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网 > 高考 > 高考备考 > 关注2009年高考 指点高考各科复习

关注2009年高考 指点高考各科复习

高老师 分享 时间:

  一、培养良好心态,合理安排时间

  随着高考的临近,考生往往会思想负担过重、心理压力大,导致情绪波动大、烦躁不安。怎样才能形成良好的心态呢?首先,要充分利用时间,掌握和积累丰富的知识,做到胸有成竹。其次,考生应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待每一次考试,每次考试后都要总结和分析,提高自己的应试能力。另外,考生要学会调整心态,有目的地放松自己,保证充足的睡眠,做到劳逸结合,学习起来才会头脑清醒、精力旺盛,学习效率高。

  二、短期突破靠写作,争取高分看阅读

  1.短期突破靠写作

  首先,注重开头句和结尾句的精彩。

  其次,写作练习时选择词汇要让人耳目一新,凸现个人特色。英语中表达同一个意思的单词很多,从中找出与众不同的可以显得贴切自然,使语言不至于单一。在运用一定语法结构造句时,要注意避免使用相同长度的相同句型,而要使句式变化多样,复杂得体。长句一般能体现一个学生的“文采”,而短句可以减少长句给读者带来的阅读疲劳,产生一目了然的效果。二者的完美结合才是写好文章的关键。此外,那些倒装句、独立主格、分词结构等句式的混合有效使用,也可以提高表达的层次感和节奏感,增添文章的色彩。

  再次,要求考生上下文要有连贯性,注意关联词的正确使用,使文章整体感强。正确使用时间顺序、空间连词、因果关系词、递进关系词、对等并列或选择连词,使用好过渡性词语。熟读、熟背一些不同体裁和题材的英语范文,可使自己牢记和掌握英语的习惯表达,完善和提高自己的书面表达能力。

  2.争取高分看阅读

  作为一项综合技能测试,高考英语首先检验的是阅读能力,阅读理解可以说是重中之重,所以即使到了后期做整套模拟训练的同时,无论老师和学生都不能忽视阅读的重要性。

  后期阅读从以下几点尝试:

  首先,增大阅读量。后期复习时,千万不要停止对阅读量的扩充,而是要增加阅读理解的篇数,扩大阅读材料的范围,适当加大阅读理解的难度,同时要进行限时训练,保证既快又准。进行阅读训练的同时应注意巩固语言知识,特别要丰富和扩大词汇知识,具备系统扎实的语法分析能力。同时,结合前期训练阅读出现的问题在后期训练时不能仅仅满足于读后做题,更要着力分析和查找失误的原因,不断矫正阅读的不良习惯,对做过的阅读测试题也要拿出来重新阅读一下,尤其对出错过多的阅读理解材料,这样可以明显找出理解时的方法错误、心理错误、分析判断错误,可以大大提高阅读技巧,增强理解能力。顾全5种能力的考查,即细节理解、推理判断、总结归纳、猜词猜句、选标题等。按照阅读理解的解题步骤做:浏览问题,心中有数;寻找主题,通读全文;联系中心,完成答题。

  三、英语冲刺六个注意事项:

  1.把握最后的航标,相信老师,跟紧老师。

  2.考试忌手生,考前最好做2到3套高考英语题,既能练手又能助考生一臂之力。

  3.答题时遵守恒定的时间,即合理分配答题时间。

  4.培养泄洪式答题顺序,不在难题上纠缠。

  5.重视答题时的第一印象和选择。

  6.务必保证卷面整洁,卷面整洁是获取高分的保证。

  (作者简介:杨庆华,任教于于都二中,中学高级教师;李德志,中学高级教师、市教研室英语教研员)

  数学:重视思维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龙慧

  高三最后阶段复习时间短、内容多,如何减轻盲目学习造成的负担,至关重要。其实复习就是要把平时分散出现的知识集中再现,系统地加以梳理,把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加以沟通,使各块的知识形成“树”形结构,“树”交叉逐渐形成“网”。

