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家长必读:家长如何通过学习提高自己
推荐文章
家长需要通过学习,通过修炼改变和提高自己,这是解决家庭教育存在问题的一个根本,也是一个新起点。问题越大,家长在这方面越要用心,越要有紧迫感和危机感,要像孩子学习一样,给自己定计划,每天要学习什么,学习多长时间。不要希望今天学了一小时,看会书或博客,听听讲座,明天就有大的进步或改变,这是不可能的。也别希望自己改变几天几周,就能看到孩子有进步,这也不现实。学习和改变都有一个过程,问题越多越大,需要时间越长,这是对家长最大的一个挑战,不管你是高中还是初中的家长,一定要下功夫,千万不能急于求成。
孩子问题再棘手,也要冷静。问题越大,越冷静,冷静了才能理性地面对问题,客观地看待它。如果情绪有波动,感性战胜了理性,那么你的一些想法和措施,都可能出现瑕疵,严重的,方向就容易出现偏差。不管多么难,家长一定要把自己心态放平。静下心来,回视自己的问题,捋清思路,只有把问题的症结,根源找到了,然后再考虑怎么改变。
很多家长说,为什么孩子在小学初中,学习成绩都很好,到了高中,学习成绩下滑,更严重的产生厌学情绪。这有很多因素存在,很多问题是潜藏的,我接触过很多家庭,都是因为家庭教育方式有问题,而且家长也缺少前瞻性。家长分析问题最先考虑的就应该是家庭教育理念和方式方法是否有不当的地方。孩子以往取得的好成绩,是怎么来的?是他知道为自己而学,养成了好习惯,靠自己的努力得来的,还是靠盯着,靠家长的强制要求得来的?很多家长,孩子学习好了,对其他问题,就根本没引起重视,日积月累总有一天会出现大问题的。有些孩子以前虽然也不想按照家长的意愿,但当时孩子没有能力反抗,被动接受了,体现在成绩上,可能还不错。孩子步入青春期,独立意识越来越强,再加上到了高中,学习任务越来越重,知识越来越抽象,遇到阻力,很多问题就暴露出来。有些孩子以前学习好,但根本不是在为自己学习,主动性自律性都很差,那就归结到习惯问题。这些问题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孩子进入青春期的原因,早期家庭教育做得好的,孩子发生这些情况的就少。
有些孩子依赖性很强,家长感觉孩子长不大,不成熟。怎么叫不成熟啊?第一,家长替代孩子做事太多。孩子做什么事情,都依赖家长,家长也乐此不疲,这是行为能力没跟上年龄的成长。即使他学习好,长大以后,这方面和同龄人有差距,也都有可能会产生自卑感。第二,是心智不成熟,这也是最难解决的问题。比如:孩子十五岁了,实际心理年龄才十二、三岁,面对挫折,不相信自己有能力去跨越,就纠结,影响情绪,不能安心学习,导致学习成绩下滑。有些比较上进的孩子,想靠延长时间,给自己定严格的学习计划去提高,一旦达不到,就会对自己失望,痛苦。我常说家长要放手,很多家长听了,就撒手不管了,从这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放手一定要有个过程,有计划,一点点引导,多找孩子优点,正向鼓励,对孩子的包办代替,不管是生活上的还是学习上的,都要逐渐放手,在不知不觉中让孩子走向独立,这一点是挺难解决的,但是必须解决。
有些家长和孩子没法沟通,有些家长说只要不谈学习和孩子交流就很好,实际上不能谈学习,说明和孩子的交流也不畅通。学习是孩子的主要任务,谈一点学习,孩子就没法和家长沟通,外在表现是孩子有问题,但根源是家长,这一点毫无疑问。孩子问题越大,家长越要控制住情绪,把孩子暂时的成绩,学习状态先放一放。放一放不是不管了,要去反思自己的教育,反复梳理一下,客观分析,自己到底存在哪些问题?如何去改进?
