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三轮冲刺,地壳变动与地表形态
一、地壳的变动
地质作用:地球上由于自然界的原因,引起地壳及其表面形态不断发生变化的作用,就是地质作用。
二、地壳运动与板块构造
1、地壳运动:指由于内力作用所引起的地壳的机械运动。地壳中的各种地质构造基本上都是地壳运动的结果,因而地壳运动又称为构造运动。
2、板块构造
(1)全球岩石圈分成六大板块: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非洲板块。
(2)板块内部地壳稳定,两个板块之间的交界处地壳活跃,火山、地震也多集中分布于这一地带。
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彼此碰撞或者张裂,形成了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板块张裂处形成了裂谷或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两大陆板块交界处相撞形成巨大山脉,如喜马拉雅山脉;大陆板块与大样板块相撞,形成海沟、岛弧、海岸山脉。
三、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
1、地质构造: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壳的变形、变位。
2、构造地貌:由地质构造形成的地貌。
3、地质构造规律的实际应用
四、外力作用与地貌
1、外力作用的形式以及关系
2、外力作用的空间分布规律
(1)不同区域的主导性外力作用不同
干旱地区以风力侵蚀为主;湿润地区以流水侵蚀为主;高山地区以冰川侵蚀为主;沿海地区以海浪侵蚀为主。
(2)同一种外力作用在不同区域形成不同的地貌
流水作用:上游侵蚀,中游搬运,下游沉积。因此,上游高山峡谷,中游河道变宽,下游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冲积岛等。
冰川作用:高山上侵蚀——冰斗、角峰等;山下堆积——冰渍湖、冰渍垄等。
风力作用:在干旱区,风力以侵蚀作用为主,形成风蚀蘑菇、风蚀柱、雅丹地貌等;在风力搬运途中,形成移动沙丘等堆积地貌(如黄土高原)。
五、难点突破
1、地壳运动与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是地壳运动的结果,是地壳运动的“足迹”;地壳运动是地质构造形成的原因。
2、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
构造地貌的形成原因是地质构造,通过构造地貌,能够判断地质构造的类型和变化。
3、向斜和背斜的判断
由于地壳运动的复杂性,仅从岩层形态判断背斜和向斜是不准确的,只有从岩层新老顺序判断才是科学的。
4、断层和断裂
在地壳运动过程中,岩层受力只发生破裂,但没有沿断裂面发生位移,形成断裂;岩层破裂,并沿断裂面两侧岩块发生错动、位移的是断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