一番社会规定的手续。 ——费孝通《生育制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人们的婚姻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2)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作为婚俗背景的经济基础和家庭关系,从传统到近代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材料二中“我”的婚姻态度发生变化的社会条件是什么?(7分)

  (3)据材料一、三,不同学者在婚姻自由度问题上的视角分别是什么?我们应如何全面认识这一问题?(3分)

  【高考题及模拟题答案、解析】

  一.高考题

  1.A 本题属于跨科综合题。“司马、司徒”是中国古代的重要的官职,根据材料的推论可知司马、司徒等姓氏应源自官名。

  2.C 本题属于社会生活、文明史观题。和服是日本的传统服饰,茶室是日本传统的休闲场所,能剧和狂言属于日本四种古典戏剧形式之列。它们与西服、酒吧和西洋歌剧并存,体现了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文化的多元化。

  3.B 本题属于社会生活、生态史观题。土楼里居住着同一宗族的人,故②不正确;土楼是福建客家民剧,不是苏州园林等江南水乡园林建筑,故④不正确。

  4.D 本题属于课内外联系题。金朝(女真族)也重视中原汉族地区的传统节日(重阳节),说明它吸收了中原的文化。

  5.D 本题属于跨科综合题。五行相生原理:金→→水→→木→→火→→土→→金(本题采用此原理)。五行相克原理:金→→木→→土→→水→→火→→金。

  6.C 本题属于跨科综合题。①所述是人物画的特征,排除;④《清明上河图》是城市风俗画,排除;②③分别从地理角度和政治寓意角度表述,符合实际情况。

  7.D 本题属于课内外联系题。章太炎借用南宋末年的悲壮抗元故事,意在激发中国人民反帝的民族激情。

  8.A 本题属于全球史观题、课内外联系题。②错在“全球化的主要障碍”不应当是恐怖主义;③错在“恐怖主义滋生的土壤被铲除”,这一“土壤”从根本上来说是不公平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许多国家对美军击毙“基地”组织领导人表示支持,并强调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打击恐怖主义,说明①④正确。

  9.B 本题属于文明史观题、社会生活题。“西式帽”的出现,表明中国社会生活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天津同升和帽庄出售其仿制的西式帽”一定程度上抵制了洋帽的输入。广告未宣传博士帽的实用功能;帽式差异体现不出男尊女卑的观念。

  10.答案要点:

  (1)变化:从遵从父母之命到追求婚姻自由。

  (2)经济基础:从传统小农经济到近代工商业的发展; 家庭关系:从传统纲常伦理(父为子纲)到家庭成员的平等自由;社会条件:社会制度的变革(新中国的成立);社团组织(家庭妇联)的支持;法律保障(新婚姻法的颁布)。

  (3)视角:历史考察;社会关系考察。认识:随着社会的发展,婚姻当事人越来越只有,但处于社会关系中的人,婚姻自由总是相对的。

  解析:

  本题属于社会生活题、哲学思辨题。主要从近代历史上社会生活中婚姻观念的变化来考查中国思想解放的历程,以及考生情感观念的价值体现。(1)这个变化要突出由婚姻不自主到婚姻自主。(2)经济基础强调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变动,家庭关系突出伦理道德变化,社会条件在这里要包含制度、社团和法律等。(3)视角要突出历史与社会现实这两个不同视角;结合婚姻自主的进步性和有限性做一个简要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