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网 > 高考 > 高考备考 > 中庸之道是什么意思详细含义

中庸之道是什么意思详细含义

高老师 分享 时间:

什么是中庸之道

中庸之道,意思是指不偏不倚,折中调和的处世态度。出自《论语·庸也》。

中国古代的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是这样解释中庸之道的:“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一句话言简意赅地揭示了中庸之道这一主题思想的核心是自我教育。

“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意思是说,中庸是一种至高无尚的美德,民众缺少很久了。孔子说这话的主要的目的是要把当时的社会秩序、社会制度保持在周礼的规范之内。当时孔子生在“礼崩乐坏”的春秋时代,那个时代王室衰微,诸侯崛起,战事不断,民不聊生,孔子一生都在为恢复合乎周礼的社会秩序而奋斗,他讲中庸也是为此目的。

中庸最经典的五大金句

1、“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注释:选自《中庸》第一章。

天命:上天所赋予的。命:令。率:循。率性之谓道:循着本性而行,便是道。道:规律。修:修明。教:教化。

译文:天所赋予的就叫做“性”,循其本性就叫做“道”,修行明道的就叫做“教”。

2、“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於民。”

注释:选自《中庸》第六章。

好问:不耻下问。迩言:浅近之言。隐:隐瞒,扬:宣扬。两端:即事情之理的正反两方面。用其中:在此之中,是指恰当的做法。

译文:喜欢请教别人,而且喜欢体察人们浅近的话语,隐瞒不好的地方,而宣扬好的地方,善于把握事情的两个极端,采用中庸之道施行于人民。

3、“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注释:选自《中庸》第二十章。审:详细。笃:踏实、忠实。

译文:广泛地学习知识,详细地询问事物发展的原因,慎重地加以思考,明确地辨别是非,踏实地去实践。

4、“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注释:选自《中庸》第二十一章。诚:诚心,诚恳。明:明白。教:教育,教化。

译文:由于诚恳而明白事理,这叫做天性;由于明白事理而做到诚恳,这是教育的结果。

真诚就会明白事理,能够明白事理也就能够做到真诚了。

5、“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注释:选自《中庸》第二十二章。赞:助。参:与天地并立而为三。

译文:只有天下最为诚心的人,才能够完全发挥自己的本性;能够完全发挥自己的本性,就能够完全发扬别人的本性;

能够完全发扬别人的本性,就能够完全发扬事物的本性;就可以帮助天地的演化和养育万物;可以帮助天地的演化和养育万物,就可以和天地配合成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