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了三年的大学校门终于要打开了
推荐文章
大学校门该打开了,关了三年的大学校门终于要打开了
社会渐渐朝着三年前的常态在恢复,大学也是,亲近校园让人充满期待。随着疫情形势的变化,一些封闭许久的高校陆续打开大门,向外界“有序开放”。
据媒体报道,近期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等多所高校宣布恢复校友出入校权限,部分高校还允许家长和校外人员申请入校。
这种“有序开放”的渐进谨慎可以理解,毕竟大学人员高度集中,大学无小事,维护教学秩序对安全和安静有较高的要求,须在试探中恢复。
不少人在讨论“大学校园应不应该开放”的问题,这其实是一个无须讨论的伪问题,校园开放早已成为共识和常态,开放是必然的。对于长时段的社会常态,疫情只是“过客”,它带来的隔断只是“例外状态”,这种“例外状态”应随着疫情的结束而结束, 回到大学应有的开放状态。
对于大学生来说,他们对开放的需求是刚性的,社交、实践、外卖、旅游、找工作、互享优质课程资源,等等,三年疫情中那些被隔断所压抑的“非必要”需要得到自由舒展。
老师的生活、科研、交流,大学与社会的合作,公众对亲近大学的需求,这些需要都很刚性。大学精神里本身就自带着开放的基因,它的安静,不是与世隔断、拒外人于围墙之外的安静,而是开放中冷板凳上静心做学问的安静。
前不久,北京大学的戴锦华教授在一个专访中提到::我原来非常错误地同情孩子们,觉得他们被迫待在家里,被迫在上网课,会有多么痛苦。后来很多家长跟我说,孩子不希望复课,不想走出家门,甚至恐惧走出家门,去真切地和他人“肉身”相遇。
这种封闭的心境,需要开放去疗愈,需要将那些被压缩、被封存的“非必要”释放出来,“坐两个小时昏昏欲睡的校车,去牵另一半的手”。
大学校园当然应该开放,如果对外开放之后出了什么“问题”,也不是开放带来的问题,而是管理不善带来的问题。隔断只是疫情带来的“例外状态”,大学千万不能形成对封闭隔断的依赖,享受“封闭管理”带来的管理便利,而不顾开放需求。
是的,封闭和隔断,也许能减少一些管理成本,师生员工身份单一,进出审批,方便管理者。但隔断带来的种种不便和心理问题,对科研、交流、实践带来的障碍,不容忽视。
“管理方便”不能凌驾于开放之上,大学应该适应开放带来的种种难度,在开放中倒逼精细管理能力的提升。
不过我更觉得,对于大学校园的开放,不只是大学管理者的问题,也与公众态度有关。大学与公众,就像邻里关系,大学校园的门怎么开,开多大,开到什么程度,取决于大学与公众的信任和友好程度。大学的开放程度,是大学和作为“邻里”的公众协商式开放的产物。
比如发达国家那些开放程度比较高的大学校园,往往都跟所在地区和社区有着非常好的融和程度,大学在社区里,社区在大学里,有着很亲近友好的邻里关系。大学跟所在的社区一样古老,社区因大学而出名,居民到大学跑步,到图书馆看书,带孩子散步,甚至坐到教室后排旁听课程,保持着对大学教学秩序的充分敬畏,绝不会干扰教学环境。
人们走在校园里不会大声喧哗,不会当成景点那样去“消费”,商业化也有意识地与校园保持距离。一个地方治安状况越好,居民文明程度越高,大学也更愿意开放自身的资源,与社区互相成就。
这就是我说的“大学和公众的友好度”,校园开放不只是大学的事,也是公众所要努力的事,表现出对大学校园的友好:尊重大学作为教学单位的安静,维护其科研秩序,不能用商业化和娱乐化干扰、消费大学校园。
这里是学生求知的圣地,不是旅游景点,不是满足“到名校逛一圈晒视频到此一游”的打卡地,不是拿到朋友圈炫耀的名校“背景”,不是社交媒体的“话题热度标签”。
大学是一个社会的学术和思想高地,安静地走近,安静地路过,安静地凝视,安静地听课,带着对知识的敬畏。管理好自己的脚步,这种公众友好度下,大学校园也才会表现出更大的开放。
