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二轮复习,小康社会及经济全球化知识点
第十课 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我们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
①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②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
③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
④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⑤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2、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主旨是更好地发展。
全面发展——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
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可持续发展——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与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要坚持科学的发展观的原因:
(1)片面追求经济快速增长,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甚至出现“没有发展的增长”,导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2)科学的发展观是我们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能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就能更加卓有成效地推向前进。
3、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主要措施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
既要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又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要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
通过科技创新,降低单位产值能耗,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污染物排放量,实现经济增长的速度与质量、效益相协调。
扩大国内消费需求,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提高出口商品和服务的国际竞争力,实现消费与投资、出口相协调。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倡导绿色消费,加大环保力度,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实现改革、发展、稳定相协调。
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城乡发展要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推进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减轻农民负担,保护农民利益。
统筹区域发展。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形成东中西部互动、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第十一课 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1、经济全球化的含义和表现
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
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为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
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国家为主导的。
2、跨国公司的作用
经济全球化是通过跨国公司实现的,跨国公司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强有力的载体。
跨国公司全球化的生产经营方式大大促进了资金、技术、人力、商品等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推动了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
3、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的有利影响:
①经济全球化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以及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
②经济全球化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经济全球化的不利影响:
①经济全球化扩大了世界各国的贫富差距。
②经济全球化导致风险全球化,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威胁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
4、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必须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基本战略
“引进来”的含义:“引进来”是指引进国外的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等。
实施“引进来”战略的原因: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单靠自身的力量,不足以适应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需要引进国外的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等。
实施“引进来”战略的措施:
①继续扩大外资利用规模,提高外资利用水平。
②在利用外资的同时,要结合国内产业结构升级,更多地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
“走出去”的含义:“走出去”是指通过到境外投资办厂、对外承包工程、劳务输出等各种形式,与其他国家进行经济技术合作。
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原因:国家和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增强,越来越迫切要求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拓展发展空间,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措施:
①鼓励和支持有比较优势的各种所有制企业对外投资,带动商品和劳务出口,形成一批有实力的跨国企业,努力实现境外投资主体多元化。
②增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产品,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优化出口结构。
③企业要坚持以质取胜,培育我国的名牌产品,树立“中国制造”的良好国际形象。
④遵循和利用国际贸易规则,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⑤坚持市场多元化战略,拓展投资区域,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
5、发展中国家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双刃剑”
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勇敢地迎接挑战。
6、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我国的影响?
积极影响:有利于扩大对外开放,为我国经济发展赢得更好的国际环境;有利于促进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强我国经济发展活力和国际竞争力。
消极影响:给国内的许多企业带来生存危机;对我国产品实行某些限制性措施;反倾销诉讼案会有所增加。
7、我国的对外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是我国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基本战略。
8、我国自对外开放过程中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主动防范风险,自觉维护国家经济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