  一、回归课本,查缺补漏

  高考命题从来都是以教材为蓝本编制的。回归课本,对课本的知识体系做一个系统的回顾与归纳,理解每个知识点的内涵、延伸与联系,重视教材中重要定理的叙述与证明。复习不能只局限于某一知识范围,应联系已学过的知识加以延伸,对前后知识进行纵向、横向比较,加深对各部分知识间的理解,使之建立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例如在对等差、等比数列的复习时,可进行横向联系,对这两类数列的定义,概念公式性质以及应用进行类比,区别其异同,从中找出规律,加深对知识的掌握。

  二、重视对数学思维方法的复习

  掌握四种基本数学思想方法,明确驾驭数学知识的理性思维方法,其集中体现在四大数学思想方法上。四种基本数学思想方法是:①函数与方程的思想;②数形结合思想;③分类讨论思想;④化归或转化的思想。

  三、明确高考对各种能力的要求

  (1)运算求解能力:对运算的简捷性、准确性、合理性、熟练性有较高要求。

  (2)逻辑思维能力:对解题过程和结果的估计要符合逻辑。

  (3)空间想像力:其要求集中于三个方面,一是材料分析题(又称数学符号问题),二是立体几何论证题,三是立体几何计算题。

  (4)抽象概括能力:应从具体的、生动的实例,从大量信息材料中,抽象概括出一些结论,并能将其应用于解决问题或作出新的判断。

  (5)数据处理能力:收集、整理、分析数据,能从大量数据中抽取对研究问题有用的信息,并作出判断。依据统计或统计案例中的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并解决给定的实际问题。

  (6)应用意识:综合应用所学知识、思想和方法解决问题,包括解决相关学科、生产、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能依据问题的背景,提炼相关的数量关系,将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构造数学模型,并加以解决。

  (7)创新意识: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综合与灵活地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思想方法,选择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分析信息,进行独立的思考、探索和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四、专项训练与综合训练相结合,提高解题能力

  对于高考的必考题型如函数、数列、向量加三角函数、导数的应用、概率和统计、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等,如现在仍有疑惑则必须对这些题型进行专项训练。其方法:找出以前做过的几套综合题,就对这个题型抽出来重做(思考、归纳、升华)。解题要利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巩固与掌握,有利于加强综合知识的沟通,不能只局限在某一知识范围内。建议同学们应适当做些综合试题(如外地模拟考试题),考虑到双基的重要性,根据选择题的特点要注意方法的选择,解选择题除了通解通法(直接法)之外,还有数形结合法、特殊化法、逐一验证法、排除法等等,提高做选择题的速度和准确率。

  (作者简介:南康中学高三数学教师,曾获2008年江西省优质课竞赛一等奖、2008年全国优质课竞赛二等奖,赣州市教学新秀)

  语文:强化迁移能力丰富人文积淀

  □曾瑞华

  江西省高考语文科目自行命题已有四年,语文命题“回归语文本位,回归语文教材,导向读书,丰富人文积淀”的思路在试卷中一以贯之,已形成了鲜明的江西命题特色。因此,在明确历年的命题思路基础上,后阶段的复习备考我们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厚积薄发,深思慎取,丰富人文积淀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要树立大语文的学习理念,多读健康向上、有意义的书籍,深思慎取,丰富自己的人文积淀。作为母语的学习,处处留心皆学问,平常的学习中应结合社会热点、焦点问题,自觉地去关注社会、关注生活。要学会“积累、感悟、涵泳”,变死读书、读死书为活读书、读活书,使自己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阅读视野,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在实践中领悟汉语的规律,提高自身的认读能力、理解能力、吸收能力和鉴赏能力。这样,既可为高考作文积累写作的素材和经验,也可为人生打下一点精神的“底子”。

