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角挂书的故事
由 范老师 分享
时间:
推荐文章
牛角挂书的故事主要讲的是唐朝时期的李密小时候家境贫寒,骑牛出行的时候都不忘记读书,将书悬挂在牛角上,一边赶路一边读书。
1、该词语是一个常见的汉字成语,读作niú jiǎo guà shū,最早源自于《新唐书·李密传》,主要表达的就是读书要勤奋的意思。它的近义词主要悬梁刺股、三绝韦编等。
2、悬梁刺股读作xuán liáng cì gǔ,主要指的就是将自己的头发吊在房子的大梁上,用锥子刺扎自己的大腿。其中悬就是悬挂的意思,梁则代指房梁,股就是大腿的意思。最早源自于西汉时期刘向的《战国策·秦策一》,多用来形容学习刻苦。
3、韦编三绝读作wéi biān sān jué,主要讲的是读书太过刻苦,使得书简所用的皮带都断掉很多次,最早源自于西汉时期司马迁所撰写的《史记·孔子世家》,多用来形容一个人学习勤奋。
4、词语造句:想要考出好成绩,最起码要有牛角挂书的毅力。
1、李密用薄草做的鞍鞯骑牛,在牛角上挂一卷《汉书》,一边走一边看书。越国公杨素正巧在路上看见,慢慢地跟在他后面,问:“哪来的书生这般勤奋?”李密认识杨素,从牛背上下来参拜。杨素问他读的是什么,他回答说:“《项羽传》。”杨素于是和他交谈,觉得很惊奇。回家后对儿子杨玄感说:“我看李密的见识风度,不是你们这些等闲之辈所具有的。”玄感因此就倾心结交李密 。隋炀帝九年,杨玄感在黎阳起兵,派人入函谷关迎接李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