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网 > 高考 > 高考备考 > 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老师 分享 时间:

  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点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

  1、商品的含义及其基本属性

  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劳动产品不一定是商品,但商品一定是劳动产品。

  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不同商品使用价值不同,所以才需要交换以满足人们的不同需要。商品的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不同商品都有价值,所以才能够按照一定比例相互交换。

  2、货币的含义、本质和基本职能

  含义: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当贵金属金银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时,货币就出现了。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价值尺度是指货币具有表现和衡量其它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则需要现实的货币。

  3、纸币的含义及其发行规律、通货膨胀、通货紧缩

  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国家能决定纸币的发行量、纸币的面值,但不能决定纸币的购买力或者纸币所代表的价值。

  纸币的发行规律:纸币的发行量要以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通货”就是指流通中的纸币。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就是指流通中的纸币数量过多或过少。

  4、 信用卡的含义、功能及优点

  广义的信用卡是指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

  狭义的信用卡是指商业银行信用卡。它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信用卡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信用贷款为一体。

  使用信用卡可以减少现金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

  5、外汇和汇率

  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汇率是指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如果一定数量的外国货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本国货币,说明外币升值、外币汇率上升;反之,说明外币贬值、外币汇率跌落。

  人民币升值的利:①人民币升值使中国消费者能够买到价格便宜的进口商品。②人民币升值使企业进口商品可节省一笔费用。③人民币升值使中国老百姓手中的财富更加值钱。人民币升值的弊:①人民币升值导致出口商品价格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减弱,出口贸易更加困难,加大国内就业压力。②人民币升值使外商在中国市场的实际购买力受到损失,影响外来投资。③人民币升值使我国外汇储备贬值。

  ★6、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金钱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意义:在一定意义上,货币是财富的象征。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存在着商品货币关系,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各种经济活动都离不开货币。

  树立正确的金钱观:①对于金钱要取之有道,通过合乎道德与法律的正当途径挣钱。②对于金钱要用之有度,花钱要有所节制,用于做什么要分轻重缓急,能够节省的要节省。③对于金钱要用之有益,把钱用到有利于国家社会、有利于他人的地方,用到有利于全面发展自己、实现人生价值的地方。

  第二课 多变的价格

  1、供求关系对价格的影响

  气候、时间、地域、生产、宗教信仰、习俗等因素通过改变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影响商品的价格。

  当某种商品供过于求时,商品过剩,卖方不得不以较低的价格处理他们过剩的存货,于是出现货多不值钱的现象,形成买方市场。当某种商品供不应求时,商品短缺,买方不得不接受较高的价格以满足自身的需要,于是出现物以稀为贵的现象,形成卖方市场。

  2、价值决定价格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商品的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3、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劳动时间

  商品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同样生产条件下生产同类商品的绝大多数劳动者的劳动时间。

  商品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

  4、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生产率

  如果生产某种商品的生产者普遍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就会导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从而使单位商品的价值量降低。

  若其他因素不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

  5、企业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的意义

  企业的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同一劳动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较少,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企业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同一劳动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较大,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6、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其表现形式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从单个交换过程来看,商品的价格可能高于或低于商品的价值;但从一段较长时间来看,商品的平均价格和商品的价值相符。

  7、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化。一般说来,价格上升,购买减少;价格下降,购买增加。

  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消费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在替代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导致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在互补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会使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

  8、价格变动对人们生产经营的影响

  ①调节生产的规模。当某种商品价格上涨,有利可图时,生产经营者会扩大生产规模;当某种商品价格下跌,无利可图时,生产经营者会压缩生产规模。

  ②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企业只有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缩短个别劳动时间,才能给自己的产品提供降价空间。

  ③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哪个生产者能提供质量好的或者其他企业无法生产的产品,他就能获得较大的市场份额。

  第三课 多彩的消费

  1、影响消费的因素

  影响消费的根本因素是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

  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之一是居民的收入。①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的可支配收入越多,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量就越大。②居民消费水平也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如果预期收入高,消费水平可能就高。③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联系。人们的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水平会降低。

  影响消费的另一个主要因素是物价水平。一般说来,物价上涨,人们的购买力普遍降低,会减少对商品的消费。

  影响消费的其他因素有:商品的性能、质量、外观、包装、广告,购买方式,商店位置,服务态度,售后维修和保养等。

  2、不同的消费类型

  按消费对象分,可分为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

  按交易方式分,可分为钱货两清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

  按消费目的分,可分为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

  3、消费结构与恩格尔系数

  消费结构反映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它会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是衡量居民生活水平的经济指标。

  恩格尔系数的经济意义:恩格尔系数过大,必然影响其他消费支出,限制消费层次和质量的提高。恩格尔系数减小,表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

  ★4、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① 量入为出,适度消费(我们要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之内进行消费,但也不提倡过于节俭。)

  ②避免盲从,理性消费(我们要避免跟风随大流,避免情绪化消费,避免重物质消费轻精神消费。)

  ③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绿色消费以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的总称。绿色消费的核心是可持续消费。)