  二、重视教材,回归文本,强化知识迁移能力

  为了纠正部分学校教学中重资料轻教材的做法,我省在这几年的高考语文命题中,都有意无意地从语文课本或语文读本中直接或间接选取部分材料来命题,2008年则明显加大了这方面的力度。因此,在复习中要重视教材,回归文本,重视语文知识的积累和语感培养,夯实基础,认真研究课本内容,仔细分析、筛选课本中涉及的知识点、常考点、能力点、应用点、链接点,处理好“知识”与“能力”的关系,通过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学以致用,培养语文的迁移能力。梳理课文内容主要在五个方面:字词积累(包括文言句式、古今异义及词类活用);文学常识;背诵;素材积累;重要篇目的常考点。考点的复习要全面,应时时联系课本。复习现代文阅读时要联系课本中《故都的秋》、《胡同文化》、《荷塘月色》、《我的空中楼阁》、《珍珠与泪珠》等篇目来复习,而古诗文鉴赏一定要联系课本中的古诗、古文来复习。课本复习要体现主次与详略,知识点的复习也应如此,如语音、字形识记这类考点,可采取练练、读读并适当点拨的复习方法;而现代文阅读、古诗文、病句等内容,应作为复习的主要内容,要重点抓好答题技巧与答题规范等方面的训练与讲解。作文的复习则应贯穿并分散在整个复习过程中,要加大审题立意、布局谋篇的训练力度,强化文体意识,规范文体特征,从而使自己在写作中能对试题展现的各个部分作准确、全面的审读和理解,不偏不漏、不折不扣地按要求作文。

  三、整合资源,分清主次,合理安排复习内容

  眼下距离高考时间只有3个月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做出取舍与整合。要充分利用每星期一、三、五早读及二、四、六晚读,做好语文知识的积累,积累写作素材、名篇名句、文学常识与字音的识记、字形的识记等,注重发展把握语言各方面要素以及语文的综合运用能力。复习时要分清主次,做到以课本及一本资料(考点复习)为复习蓝本,重点掌握考纲中的知识点;选好一本考点练习为知识巩固练习,应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周测及大考,检测自己学习的情况,发现自己语文学习及答题中存在的问题;自我学习或同学间交流形式。无论哪种形式,目的都是提高并巩固自己的语文知识点,对学习中的弱点、盲点、误点自己要清楚,要有突破性的计划。在复习中要以问题(专题)为切入点,做好板块知识与能力的过关。应着重培养自己筛选语言信息的能力,无论是古诗文还是现代文阅读,都要以培养快速阅读的能力、筛选和捕捉相关信息的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突破口。阅读与鉴赏题不一定要做很多,关键是应做一题就搞清一题,做一种类型就搞清一种类型,重训练,重行为习惯的养成。要注意阅读速度的训练以及强化结构分析能力的训练,文本的选择不必过分追求地方特色,着眼点还应在阅读鉴赏能力的提高上,以激发思想情感、认识方法等方面的冲突,形成解决问题的冲动和驱动力。此外,还要注意答题规范性的训练,包括书写(包括标点)的规范,作文标题的位置、分段的规范;书写工具的规范等;审题准确,如何问如何答,不机械地固定答题;根据题意与赋分点,做到分点回答,条分缕析;注重答题时非智力因素的影响等等。

  (作者简介:中学高级教师,江西省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赣州市教研室语文教研员)

  政治:回归课本把握时政热点

  □刘华周

  现阶段是政治学科复习最艰难的阶段,也是考生提高复习效率、提升应考能力最为有效的阶段。针对这一阶段的复习,提出如下建议:

  一、夯实基础,突出主干,构建起知识网络

  1.全面、准确、灵活理解知识点,对核心知识点要能适当拓展和延伸,注意易混知识之间的区别,力求每一个知识点过关,临近高考的前一段时间不能偏信外地的信息,做过多所谓的信息卷、模拟卷,一定要重新回归课本,进一步梳理课本的知识点,因为高考文综能否取得高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选择题的准确率。

  2.做好知识点的梳理和整合,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按照从宏观到微观的思路,使知识特别是主干知识专题化、网络化,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顺序,构建起核心知识的网络体系,这样才能不遗漏答题要点,做到全面、系统回答非选择题的问题。

  二、把握时政热点,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

  1.熟悉时政热点的背景材料,了解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既要关注重大的、即时的热点,更要把握长效性的综合性的热点,特别是在“两会”上很关注的热点更要重视。如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改革开放30年、三农问题、就业等民生问题、国际经济危机对我国的影响、宏观调控政策的变化、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等。