如果亲子关系良好,孩子遇到什么问题和困难,都会和家长说,为什么有些孩子不和家长说,没有和家长打电话的欲望啊?孩子说了,“和你说也没用”。说的时候家长却去报怨孩子,不理解孩子。“孩子困了,你却以为他饿了,你拿面包给他”,孩子能不失望吗?一次不理解,两次不理解,次数多了孩子就不和你说了,孩子就没有遇到问题寻求家长的理解和帮助的心情了,时间长了沟通就出现障碍了。
研究表明,亲子关系不睦、不好,孩子就容易厌学或产生网瘾。我多年从事家庭教育实践的经验也足以证明,亲子关系的好坏,和孩子是否优秀,成绩高低有直接关系。孩子厌学也好,有网瘾也好,根本原因,家庭教育肯定出现问题了。为什么好多孩子追求奇装异服,抽烟和玩游戏上瘾等呢?孩子学习遇阻,遇到困难之后,自卑了或者气馁了,在学习方面,正向上得不到认可,在其他方面也要追求他人的认可。玩游戏玩得好,也会有人佩服啊。另一方面,孩子也是找一个精神寄托,就和成人借酒浇愁似的,对孩子来讲,他在虚拟空间得到一种满足,也是一种情绪释放和宣泄。所以孩子出现问题,是家长没有及时捕捉到孩子的心理。我不否认刚开始每个孩子都渴望学习好,但是当孩子完全失去信心的时候,他不把时间和精力用在学习上,就会用在别的上,因为孩子的精力特别旺盛。虽然不排除有外部环境对孩子的影响,问题不能完全归根于家长,但是根本原因肯定在家庭教育上。
包括早恋也是这样的。一般情况下,我不会轻易用早恋这个词的,因为绝大多数所谓的“早恋”都是家长或老师给孩子戴的大帽子,是成人把孩子美好的情感经历和体验简单粗暴的妖魔化了,家长应该在先理解的前提下加以引导才是上策,其实,孩子在高中阶段有点情感经历和体验对他们的成长还是很多益处的,只是有一种情况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就是亲子关系不睦,家长不能成为孩子宣泄负面情绪的一个出口、接受者,那么他们的负面情绪怎么消除呢?孩子就容易找有共性的、同病相怜的同学,有什么苦恼都跟对方说,因为对方特别理解,容易找到共鸣,进而,出现真正的早恋,并因此影响学习,而家长往往还蒙在鼓里。
如果这个出口没有的话,孩子的负面情绪日积月累,那么最终的后果就是心理问题,心理疾病。我也跟踪过中度焦虑和抑郁症的孩子家庭,怎么造成的,就是负面的东西没有及时消除。如果孩子真有心理问题,那么家长这方面也肯定有问题,家长一定要先去咨询一下心理咨询师,听听心理咨询师的意见,然后再决定下一步怎么办。我去年带过一个孩子一年,今年考上大学了,当时家长很武断地就强迫孩子一起去找心理医生了,后来心理医生说了:是妈妈的问题,妈妈需要持续地去咨询。一个合格的心理医生,会从了解你的教育方式方法入手,客观地分析原因。当然,对心理咨询师来讲,有时也是解决不了教育的问题。
总而言之,孩子身上表现出的种种问题,直接反映出的是家庭教育的问题。那么,家长如何通过学习提高自己呢?
就和孩子学习一样,家长的心态要放平,要带着问题静下心来去学习,用不用心去学习,收获程度肯定不一样。有位家长说孩子心理不成熟,我让她把未知数老师讲座的博文好好看看,她说看过,但在交流中我觉得她没有领悟到其中的精髓,我对她说,要用心体会,有些共鸣的语言,可能也就三两句话,反复去琢磨。这位家长又去看了三遍,说找到她想要的答案了。未知数老师内心的感受表述得非常详细,要认真的去体会。可以设身处地去设想一下当时的情景,如果面对孩子那样地向你抱怨,或者是歇斯底里地赶你走这种情况,假如我是孩子妈妈,是多么生气,自己该如何应对。做孩子的“垃圾桶”,不是很容易做到的,不是简单地倾听就够了,能不能平和地接受,能不能把即将爆发的情绪抑制住,然后静静的思考才是关键,这才是真正的学习和修炼!