这就是友好协商的大学校园开放。
大一新生开学报到一般什么时候
最好根据录取通知时间当天报道,有特殊原因推迟报道时间的,要提前和学校联系。提前来了也不能办任何手续,也不能住进宿舍,但是如果想和家长提前到达所在学校城市的话是可以的,但是要自己找宾馆住。
报到最好在当天下午4点以前,迎新的老师同学会多一些,而且饭卡/澡卡/水票等等都可以及时办理。
大一新生入学须知
一、报名注册流程
在乘校车前往校园的路途中,迎新人员会为新生们发《迎新手册》,手册里面的内容为两大块:学校介绍和入学流程介绍,另外还会附上校园的平面图。同学们要仔细阅读迎新手册,以便到校后顺利地办理各项手续。新生的报到手续总体分为两部分:住宿手续和入学手续。
二、大一新生资格审核。
到达学校,你从校车下来后,就会看到各院系的迎新人员举着标明院系的彩旗在车门口迎接新生。只要找到自己的院系的迎新人员,他们就会领你到你们院系的新生接待处。到了自己院系的新生接待处,就会有院系学工组的老师为你做新生资格审核,你必须出示自己的身份证、录取通知书和准考证,自带档案的同学需上交档案。而后你会被告知自己的宿舍房间号和领到一张报到证,上面会注明你的院系和你的学号,你凭着这张报到证去办理后续的手续。
三、大一新生住宿手续。
迎新的老师会安排一位师兄或师姐陪你去办理各项手续,有什么不懂的可以马上请教。各位师兄师姐顶着烈日甚至有时是冒着大雨都面带微笑热情地为你服务,一定要记得对他们说声谢谢。学长会先带你去宿舍,办好住宿手续。住宿手续一般比较简单,通常只要到住宿管理中心或公寓一楼的宿管处,向工作人员出示你的报到证并填一些简单的个人资料,对方会告知你的宿舍号和床号并交给你一把宿舍钥匙。将行李放到分配好的宿舍,然后就可以轻轻松松地去办理入学手续。
大一新生入学需要准备的物品
证件票据:录取通知书、车票、银行卡、团员证&党员证、要求的证件照、少量现金及通知书要求的其他。
日常用品:旅行箱、拖鞋(使用率最高)、沐浴露(建议到校再买)、洗发水护发素(建议到校再买)、洗面奶、牙刷(最好先自带)、牙膏、水杯(2刷牙和用喝水)、衣架(衫架,N)、毛巾(2条以上)、收音机(英语听力考试要用)、鞋、衣服、洗衣皂或洗衣粉(建议到校后自买)、学习用书(字典等)、包(自习用、逛街用)、吹风机、伞。
毛巾被、棉被(国庆不回家的话)、枕头(如果对枕头要求教高建议自带)、床单被单(学校发,可自带)、草席或竹席。
日常药箱:创可贴、银翘(北京干燥易上火)、活络油、正路丸(防水土不服)、西瓜霜、医用胶布、黄连、皮炎平、感冒药、头痛片、云南白药、维生素、夏桑菊冲济(去火)、眼药水及其他自己常用药。
学习用具:笔和笔筒(放寝室里)、笔袋(随身带)、回形针或夹书的夹子、文件夹、便条本、N次贴、自己喜欢的书、工具书、修正液胶带纸什么的。
大一新生如何适应新的环境
面对全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和陌生的人群,大多数的大一新生都会产生一种孤独寂寞的情绪。生活适应问题、学习适应问题、人际关系建立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都会接踵而来,大一新生如何适应新环境?
要适应大学生活,首先,思想上要独立。不要再妄想父母或他人的帮助,清楚明白的告诉自己要学会独立,自己的事自己干。其次,充分熟悉校园环境,接受了这个环境就在适应的路上迈出了一大步。
学习发展成熟的人际关系,培养人际交往能力,主要包括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和主动关心别人的意识。学会与他人合作,培养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
上一篇:高考565分左右能上什么大学
下一篇:中国大学排名前100名