  ④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优良作风。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难以自立自强;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的人,难以战胜困难,成就事业。)

  第二单元生产、劳动和经营

  第四课 生产与经济制度

  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生产决定消费: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消费反作用于生产: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②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③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够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

  2、大力发展生产力的意义

  ①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②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③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状态,缩小历史遗留下来的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赶上以至超过发达国家,充分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④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3、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4、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都是公有制的实现形式。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可以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的主体作用。

  5、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体现

  就全国而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

  国有经济控制国家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即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的能力。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6、确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因、意义

  原因:这一基本经济制度适合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

  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符合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本质要求。

  意义:实践证明,这一基本经济制度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7、坚持和完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坚持和完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必要性:各种所有制经济完全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两者对立起来。

  坚持和完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方针:坚持和完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第五课 企业与劳动者

  1、企业的含义

  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和服务的经济组织。

  任何所有制性质的企业都有一定的组织形式。企业的组织形式有公司制、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公司制是现代企业主要的典型的组织形式。

  2、公司的含义、类型和组织机构

  公司是依法设立的,全部资本由股东出资、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

  公司的组织结构:股东大会及其选出的董事会是公司的决策机构,处理公司重大经营管理事宜。总经理及其助手组成公司的执行机构,负责公司的日常经营。监事会是公司的监督机构,监督董事会与经理的工作。这些机构之间权责明确、互相制衡,有效提高公司的运行效率和管理的科学性。

  3、公司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

  公司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公司要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公司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

  4、企业的兼并与破产的原因及意义

  5、劳动的意义

  劳动是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源泉。

  劳动是发展经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力量。

  劳动是个人取得收入,获得生存的谋生手段。

  6、就业的意义

  从国家角度看:就业是民生之本,有效的就业能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从社会角度看:就业使得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使社会生产顺利地运转。

  从个人角度看: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报酬,从而获得生活来源,使社会劳动力能够不断再生产。劳动者的就业,有利于其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精神境界,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7、解决就业问题的措施

  党和政府:①要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加就业岗位。②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改善就业和创业环境,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③要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解除劳动者就业、创业的后顾之忧。④要完善劳动力市场,加强劳动力市场信息流通。

  劳动者:①劳动者要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积极谋求自主创业,靠自己的双手开拓自己的生活。②劳动者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即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和多种方式就业观,主动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求。③劳动者要提高自身技能和素质,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2

  高中政治有什么常考的知识点

  第一部分 高考重心

  “一点四面”和“一体四层四翼”是高考改革和评价的主要精神和总体方向,也是我们复习备考的重点和中心。

  一、“一点四面”

  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强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的育人导向;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考查,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依法治国理念的考查,引导学生树立宪法意识和法治观念;加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查,引导学生提高人文素养、传承民族精神,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加强创新能力的考查,提升高考对创新教育与人才培养工作的促进作用。

  二、“一体四层四翼”

  “一体”即高考评价体系,通过确立“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这一高考核心立场,回答了“为什么考”的问题。

  “四层”,通过明确“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四层考查目标,回答了高考“考什么”的问题。

  “四翼”,通过明确“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四个方面的考查要求,回答了“怎么考”的问题。

  第二部分 经济生活

  一、指导思想

  关注五大发展新理念、五位一体的战略思想、四个全面,供给侧改革等。

  二、核心知识回首

  价格与供求曲线、均衡价格与价格变化、生产与消费关系(供给侧和消费侧问题)、企业经营与发展目的与要求、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国有经济地位和作用、公有制地位、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关系处理中的三个平等)、财政作用、“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个人所得税和增值税作用、实现社会公平的主要措施、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和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措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战略、结构、城乡、资源环境、开放型水平)、关于传导图(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发展等。适当关注难度适中的计算题和图像题。

  三、解题方法指导

  关注三种高考试题设问方式和要求:

  归纳法在经济生活中的使用、运用设问的逻辑关系进行问题的回答、点对面的关系处理。经济生活对材料的依赖性强,经济生活材料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层次往往包含一个答题的要点或者要素。对设问的深度挖掘高,要注意设问要求的本身逻辑结构和内在要求,如 2014 年全国Ⅰ卷“放宽市场准入原则是如何通过市场机制使消费者受益的”?2015 年全国Ⅰ卷“现阶段应该如何用好财政赤字资金”?

