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赠诸友投笔去什么地方
推荐文章
《赠诸友》
朱德-1909年
志士恨无穷,孤身走西东。
投笔从戎去,刷新旧国风。
解释:朱德年轻时正值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之时。眼见人民遭受着前所未有的苦难,朱德痛恨腐朽黑暗的封建统治,同时他也意识到“教书不是一条生路”,因此决心投笔从戎。1909年,朱德毅然辞去家乡的教师工作,前往昆明报考云南陆军讲武堂,投身军旅。离开家乡前,他作了这首《赠诸友》,表明他投笔从戎、立志革命的决心。
古往今来,投笔从戎的读书人可谓络绎不绝。《后汉书·班超传》中说班超为人有大志,因为家贫,曾经长期为官府抄书,他曾经感叹:“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
班超认为大丈夫如果没有更好的志向,也应像傅介子、张骞那样在边疆异域建功立业,而不是长期在笔砚间忙忙碌碌。因此他后来投笔从戎,曾随窦固出击北匈奴,又曾奉命出使西域,在异域立下了不少功劳,被封为定远侯。班超投笔从戎的故事至今广为流传,为后人所称赞,如黄遵宪曾写诗言“班超投笔气如山,万里封侯出玉关”。平天下既需文臣,亦需武将。
自古以来,读书人往往都是胸怀天下,既愿在朝堂辅佐明君,又愿在边疆上阵杀敌。但是每逢外族进犯,边境不平之时,很多读书人往往会觉得以手中之笔无法驱除外敌,安定边疆,因此他们更愿意弃文就武,驰骋疆场。杨炯曾说“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刘希夷也曾说“平生怀仗剑,慷慨即投笔”。在他们看来,投笔从戎更能实现他们保家卫国的壮志。
朱德年轻之时,也是惟有投笔从戎,才能“刷新旧国风”。他曾参与领导八一南昌起义,曾“先后同毛泽东同志、周恩来同志一起,指挥红军粉碎国民党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四次‘围剿’,并在战略转移中领导红军进行长征”。抗日战争爆发后,他亲率八路军东渡黄河,在华北抗日前线浴血奋战。
解放战争时期,他曾“协助毛泽东同志指挥解放区军民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取得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进军全国,彻底打败国民党反动军队,迎来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新中国成立后,他“积极参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重要决策,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和各项建设事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历史证明,朱德在投身军旅后,“为中华民族独立和解放、为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作出了杰出贡献”。
戏赠诸友
宋/黄庭坚
驽骀无长涂,一月始千里。
骅骝嘶清风,只在一日耳。
诗酒废书史,诸友勿自疑。
甯为驽骀懒,当效骅骝嘶。
疏水必有源,析薪必有理。
不须明小辨,所贵论大体。
生死命有制,富贵天取裁。
傥能领真意,何有於我哉。
讨论销白日,圣知在黄卷。
自此宜数来,作诗情缱绻。
上一篇:春江花月夜原文及译文
下一篇:天元术的主要贡献者是哪位数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