  2.对时政热点问题的训练要适度,主要是进行知识链接,实现核心知识、主干知识与热点问题的有机结合,达到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

  3.对时政热点问题的复习,可增强复习的针对性,减少对高考试题的陌生感,但不宜用太多的时间,主要是以时政热点问题为背景材料,变换复习的方式来串联知识,提升多角度、多侧面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加强训练,掌握解题方法,提高应试能力

  1.多做练习和进行限时训练。既要做文综的综合性练习,以提高文综考试的时间把握、思维跳跃的适应能力,更要系统、全面地掌握学科知识,因文综高考试题总体上是各学科相对独立。可练一些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把握其试题立意、命题角度、设问方式、答案模式和风格等。

  2.所做的练习要“求精”。要针对自己的情况,做过多次自己懂了的或是不科学不规范的练习坚决不做;对训练的结果要进行反思和总结,形成有效的解题方法,每次练习和考试的结果要有记录,错题要分析原因,并进行自行训练,对各种专题、考点、题型、设问方式的习题和考题进行总结,形成自己的行之有效的解题方法。

  3.掌握答题技巧,提高解题能力。对选择题主要用排除法,用顺读的方式,先分析清楚材料和题目的中心意思,明确命题者的考核意图,尽可能不要过快去看备选答案,避免受其迷惑和干扰;对非选择题用倒读法,带着问题去分析材料,思维方式和答题思路主要掌握两种:一是归纳法,按照分析材料——整理材料——概括知识的模式;二是演绎法,按照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的模式。

  4.掌握组织答案的技巧。做到答案的布局有层次性,先答什么、后答什么,答题前一定要想清楚,语言要科学规范,表达要准确,尽可能采用教材中的政治术语,逻辑要清晰,要点要齐全,重点要突出,可按“先重点再其他、先观点再材料、先教材知识再创新”的顺序来组织答案,争取低档题拿满分,中档题拿高分,高档题拿多分。(作者简介:中学高级教师,赣州市教研室政治教研员)

  历史:全面阅读教材掌握答题技巧

  □赖建仁

  现在离高考越来越近了,在这短暂的时间内要复习好历史,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全面阅读教材,不留死角。学生要根据《2009年历史考试大纲》规定的考点,对自己没有掌握的知识,搞懂弄通,不遗漏知识点,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

  2.阅读教材时要有方法。为了提高看书效率,课后看书可以在早、中、晚三个时间段,避免因复习时间过长、量过大而产生不良情绪。复习时,一忌粗,二忌躁。看书时要很精细,大字、小字、注解、图片及其解说“一个都不放过”。往年的高考常关注细节,小字和图片都曾考过,一定不能掉以轻心。

  3.看课本时要注意把握历史知识的结构。对于历史事件、历史现象要把握其发生的原因、条件、过程及影响。对于历史人物要把握其生活时代、主要事迹、活动及评价。对于历史文献要把握其内容与实质。对于相似的历史知识,要注意比较它们的异同点等。

  4.看课本时要注意历史知识之间的联系。包括纵向联系、横向联系、古今联系、中外联系、因果联系等等。通过知识之间的联系,发现规律,准确理解、掌握历史知识。

  5.要适当做一些试题。光看书不做题很难提高答题的能力和技巧,如果只做题不加以分析也是收效甚微。我认为最好的办法是精心选做适当的试题,做完之后深入地理解考点的内涵意义,再对做错的题目加以分析,最好是翻阅课本查对相应的内容,因为做错的题目往往就是你的薄弱环节,做题的目的就是巩固知识点和查缺补漏,就是了解知识点的迁移和变形。

  6.要掌握好做选择题的方法与技巧。第一,要审清条件限制:条件限制一般有时间限制、地点(或国别)限制、领域(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思想文化等)限制、人物限制等。第二,要审清命题人要求你所答的内容,审清了这一要求,选择的方向就确定了。第三,在选择时一定要仔细、全面地阅读题干和选项,弄清楚题干与选项以及选项之间的关系,千万不要轻易放弃。第四,初步选择后,要用排除法和题干还原法做检验,做最后准确的判定。第五,凭直觉选择后,要用在学习中培养出来的正确观点和对历史事物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检验和判定,以保证选择的准确。