  四、热点问题关注

  (一)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央一号文件、政府工作报告)

  关注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产品、产业、区域)、引领现代农业加快发展、深化改革(处理市场和政府关系、产权制度改革、完善基本经营制度)和公共服务(财政作用、公共设施建设、新农村建设)等方面。

  注意产权制度改革、三权分置等对深化农村供给侧结构改革的义。

  (二)创新驱动引领发展实体经济关注政府工作报告的五个方面的论述:

  1.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机制、人才)

  2.培育新型产业: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支持和引导分享经济发展,提高社会资源利用率。

  3.大力改造传统产业,推动实体经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4.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迸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5.全面提升质量水平,打造国家实体经济的质量、品牌竞争优势,提高国际竞争力。如果政府和企业如何,要注意从政府角度(上述)和企业角度分析。

  (三)国有企业改革、混合所有制改革对于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意义或者措施启发知识储备:

  ①国有经济的地位和作用;

  ②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优化经济结构布局,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激发国有企业活力,提高市场经济活力;

  ③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

  ④企业经营与发展措施、企业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战略、创新、信誉和形象、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统一、兼并与破产、转方式、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等)

  ⑤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公正公开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

  (四)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完善宏观调控体系,遵守市场法规、维护市场规则,简政放权。

  (五)社会公平与精准扶贫

  知识储备:实现社会公平措施(物质基础、制度保障、提高两个比重、再分配更加注重、财政、统筹)、宏观调控、社会主义本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科学发展观核心立场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协调发展新理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注意从材料信息中把握对问题的回答。

  (六)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七)共享经济、分享经济

  (八)关注经济发展“避实向需”,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第三部分 政治生活

  一、核心知识回首

  国家的性质与本质、人民民主的特点与表现、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以及三个基本原则、基层民主关于村两委的作用、几个主体知识(政府、党、人大)、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的统一、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国家主权与国家利益、我国外交政策、国家监察委员会。

  二、解题方法指导

  注重运用主体知识的体系与材料的情境有机结合,实现情境与事理的结合,形成对问题的回答。

  三、强化关注的核心主体与热点知识

  1.党与从严治党

  党的领导地位与领导方式、性质与宗旨和执政理念、执政方式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的建设与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民主集中制、政党制度、依法治国中的作用、通过法定程序把党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与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不是自封的,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人民的选择。《准则》《条例》的公布。

  2.政府与简政放权、正确处理与市场的关系、放管结合地位、职能、转变职能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宗旨和原则、依法行政、决策、监督、权威。

  3.人大------国家监督监督委员会

  地位、职权、人大代表权利和义务、民主集中制、坚持党的领导,按照法定程序把党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依法治国。

  4.公民

  一个根本、两个表现、三个原则、四个民主。

  5.依法治国、依宪治国

  宪法的相关知识、党、人大、政府、司法机关、公民等要求。

  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是公民根本的行为准则,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

  6.国企混改的政治学思考

  为什么改革:知识储备---人民民主专政,政府的职能,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等。

  怎么改革:知识储备---人民主体地位,人民民主和协商民主,社情民意反映、专家学者咨询、重大事项公示社会听证制度等;建设服务型政府,转变职能,简政放权,科学民主依法决策等;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提高依法、民主和科学执政的能力和水平,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立在法治的基础上,有序推进等;

  四、关注主体之间的内在交叉关系

  如人大与政府、党与人大等。

  五、国家主权与国家利益、国家安全问题

  主权的地位和意义。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利益对立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我国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我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走和平发展道路。

  第四部分 文化生活

  一、关注三种题型

  归纳式,注重从情景的逻辑和层次中与教材知识融合回答问题,脑海中要有四个单元知识的核心线索。如深圳二模试题答题方法。关系类,注重运用知识库进行提炼形成对关系的回答。如深圳一模试题答题方法。某一具体知识或者体系,如 2016 年Ⅱ卷文化对经济的作用和Ⅲ卷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二、核心知识回首

  文化作用(精神力量、对经济政治、与综合国力、对人)、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文化传播与交流的途径与意义、文化创新的途径与意义、传统文化、文化自觉与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三、传统文化

  (中国诗词大会、二十四节气、我在故宫修文物等)

  ①特点;②正确的态度;③作用;④继承和发展;⑤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⑥文化自觉和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文化强国。

  四、法治文化建设

  运用材料逻辑和核心词,心中有四个单元知识架构,进行材料逻辑与教材知识的有机融合。

  五、文化自信与自觉、关注文化生活第四单元

  关注教材“文化自觉与自信”的那一段,同时要注意材料的表述提供的信息点。

  六、关于八年抗战修改为十四年抗战的思考

  七、关注文化关系类的解题方法和要求

  1 从继承和发展的角度分析关于当前治国理政思想与古代优秀思想文化之间的关系。

  2.关注几种精神,如长征精神、工匠精神、女排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

  第五部分 生活与哲学

  一、哲学三种设问方式

  1.掌握哲学论证、哲学批驳和哲学评价三种解题方式和要求。

  2.2016 年全国Ⅰ卷考查批驳,关注论证关系和评价关系的解题要求。

  二、核心原理再回首

  唯物论:意识的作用,尊重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认识论:关注“追求真理的知识”这种设问要求(认识论或者实践观)。

  辩证法:整体和部分关系,联系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量变和质变,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矛盾观(基本属性、普遍性和特殊性知识与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知识的区分、矛盾特殊性知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知识、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注意区分对立统一关系和对立统一观点),辩证否定观,创新的作用。

  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与改革,社会发展规律,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相对、表现、作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实现人生价值(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统一、导向、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特点与标准、人生价值实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