我给未知数推荐的书《吸引力法则》(我只是有限地给家长推荐这书),这本书是超科学的,有些现象现在的科学没法解释,中心思想就一句话:用积极的心态去看待问题。书里有很多例子,我觉得大方向是对的,很多观点是符合心理学的研究成果的,我认为网络词汇“正能量”就应该来源于这本书。用哲学思想看,凡事都有两面性,要从正面看,不要总是从负面,阴暗角度看。很多家长就是从阴暗的角度看孩子,经常怀疑这,怀疑那,有些是误解了孩子,有些即使是存在的问题,老盯着,也会越盯越严重。未知数说这本书,她第一遍看没完全理解,然后再看两遍,三遍,到三遍有感觉了。所以,发现有共鸣的书和文章一定要反复去看,看第一遍和看第三遍绝对是不一样的。
我给大家推荐文章也是有针对性的。在我的博客里,基本上所有的问题我都写过,要有针对性的去看,包括其他书籍或博客。比如说,有些孩子学习很好,高处不胜寒,总想要保持或进一步证明自己,有的用了几个月去请老师补弱,然后就想在短期的考试中证明自己,但是越想证明却越证明不了,这种情况我就推荐《不可贪胜》一文。
群里家长很多,出现问题比较大的情况也不少。对比一下,学习好的孩子,优秀的孩子家庭,家长肯定正面引导孩子,以欣赏,鼓励为主。问题越多的,肯定批评指责的多,甚至有暴力行为,这就是最大差别。不是孩子学习好,家长才轻松,而是家长一贯的方向、方法正确,一直轻松。家长越累,孩子问题越多。家长从哪里突破?要敢于暴露问题,问题隐藏不会消失的,隐藏的话,交流的效果就大打折扣了。孩子问题比较多,学习成绩不太好的,首先家长要把面子放下,相互间沟通,看看我说的是否有道理,亲子关系的好坏,直接和孩子的成绩挂钩。
再有一个很好的渠道,就是朋友,同事,身边的人也很重要。多接触孩子教育做得比较好的,向人虚心请教。举一个例子,未知数当时怎么知道我,把孩子送到我这儿?她和我过一段时间要请来群里做讲座的嘉宾清风老师是同事。她在沈阳陪读,一方面在我的监督下,她能够在孩子面前做好,另一方面,每周回老家,都会给清风打电话发泄她的情绪和受的委屈。我也鼓励她,你们那么近的同事,又是那么有体会的过来人,一定要经常交流。
家长在没有把握给孩子提供正能量的时候,那就肯定是负能量,这时候家长就不要轻易参与帮助孩子解决问题,“不作为”也比反作用要强啊。经过学习和思考以后,家长可以以学习的姿态和孩子来谈感受,同样是学习,学习的内容不一样而已。在亲子关系不是很融洽的时候,家长只需谈你的学习感受,结合以前的言行和孩子交流,和孩子谈谈你的感悟,就只谈你的问题,说我是这样理解的,说以前出现的问题也有你的责任,家长要承担责任啊!这样能够促进自己观念的转变,同时也能引导孩子转化,由消极变为积极。
我还要强调的是,家长学习和孩子学习是一样的,熟能生巧,家长对教育理念方法了解了,为什么效果却不一样呢,差别就在熟练程度。有的家长熟练掌握了,孩子什么情况、什么问题,孩子一说,第一反应就知道怎么应对;有的家长是三思而行,孩子这话是什么意思,我怎么回答,拿不准的时候,怎么去发问,如果三思时间太长了,即使应对对了,效果却也大打折扣了;更差的就是家长无法通过观察去捕捉孩子的心理活动,导致方向性有问题,那和孩子就没法交流了。
教育是艺术,艺无止境!学习、感悟、修炼,再学习、再感悟、再修炼……才能达到自然流露的境界。
(此文由群友婧妈等根据9月30日的交流录音整理)
相关阅读:
高三家长必读:期中考后帮孩子分析进退原因
高考专家提醒:高三家长切忌成为这四类家长
特殊类招生为特殊人才准备 并非所有考生都适合
高考过来人:和孩子们并肩作战 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