  7.要掌握好一定的解答历史主观题的思路。比如回答原因时要想到内因、外因,回答影响时要想到国内、国外,分析事件时要一分为二,想到前提、原因、经过、结果、影响等,分析某个时代的特征时要想到从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军事、外交上去回答。只有这样,考试时才不会脑子一片空白,答题才不会毫无条理、丢三落四。(作者简介:中学高级教师,赣州市教研室历史教研员)

  地理:三个方面为高考做好准备

  □张声伟杨晓奇

  一、知识准备

  基础知识重在贯通,以干带支,将看似孤立的知识点串联起来,重新进行知识的整合和拓展。复习中我们可以将相似的知识进行对比,分析它们之间的异同点;可以将零散的知识进行概括和归纳,比如我们学过的物质循环有哪些,过程怎样,成因类问题的分析有何共同特点,区位分析的基本思路等;还可以围绕时政热点问题,联系有关知识进行复习。地理高考有些每年都是热点,如自然灾害,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能源问题,宇宙空间的探索等。

  具体来说,人文地理知识的复习要忠实课本知识,侧重识记、理解,我们可以采取回忆加记忆的方式,翻开课本目录,回忆课本知识,回忆不起再翻开课本去记忆。人文地理的原理要重视迁移,我们在背诵时就要知道这个原理可以解决哪一类问题,解题时要想到这个问题可以联系课本的哪一个原理。自然地理侧重理解、运用,复习时突出基本原理和规律的运用,总结知识规律,解题思路和方法。区域地理是地理事物的重要载体,侧重定位,同时结合热点区域(如索马里),采用综合法和比较法,综合法就是从整体上认识和分析该地区的区域特征,可以设计学习模板,如位置、自然地理特征(地形、气候、水文、土壤)、经济地理特征(工业、农业分布成因,重要城市、港口、交通)进行较全面地复习;比较法就是通过不同地区的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进行对照、比较和分析,找出其异同点。如:中亚的干旱与西亚、大洋洲、北非、南美、安第斯山东段东侧等地干旱的成因、特点、比较分析等。

  二、能力提升

  能力立意是历年高考试题命题的基本宗旨,而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又是地理的最基础的能力,平时考试中要养成良好的审题(细读文字材料、图表)习惯。比如将题干中有用信息或关键字划出,尤其是涉及到时间、地点的信息,也可以将文字信息直接转到图上;解读图表时一定要先看清图名表名、图例、坐标轴的名称数量和单位,不要凭印象;题目问什么一定要明确,不要答非所问,针对要解决的问题,调动和运用相关的知识(地理原理和规律)综合分析答题。

  重视考试和练习之后的反思。回顾解题时思考的过程,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点。这道题为什么这样思考?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可采用?分析后,要给自己思考时间和空间,回味、思考、转化,再回归教材、课本。并在讲评后进行方法、规律和答题模式的总结,这样既能脱离题海,又能稳步提高能力。

  三、规范答题

  第一,要条理清楚。扣点答题,要点序号化,不要自始至终一个段落。第二,回答问题时把握性大的尽量少而精,不要啰嗦,但如果没有把握,根据目前高考简答题的评分标准,这时少答不如多答,将把握性大的要点放在前面,把握性小的要点放在后面。第三,套用课本。在很多情况下简答题的答案在课本中可以找到类似的情节,这个时候你就要尽量用课本中的话语去回答,得分率往往就比较高。第四,按顺序答题,忌跳跃式答题,以免干扰解题思路,甚至漏掉题目。按顺序答题时,如有题目“卡”住,要稳定情绪,先做下一道,因为高考一定有特别难的考题,你难别人更难;改动答案要慎之又慎,必须要有足够的理由确认另一个答案更正确时,才能改动它。

  (作者简介:张声伟,中学高级教师,多年从事高三地理教学,现任教于赣三中;杨晓奇,中学高级教师,赣州市教研室地理教研员)

标签:高考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